制约航空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的因素研究

2017-06-06 12:11黄柯鑫闻立波黄淮杰马媛婕
价值工程 2017年18期
关键词:生产管理因子分析制约因素

黄柯鑫+闻立波+黄淮杰+马媛婕

摘要: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航空制造企业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提炼出了19个关键制约因素,并选取陕飞公司管理岗位上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找出4个公因子,建立了制约航空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因素的概念模型,并作了分析。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paper put forward 19 key constraints on the problems of aviatio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multi-varieties and small batch production mode. Then the employees of Shanfei Company's management positions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questionnaire surve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factor analysis of data, the paper extracts and purifies 4 common factors and establishes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key constraint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aviatio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hich take the multi-varieties and small batch production mode. Then it analyzes some factors in detail.

关键词: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制约因素;因子分析

Key words: muti-varieties and small batch;production management;constraint;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23-03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市场也逐渐全球化。这虽然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市场供给方面买方逐渐成为了决定性因素,生产企业随之被要求不断加强产品生产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才能全面满足买方的不同需求。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我国航空制造企业为例,由于零件、产品的规格繁多,种类繁杂,每个生产批次的产品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每一批次之间的变化也十分明显。考虑到航空制造业的特殊性,对于企业而言,严格要求产品质量和批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产品种类繁多,差异性明显;②企业以离散型生产为主要形式;③批次管理是资源配置的依据;④批次管理渗透到每个生产环节;⑤生产过程具有较大的变动性。

制约航空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的因素是研究如何提升该类型企业生产管理能力的基础。Rockart[1]在其引入的“关键成功因素”理论中认为:在组织中都存在着少数几个有限的因素,组织要想获得良好的绩效,必须非常好地完成这些关键任务。因此,航空制造企业应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是否有效同样取决于制约其管理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其制约因素展开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发现自身的问题,也便于企业对症下药,全面提升企业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的管理能力。

1 制约航空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的关键因素提炼

由于航空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特殊性,导致企业的生产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产品在质量、交付日期等方面无法达到既定目标。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国内外学者对制约多品种小批量企业生产管理因素的研究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本文研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结构化的思想,从不同的维度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剖析。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别从企业内外部因素两个角度,深入探究制约航空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的关键因素。

1.1 外界因素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制约

在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以及产品质量对于航空制造企业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的大量供方的情况,企业若不思考适合的管理办法,仍然眉毛胡子一把抓,那结果只能是哪个都抓不好,不能通过供方管理来达到不断提升供方质量保证能力,从而获得质量稳定的合格物资的最终目的。

1.2 内部因素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制约

计划是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生产计划的编制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员工素質以及生产的流程管理因素又与企业生产管理密切相关。围绕这些因素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将有步骤地提炼出制约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关键因素。

表1总结了一些学者关于制约航空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关键因素的主要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研究,本文提炼出了19个关键制约因素。

2 问卷设计与调查

2.1 量表与问卷设计

问卷主题包括以下内容:个人信息统计变量包括年龄、学历、工作时间、在公司中的职位级别。除年龄外,均采用结构化方式设计,备选项为4个;关键制约因素的调查是问卷的核心部分,包括针对制约陕飞公司多品种小批量研制管理因素提出的19个问题。问卷采用通行的Likert五度量表形式,备选项为“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一般同意”、“比较同意”、“非常同意”,对应的得分为1-5分。

2.2 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調查对象为陕飞公司部分管理人员,通过书面问卷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33份。除去缺省数据较多和存在明显偏差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0份。

3 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SPSS软件对上述的19个关键制约要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了4个关键制约因素公因子,然后将每一个公因子作为制约航空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因素的一个维度来看待。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30条样本数据作因子分析:

①采用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考察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KMO值为0.854,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因此,可以对该量表进行因子分析。

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相关系数矩阵提取特征值大于1者构建因子变量,用方差极大法(VariMax)进行因子矩阵旋转。由表2可以看到,所有变量的共同点均在50%以上,共同度较高,所提取的公因子基本上可以提供所有变量的信息。对4个公因子命名如下:F1为生产流程因素,F2为生产计划因素,F3为员工个人因素,F4为企业外部因素。通过因子分析的结果建立制约航空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因素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提取方法:主成份;

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

4 分析与讨论

4.1 生产流程因素

①职责不明确。

航空制造企业多为国有企业,管理机构臃肿庞大,很多部门的职能重叠,权责利不清晰、岗位不明确。而且,各部门缺乏规范清晰的业务章程,只凭经验做事,相关部门之间缺少业务沟通,协作性差,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

②流程不清晰。

管理者在设置生产流程时,只考虑一些部门业务上的需要,缺少全局观念,各个部门间有机结合程度不够高,业务流程之间衔接不够准确,十分影响业务信息传递,延误企业的生产进度。另外,面对设备发生故障或是紧急插件时,多数企业没有规范的应急处理流程,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③流程执行不规范。

生产管理流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性,再加上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互相重复,十分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没有规范的流程,岗位职能范围由个人经验所决定,导致岗位人员不能更换,否则就会出现生产组织管理流程职能中断,从而影响该岗位上的工作。各部门各自为政,忽略已设置好的流程,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生产,导致生产混乱,业务衔接不上的情况时有发生。

④信息化程度较低。

多品种小批量航空制造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较低的情况,缺乏一个功能强大、结构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公司的经济运行活动。企业内部各部门多采用了不同的数据统计标准,这也就容易导致各部门间很难实现数据共享,影响了沟通的效率。同样的,没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作为支撑,部门之间的也无法实现信息的查询,这势必会产生大量重复性的数据录入工作,进而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另外,信息化程度不够高还会导致计划实施后控制程度较低,信息反馈不够及时。ERP系统使用效率不够高,生产信息的传递多数形式还是靠手写表格,不仅增加了信息传递的工作量,同时还增加了信息传递失效的概率。

4.2 生产计划层面

生产计划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生产计划指引企业内部活动的前进方向,缺少计划生产活动就会陷入混乱之中。而这类航空制造企业在进行进度计划的编制时往往由生产管理人员根据个人经验而定,没有权衡各工序的生产能力,比较粗放,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如遇紧急任务时计划调整困难,响应速度慢,无法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

公司在进行设备资源计划时往往忽略任务的优先级以及重要程度,导致非关键任务占用了设备资源而关键任务却在等待,给设备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关键设备资源占用率过高往往会导致关键计划完成率低的后果。此外,设备故障风险管理没有被提上日程,机器坏了才进行维修工作,耽误生产,导致计划完成率降低。

除了进度之外,成本和质量问题最终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管理。企业在制定计划的同时忽略了成本计划和质量计划,容易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而返工的问题出现,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4.3 员工个人层面

员工个人层面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不愿做,二是不会做。

第一,公司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数量无法得到客观、及时的评价。公司绩效考核指标制定过程中,员工的参与度比较低,同时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企业内部甚至出现做多做少都是一样考核成绩,这样不健全的激励机制无法良好地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难以让员工找到归属感,造成员工对企业的忠诚难以建立,所以很容易导致员工消极怠工,工作马虎,缺乏对待工作的责任感。

第二,由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生产的产品多规格复杂,种类繁多,工人对某一产品的生产操作还未完全熟练就要进行下一种产品的生产,缺乏生产经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这对于产品的质量来说也是一个消极的因素。另外,一线工人技能过于单一,只能熟练操作一台设备,这给生产管理人员的调配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不能弥补有些工序工作存在员工短缺的情况,造成业务不能更好的衔接。

4.4 企业外部层面

公司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紧密联系在一起,公司想要保质保量准时完成生产任务则要求上游供应商具备相应的能力。然而在目前阶段,由于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上游企业在原材料供应上普遍难以满足公司的要求,在准时供应上存在不足,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很容易造成企业停工等待,浪费资源。另外,客户需求的多变性是企业外部的另一重要制约因素。供应商能力不足加上客户需求的改变对企业生产管理造成双重影响,不仅造成生产混乱,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5 结论

本文基于制約航空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的因素展开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提炼出了19个关键制约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选取陕飞公司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归纳了4个公因子,构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描述了各个因素对于生产管理的制约影响。此概念模型的构建为制约航空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因素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以及研究量表,同时也为如何提升航空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Rockart J F. Chief executives define their own data need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79, 57(2):81-93.

[2]闵杰,饶德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3):40-42.

[3]李斌,张明.多品种小批量军工产品生产管理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9):137-138.

[4]李文英.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如何提高生产效率[J].经济视野,2013(18).

[5]阳文录.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研究[J].现代制造,2011(17):1-5.

[6]张印超,高义,王国英.多品种小批量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探讨——以M公司为例[J].科技创业家,2013(18).

[7]张长旭.基于精益思想的多品种小批量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流程优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6(10).

[8]杨平军.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经贸,2015(13):84.

[9]刘予晋.浅析多品种小批量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流程优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68-69.

[10]张印超,高义,王国英.试析我国多品种小批量制造企业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视野,2013(21).

[11]袁瑜.航空机载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下的组织与管理[J].航空计算技术,2004,34(3):93-96.

[12]李陆,邹建萍.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供方管理的探索[C].//第四届中国航天质量论坛论文集.2013:514-518.

猜你喜欢
生产管理因子分析制约因素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