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信贷模式 强化信贷投入

2017-06-06 23:59王果枝
商情 2017年16期
关键词:县域信贷金融机构

王果枝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减弱,企业效益下降、经营困难,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而县域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局限性过强,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例过大,造成县域资金严重流失。金融信贷支持作为县域经济资金供应的主渠道呈弱化态势,加剧了我县资金供求矛盾,信贷资金投入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县委县政府安排,对我县金融机构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力图从政策、制度、經济等层面找到金融机构服务我县实体经济的最佳切入点,达到金融经济双赢的目的。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安阳县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安阳县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2016年存贷比仅为40.39%。

二、影响金融机构支持我县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信贷服务能力下降。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转变经营策略,主动撤离县域,实行“扁平化”管理,存款成为县级经营行的主要目标,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国有银行普遍上收县域机构的信贷审批权,资金由省行直接调拨,基层行基本上没有贷款审批权,导致金融信贷服务能力下降。造成“贷款审批链过长,审批手续过繁、审批层次过多”,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急、频、小”的特点。

(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形成约束。一是信用评级难。银行对法人企业评级要求提供近三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而对于财务制度不健全,无法提供标准财务报表的县域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缺乏相对客观的评判标准,县域企业多数评信等低,不符合贷款条件。二是信贷方式单一与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不相适应。同时抵押难、担保难,制约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三从权利看,信贷决策权集中在省级行以上,对企业情况最了解的基层行却只有调查权却无自主决策权;四从责任看,一笔放贷对基层行信贷人员有严格的责任终身追究制,而上级行拥有贷款审批权却只负有限责任,信贷管理权责利不对等,而且过分强调风险考核和新增贷款零风险的机制不切实际,造成信贷人员奖惩不对称,从而严重挫伤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县域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缺陷成为融资障碍。县域经济起步较晚,大部分中小企业是近年来发展的民营企业,在财务报表、自身管理方面达不到银行信贷的条件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信用等级不够。目前,我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98家,有很大一部分在各商业银行没有建立信用档案,达到授信等级的也不多。二是利润空间比较模糊,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向银行提供明确的利润增长点,发展前景不明朗。三是自有资金少,流动资金不足,资金链比较脆弱。四是经营者的素质和信用资料难以考证。

(四)县域信贷市场培育不够。一是引进和培育优质项目太少;二是政府、企业、银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反馈不够。三是银行信贷营销力度不够。不少企业对银行的信贷政策、贷款品种和贷款条件不很清楚,不知如何才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三、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的建议

(一)强化信贷投入激励考核措施。在现行体制下,要想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需要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突出“正向激励”。按照“奖励与贡献挂钩”的原则,对金融机构从新增贷存比、新增贷款、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实行考核评比,考核名次较好的,县政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再在财政资金、单位存款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促进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扩张。

(二)加强与上级行沟通联系。目前,县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没有贷款审批权,而上级行对县级经济发展状况又不了解,对我县经济的发展造成被动局面。因此,县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出击,定期组织“上级行长看形势”活动,把省、市各商业银行行长请到我县来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亲身感受我县经济蓬勃的发展态势,感受县内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增长后劲,增强上级行给县内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我县金融机构也要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申请上级行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确定合理授权、授信额度,简化、完善信贷发放程序,对我县经济中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三)构筑银企合作平台。一是建立经济金融发展协调机制。成立支持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经济金融联席会议,通报经济、金融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磋商和协调。协调政府及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精心打造政府、银行、企业对接的“金融平台”。二是建立完善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要加强县域经济金融信息双向交流。一方面,县域经济主管部门要及时向金融部门提供经济信息,包括资金需求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市场信息,加强信息收集和反馈,做好优势项目、优质企业筛选、包装工作,向金融机构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贷款风险小的优秀企业,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入方向。另一方面,金融部门要及时向县经济主管部门传导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和金融信息,还要积极帮助企业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利于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科学规范的公司制运转机制。

(四)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县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要把治理整顿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信用制度、创建金融安全区,作为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支持金融部门按期收贷收息,处置不良资产。把信用建设工作延伸到县域经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过制订量化考核标准、狠抓工作落实来促进社会逐步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的良好风气。以企业诚信为基础、个人诚信为主体,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建立失信惩戒机制。金融机构要大力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对信贷营运的全过程监控,杜绝各种违规行为。要加强宣传,形成“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的良好氛围,为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创造有利的社会信用条件。

猜你喜欢
县域信贷金融机构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