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教育研究

2017-06-06 13:36陆秀英汪兴堂
价值工程 2017年18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新媒体

陆秀英+汪兴堂

摘要: 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的互联网、短信、博客、手机报、微博、微信、 微拍等新媒体日益盛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走出诚信教育困境已经成为高校的迫切需要。对诚信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Abstract: The new media, such as Internet, SMS, blog, mobile newspaper, microblogging, WeChat and micro-film, which are based on the network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 lack of integ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integr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aces many challenges. To overcome the dilemma of integr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arries 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grity problem, establishes integrity educ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o innovate the integrity education, which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關键词: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诚信教育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new media;integrit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233-03

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的互联网、短信、博客、手机报、微博、微信、 微拍等新媒体应运而生。校园是新媒体交流应用最广泛的地方,不仅给大学生诚信教育带来了机遇,提供了双向互动的平台,而且带来了挑战,带来了双面影响,带来了现代性危机。鉴于此,大学生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无疑具备着较为深刻的客观意义。

1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呈现新特点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创新,新媒体的发展给现代的学生带来了便利和资源,但由于新媒体进入门槛低且操作简单,导致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日益严重。据调查,近85%以上的高职大学生,业余生活在QQ 聊天、网络游戏、淘宝购物中度过,互联网的虚拟性和直观感,受到高校大学生的青睐,他们改变了以往接受信息的传统习惯。

2 新媒体对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5年6月22日至30日,由课题组和学院团委、学生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对象为全日制在校高职专科300名学生,各系按人数比例抽取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生235名,女生65名。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针对三个方面,一是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二是大学生在学业、生活、社会方面的诚信现状,三是家庭、学校、社会和新媒体对高职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共68个指标;收回有效问卷283份,有效率为94.33%。新媒体的发展,给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

2.1 新媒体对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正面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同学们普遍能够认识到,诚信是当代高职大学生重要的品质之一,在各方面都非常重要。有72.43%的同学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诚信,一向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到诚信;有79.86 %的同学认为诚信品德对个人素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62.19%的同学把诚信视为人的最重要品质。从调查的数据分析,在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在学业、生活、网络等方面关于诚信认识的主流是好的,可以说充满着相当的正能量。一方面,新媒体拓展了诚信教育的视野。新媒体及时、快速提供丰富信息知识的特性,给大学生了解国内外诚信教育的动态及发展趋势提供了便利,为大学生创造了交流思想、答疑解惑、疏通心理的场所,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把大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中解放出来,强化了诚信教育的效果。二方面,新媒体丰富了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网络社会”,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增加了新内容;三方面,新媒体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大学生“师道尊严”的传统思维模式,消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改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平等关系,拓宽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渠道。

2.2 新媒体对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负面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新媒体技术给高职大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在网络诚信、经济诚信、学业诚信、交往诚信及现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诚信缺失状况,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网络上一些反动、非法、色情、暴力、有害、虚假的信息,在不断侵蚀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干扰高职大学生正确诚信观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职大学生诚信判断与选择能力,使个别高职大学生意志沉沦,迷失自我,出现了网络诚信问题;二方面,网络多元文化也对高职大学生的诚信观的形成产生了错误的引导,导致高职大学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冷漠,诚信认识偏离正确的轨道,违背诚信准则和诚信规范,出现了经济诚信问题;三方面,新媒体背景独特、鲜明的时代特征,催生了大学生个性的张扬,巩固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主体地位的确立,影响大学生对传统诚信观的选择和判断,缺乏诚信认知、诚信判断和诚信选择能力,导致学业诚信问题;四方面,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虚拟性、隐匿性,让高职大学生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间不同的身份互换,弱化了诚信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的规范约束功能,导致了交往诚信问题。

3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危害性

高职大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自身诚信出现问题。这些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不仅体现在个人素质上,也影响到整个未来企业、行业、产业的发展。由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给大学生诚信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1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危机 在新媒体背景下,受社会化过程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受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方面失信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出现了危机。一是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新媒体背景下,西方社会意识、资产阶级思想、敌对势力等无孔不入的渗透入大学生的思维和理念,高职大学生较弱的判断、鉴别能力,容易导致高职大学生诚信判断标准失衡,诚信行为失范;二是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缺乏针对性、现实性。传统的诚信教育目标过于理论化、笼统化,目标指向性不强,方法较为单一,内容偏于理论,缺少实践性,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重技能轻人文,导致高职大学生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的错位;三是“学而优则仕”的不良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是每一位学生学前教育的启蒙者、引导者和示范者。家庭诚信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有些家庭只重视知识和能力教育,忽视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忽视了家庭情感教育的作用,导致子女长大后出现了有才无德的诚信危机。

3.2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认知危机 高职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如何,是高校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也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标准。高职大学生连起码的诚信品质都不具备,谈何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新媒体在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新的内容、新的发展环境和更为广阔的教育平台的同时,新媒体多元文化的传播及不同的道德观念的汇集交织,对大学生的诚信认知产生了影响。

3.3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危机 高职院校的宗旨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未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将分布在企业的各个角落,成为企业的专业骨干和一线技术人员,其诚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产业诚信建设的发展,甚至严重影响中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涉及因素众多,高职大学生作为其发展主体,在日常交往中已经潜移默化的接触到了各种市场经济的标准,逐渐的将自己行事的目标变为了利益,这无疑滋长了部分人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心理。此时若大学生无法坚守其心,其诚信信念受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和发展。

4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创新探索

4.1 加强网络社会治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在新媒体时代,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建立完善的网络诚信教育体系。一是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加强能力培训,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的教育队伍;二是以优秀辅导员、诚信典型学生、优秀大学生为代表,树立各类诚信典型,建立诚信教育的网络舆论场,在潜移默化中开展诚信教育。同时,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建立师生网络互动平台,营造良好的网络诚信教育环境。

4.2 完善网络诚信建设机制,增强大学生对诚信教育的社会适应力 网络诚信问题不仅存在于大学生中,更是一个社会普遍现象,急需一套完整的、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给人们划定一个法律界限,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建立网络诚信机制,引导当代大学生提高法律意识,依据网络法律和道德意识的规范,行走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到有法必依。现在的问题是,制定网络法规的依据是什么,具体的法律条文应该涉及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网络行为是处于道德和法律边境上的,把握好这个“度”,是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促进大学生网络诚信的重中之重。

4.3 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 按不同的诚信内容和条例,高校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诚信准则,出台一套诚信评价制度。首先,对学生的考试诚信、助学贷款诚信、平时为人处世的诚信等系列诚信行为,进行量化,形成规范的指标,建立奖惩分明的实施制度,更加标准化地评判大学生的行为。其次,通过校园网络、电台、橱窗等媒介进行诚信氛围的营造,大力宣扬诚信案例,开展各类诚信主题活动,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再次,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跟随一生,将个人诚信纳人到大学生档案袋中,成为给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素质的一份重要依据。

4.4 积极拓展“互联网+大学生诚信教育”空间 新媒体时代为诚信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是在这个新媒体横行的时代,许多高校都投资建设了校园网,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诚信教育提供了更新的方法;二是在互联网技术日趋盛行的时代下,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为高校诚信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三是微博、微信等新平台的普及,为高校诚信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

新媒体时代积极推动了诚信教育工作的创新。一是通过开设通识课程,让学生在学習自己喜欢的课程的同时,自然接受新媒体的正确认知,及时纠正他们不诚信的思想偏轨;二是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社团活动等传播交流的平台,倡导积极向上的诚信正能量;三是学校和家庭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学校和家庭进行双向管理,成为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第一主阵地。

5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创新保障措施

通过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表现形式的阐述,可看到新媒体背景下的诚信教育,为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需要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创新做好措施和保障。

5.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诚信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基本层面提出了当下中国主导价值的原则和方向,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重新认识和评判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一方面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出发,加大网络传播阵地建设,侧重政策宣传,打造显性平台;通过非专题性网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生活,加强舆论导向,打造隐性平台;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与网站实行良性互动,成为引导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采用引导与融合相统一的方式,循循善诱,疏导结合,有效地引领社会思潮。积极利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材和课堂,进头脑入行为。

5.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一是在高职院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丰富选择,成为提升人文素质的一个载体;二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学科专业和研究平台建设,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传播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三是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系中,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鼓励师生积极创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积极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5.3 改进与创新大学生日常行为引导教育 教育的根本在树人,在于唤醒大学生的诚信。首先利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学会辨别是非与善恶,在交流与沟通中,加强对新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只有不断推进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网络诚信行为,形成道德“自律”,才能最终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意识,养成网络诚信行为。

参考文献:

[1]汪兴堂,陆秀英.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现状调查与分析[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5-12.

[2]何伟,左辉,朱必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诚信道德问题及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3).

[3]黄继雄.论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2009-06-20.

[4]赵勇,刘建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8-15.

[5]任梦昱.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03-01.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新媒体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