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植物学文献研究

2017-06-07 10:31萨日娜苏亚拉图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年2期
关键词:植物学论文文献

萨日娜,苏亚拉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我国民族植物学文献研究

萨日娜,苏亚拉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知识总库(Grid2008版)中收录的民族植物学的文献,并统计分析了民族植物学文献的数量、文献作者、文献内容及文献源。从科技分布文献统计的角度总结了当前国内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概况与进展。结果表明:发文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文献的核心作者的发文总量较少,且70.77%的文献是合著文献;文献内容主要以生物学、农学及药学为主;学术期刊文献源自152种期刊,平均2.69篇/刊,刊载民族植物学文献的期刊种类较多,覆盖面广。

民族植物学;文献统计;研究进展

民族植物学诞生于 1896 年,由美国植物学家哈什伯杰(John Harshberger)创立[1-2]。民族植物学(ethnobotany)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人类如何利用植物资源和保护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它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2]。同时也是一门结合植物学、人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学科。全球对民族植物学的关注度在持续上升。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民族植物学起步较晚。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第一个研究室1987年成立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990年第二届国际民族生物学大会在昆明召开,标志着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开始发展。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民族植物学学科列入基金指南;2005年再次将其列入鼓励研究方向之一,这大大的推动了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发展脚步。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都获得了关于他们周围环境和赖以生存的植物的种种知识与经验,民族植物学研究这些知识与经验,揭示其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价值。民族植物学研究、总结民族优秀的传统植物知识与经验,对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对寻求保护植物与森林的有效途径,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民族植物学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将作出应有的贡献[3-5]。不仅如此,民族植物学的研究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研究资料。例如,在医药学方面有各个民族的传统药学知识的研究,如《紫堇属藏药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6]、《新疆药用乌头的民族植物学》[7]以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鄂温克民间药用植物调查》[8]等,在农业方面有《荠菜的民族植物学》[9]、《中国李的民族植物学》[10]等等内容。因此研究民族植物学势在必行,通过统计文献,掌握中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热点、难点,也为将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的掌握民族植物学的发展现状,系统的统计了中国知网(CNKI)上的民族植物学的文献情况,并从文献的角度进一步反映出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情况。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源的获取

中国知网(CNKI)2016年4月份收录文献7 600多万篇。文献类型包括:学术期刊、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工具书、重要会议论文、年鉴、专著、报纸、专利、标准、科技成果、知识元等等;它是目前国内收录期刊全、文献量大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之一,是检索文献很好的工具[6]。因为,知网的检索功能强大、方便,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

在使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知识总库(Grid2008版)的CNKI Scholar 搜素栏内输入“民族植物学”并检索相应文献,检索结果为2016年4月28日之前的数据库当前收录。学术研究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学术思想系统化和社会化的基本手段[7]。经过检索后得到的文献数量为541篇,再将541篇文献中的会议论文34篇、年鉴9篇、非学术期刊文章13篇、报纸报道2篇以及重复的文献18篇等去掉,剩余有效文献465篇。其中包括学术期刊论文409篇、硕士学位论文32篇、博士学位论文9篇、图书11本、国外期刊论文2篇、国外学位论文1篇以及国外相关图书1本。

1.2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将检索到的479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8],利用CNKI E-study、WPS表格2013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取篇数、第一作者研究单位、第一作者、文献源等有关信息并加以量化。

对核心作者群进行分析时,根据文献计量学的洛特卡定律以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并根据普莱斯公式确定了核心作者的数量[8]:M=0.749(Nmax)1/2(公式1)。式中M为文献篇数;Nmax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文献数量。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发文量在M以上的作者,才能成为核心作者,也就是多产作者。

2 结果分析

2.1 文献数量分析

如图1所示,我国对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初步、发展、兴旺阶段,1965—1989年为初步期,文献量极少,年均不到0.5篇;1990—2001年处于缓慢波动上升发展阶段,年均达到11篇左右;2001年之后进入到上升的发展期,在2011年达到峰值,为67篇。我国对民族植物学的研究仍处于研究兴旺期。总体来看,有上升的趋势。进入到21世纪后文献数量的快速增加主要得益于一是国家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支持力度的加强。二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民间利用的植物对生态保护、疾病治疗等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图1 中文文献数量的年际变化

2.2 文献的作者分析

2.2.1 文献核心作者

在465篇中文文献中,455篇有作者信息。根据文献计量学的洛特卡定律以作者为统计对象,在式(1)中,中文文献的Nmax为20;将其代入公式,求出M值为3.35篇,在实际运用中按照取整原则,去M值数为4,即发表文献在4篇以上的作者为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核心作者群(表1)。发表文献为1~4篇的作者依次有199、23、13、8位。

表1 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核心作者及文献篇数

从表1可看出,哈斯巴根、欧立军、贺安娜、淮虎银、蒋向辉、裴盛基等是民族植物学研究中发文较多的核心作者。从按洛特卡定律以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统计出的核心作者,其发文量占总量的29.89%,这与普莱斯定律的50%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一方面有数量庞大的作者进行民族植物学研究;另一方面核心作者的论文总量偏少,在文献计量角度上说明核心作者群还有待形成,应该及时培养更多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中坚力量。

2.2.2 文献的合作度与合作率

在有署名455篇的文献书籍中(包含学术期刊论文、图书、学位论文等),署名作者为1 289人次,对此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结果(见表2),独著文献132篇,占总文献量的28.39%,合著文献为322篇,占总文献量的69.25%,作者合作度为2.8,合作率为70.77%。统计中单篇论文署名人数最多的达 13 人,表明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以合作形式为主,作者的合作意识强,协作程度高,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科研难度的加大,许多研究项目必需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

2.3 研究方向分析

文献内容基本包含民族植物学的各个领域,465篇文献根据其研究内容分类统计如表3所示。其中,生物学方面的文献最多为173篇,占文献总数的37.2%,说明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其次是农作物、园艺、中药学以及中医学,分别占总文献的13.55%、12.9%、11.83%以及8.6%。除此之外,还有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林学、民族学等等,所占比例不多。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生物学、农学以及药学,且中医药、民族医药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论文逐年增多,为我国的医药事业增加了更多依据与帮助。

表2 文献合作度与合作率

表3 论文内容统计

2.4 文献源

通过对民族植物的期刊文献分析来看,409篇学术期刊文献源自152种期刊,平均2.69篇/刊。载文量前十的有《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31篇(包含《云南植物研究》13篇)、《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3篇、《怀化学院学报》23篇、《植物资源与环境》17篇、《中国民族医药学报》16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6篇、《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3篇、《中国农学通报》12篇、《安徽农业科学》12篇,合计178篇,占总文量的43.52%。这些是民族植物学的核心期刊,研究者可以着重看这些文献。由此可以看出刊载民族植物学文献的期刊种类较多,覆盖面广。

3 结论与讨论

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从最初的单一生物学的研究,到现在覆盖了农学,药学等等多种实用性学科。研究的文献在1965—2016年间,共产生了465篇相关文献,这也表明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从文献的内容来看,当前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偏重于生物学、农学、药学等学科。在民族植物学中,药用植物学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维持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最重要的保证。反映了我国数千年来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在医药中的发明和发现,并总结了我国医药的成就,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因此,民族植物学是中国各民族药用植物知识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14]。从文献作者方面来看,主要以合著为主,民族植物学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这种合作类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裴盛基.民族植物学研究二十年回顾[J].云南植物研究,2008,30(4):505-509.

[2] 裴盛基.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三十年概述与未来展望[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2):5-9.

[3] 龙春林.民族植物学——社会及文化价值初探[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4,3(2):45-50.

[4] 裴盛基.民族植物学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英文)[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3,35(4):401-406.

[5] 熊安东.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3,8(3):352-354.

[6] 淮虎银,杨生妹.紫堇属藏药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1):8-11.

[7] 吾买尔夏提,魏岩.新疆药用乌头的民族植物学[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4):29-30.

[8] 乌尼尔,哈斯巴根.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鄂温克民间药用植物调查[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6):27-29.

[9] 吴舟.荠菜的民族植物学[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8,7(3):49-53.

[10] 张卫明,钱学射,顾龚平.中国李的民族植物学[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4):1-4.

[11] 高敏燕,黄贤金.基于文献统计的2008年土地经济学科科学特点与发展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1):136-142.

[12] 宁宝英,张志强,何元庆.基于文献统计的黑河流域研究重点和热点学科演变分析[J].冰川冻土,2013,35(2):504-512.

[13]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04-232.

[14] 张卫明,陈重明,钱学射.尽快开展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2):10-11.

Literature Research on Ethnobotany in China

Sarina,Soyolt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 010022,China)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of ethnobotany research collected by CNKI.It has made by statistic analysis that included the volume of ethnobotany literature,the literature author,content,source,etc.It shows that articles have been going up all the time;articles of core author were less and cooperative articles amounted 70.77% of the total;the content of articles mainly based on biology,agronomy,pharmacy;articles adapted from 152 kinds of academic journal and it covered widely and included many sorts.

ehnobotany;document statistics;research progress

10.3969/j.issn.1006-9690.2017.02.019

2016-08-16

萨日娜(1992—),女,蒙古族,硕士研究生。E-mail:352905918@qq.com

Q94;G353.1

A

1006-9690(2017)02-0079-03

猜你喜欢
植物学论文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
第九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暨第八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主题分会场:“一带一路”与生物多样性惠益共享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基于问题式教学策略的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