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牛养殖模式的调查分析

2017-06-07 10:30李洋洋贾玉川贾永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奶牛场乳品规模化

李洋洋,贾玉川,贾永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

我国奶牛养殖模式的调查分析

李洋洋,贾玉川,贾永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

通过实地调查和有关资料的分析,对国内奶牛养殖的主要模式进行汇总和归类,比较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奶牛;养殖模式;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奶牛养殖的主要模式,比较各种模式的节能减排的效果,以便为规模化奶牛场节能减排策略提供依据,我们采取了实际调查、分析历史资料及委托调查的方式对全国奶牛生产的主产区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宁夏等省区的奶牛养殖模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1 奶牛养殖的模式

1.1 散养

散户饲养模式是指一家一户养奶牛的模式,即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下、没有标准的牛舍的养殖方式,也是目前我国农民养牛的主要模式。通过调查发展,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散养的比例逐步减少[1]。

2014年年底,奶牛养殖第一大区内蒙古的散养的荷斯坦奶牛仅有56.9万头,比2013年同期减少41.6万头,规模化养殖的奶牛增加32.5万头,规模化率也从去年的52%上升至目前的71%。此外,奶业第二大省黑龙江省的奶牛散养比例已从过去的8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50%左右。以此速度,未来5到10年时间,散户或将全部退出中国奶牛养殖的主产区,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化养殖。此外,山东、青海、陕西等中国重要的乳品生产地区,奶牛规模化养殖也正在快速增长[2]。

黑龙江省是全国的奶牛养殖大省,但黑龙江省奶牛散养的比例很大。据有关数据,到2013年年底,黑龙江省100头以上奶牛集中饲养比率仅为30%,50头以上奶牛集中饲养比率为42%。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奶牛养殖主要是散养为主。此外,黑龙江省养殖规模在500头到1 000头奶牛的适度规模化牧场数量明显偏少。目前,黑龙江省散养奶牛年平均产奶水平仅不足5 t,一家一户的奶牛散养模式,成为制约黑龙江省奶牛单产的最大壁垒,全国其他省份也是如此。

目前看来,这种模式缺点明显。由于散户的奶牛养殖规模小、养殖分散、管理水平低,其组织化程度、资金实力、养殖条件都比较差,食品安全无保证,在市场处于弱势地位,在卖奶时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目前,我国的牛奶收购价格由奶站或乳企单方面决定的,一些奶站的压等压价现象时有发生,特别当前奶牛养殖“断崖式”状况,奶站严重压价甚至拒收奶更是十分严重,再加上养殖户的弱势地位,使本该由双方共同承担的市场风险,完全转嫁给了养殖户[3]。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可以预见:未来,散养户转为规模化养殖或将逐步退出行业。

1.2 标准化养殖小区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些省份是奶牛规模养殖的一种主要模式,大多数是地方政府在适当的地方统一建设牛舍,将各家养牛户集中在小区进行饲养,多数的养牛户仍是各自养各自的奶牛,但在饲料统一、防疫、售奶、技术服务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也有的小区为奶牛配备TMR机、榨奶机等各种设备。

养殖小区从根本上说,还是散养的接续,只不过是规模更大的散养,其管理水平、生产水平及节能减排的效果仍是十分低下。

在部分地区,奶牛小区实行了若干的统一,如饲料配方、饲料的供应、防疫、榨奶、销售等,也形成了所谓的“四统”、“五统”和“六统”等模式,但其基础仍然是分散饲养[4]。

奶牛养殖小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奶牛特区”式

以集中提供综合服务为特点,在“特区”内一般由政府或乳品公司牵头提供全套设施(包括大型挤奶机)以及奶牛饲养、育种、疾病预防等服务;集中收奶、统一销售、定期结款使养殖户享受到更多的实惠。这种方式对于中小养殖户较适宜,养殖户在特区内享受到相应的服务,极大地减少了销售和技术风险,有利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快速发展。

(2)“合作社”式

由合作社的出资方建设规范化的奶牛养殖场及整套挤奶设施,组织养牛户加入合作社,养牛户以牛入股,出资方担任或聘请管理者进行统一管理,合作社经营者定期给入股者分红。这种模式已经具有了规模化奶牛场的雏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也是散户项规模化养殖发展的途径之一。

(3)“都市广场”式

由社会拥用资金者投资建设。“都市广场”拥有良好配套的设备设施,吸引养殖户将奶牛进入牛场进行饲养。养殖户只是以合同的形式规定双方就集中饲养原料奶定价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养殖户生产的牛奶由“都市广场”所有者收购养殖户的牛奶再统一进行销售,“都市广场”赚取原料奶的差价。双方的合作可以起到利益的互补:广场所有者凭借原料奶的数量可以加强与乳品公司的谈判能力,可以享受较高的奶价和优先的付款等条件;而奶牛户得到的奶款比自己卖到奶站要高。

奶牛养殖小区的管理模式一般可分为两种:全托管理模式、半托管理模式。

全托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组织机构作为奶牛养殖小区的管理者并提供全套的管理方案,奶农将自家的奶牛置于奶牛养殖小区中进行统一饲养、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一种管理模式。

半托管理模式:半托管理模式是奶农将自家的奶牛置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组织机构所承建的奶牛小区中进行集中饲养,但所有的管理方案全部由奶农自己进行制定及运作,奶牛仅向小区缴纳一定的牛舍使用费即可。

奶牛养殖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规划设计不科学

一些奶牛养殖小区的规划设计不科学,尤其在选址及设计布局中违反动物防疫原则,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将养殖小区建在主要公路的两侧或是离人居住区较近的地方。此外,在选址中不重视当地的风向、地势、环境和污染源的远近等因素[5],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管理不到位

一些奶牛小区重建设、轻管理,养殖小区与养殖户之间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小区运行机制不健全,发生问题后农户利益难以保障,甚至有些小区建成后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无人过问。还有的小区不设消毒间、消毒池,未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各奶牛养殖户免疫程序不一,未实行全进全出制。

(3)平均单产水平低且参差不齐

由于养殖小区内的养殖者大多按照自己的原则和技术进行奶牛的饲养,造成了养殖小区的总体单产水平低,各养殖户的单产水平之间参差不齐。

(4)优质奶牛品种数量严重不足

在全国饲养的奶牛中,除了优良品种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外,还有大量低产改良牛品种,使奶牛平均单产降低。

(5)组织性弱、养殖收益不稳定

部分实行半托管理的养殖小区,由于个体养殖户之间各自为政,没有建立稳定的组织和联盟,面对乳品企业,处于绝对的劣势,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

尽管自2000年以来,全国各省份积极发展奶牛小区,奶牛养殖小区发展态势迅猛,成为了奶牛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比例占到30%左右[6]。

尽管养殖小区较散养具有较大的优势,但随着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小区的弊端日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养殖小区逐步向规模户养牛场转变。

1.3 规模化养殖模式

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一般是指奶牛存栏量在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其可以分为:规模化牧场模式、乳品企业自建模式、外资企业建设模式。有一些规模化养殖场是由养殖小区专制形成,可以看作是养殖小区的升级版,它可以有效地规避养殖小区的缺点。

(1)规模化牧场模式

这种模式也是我国比较主要的养殖模式之一,这些牧场都是有一定的再扩大和投资能力的养殖企业或养殖户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现代化程度,而且奶牛的单产和生产状况也较好,能产生规模效益,原奶收购价格比养殖小区和散养户都高。

(2)乳品企业自建牧场模式

这种模式在各大乳品企业均存在,伊利、蒙牛、光明、完达山等均建有自己的规模化奶牛场,这也是乳品企业构建自己乳源基地的战略。这类奶牛场挤奶全部机械化,奶牛粪便大多用于沼气发电,沼渣转化成有机肥,产出的原料奶统一归乳品公司收购。

(3)外资企业模式

由外资在中国按照现代企业模式建设的规模化奶牛场,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省份已经出现了一些由国外乳品公司建设的规模化奶牛场,利用中国的奶源生产乳品在中国销售。

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快速发展,是小规模养殖户的扩能升级,也是奶牛生产的转变,是奶牛业发展的必然[7],也是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

2 散户转为规模化养殖的主要方式

散养转为规模化养殖的主要方式有七种:由养殖小区转制、托牛进场、牵牛入股、交牛统管分养、送牛统管统养、引牛自繁自养、期牛付本付息等[8]。

以下几种:

2.1 由养殖小区转制

在现有奶牛养殖小区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组建规模化奶牛场。这也是养殖小区的重要转型,也是养殖小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由于养殖小区本身存在的无法规避的弊端,全国一些地区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养殖小区向规模化养殖场转型。

2.2 托牛进区进场

由社会投资人投资建设牛场,养牛户与养牛场签订饲养合同,养牛户将牛托付给奶牛场饲养。这种模式既实现了规模化饲养,又使养殖户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8]。

2.3 牵牛入股入伙

牵牛入股入伙由原奶牛专业村合作社发展而来,合作社建立规模养殖场,合作社成员或养牛户将牛入股进行统一饲养。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方式以整村推进的方式来实现组织化管理。

2.4 交牛统管分养

交牛统管分养多数由奶站发展形成,奶站为保证充足的奶源,在乳品企业的设备、技术等扶持下,建设相对标准化的牧场,养牛户将牛迁到养牛场,有养牛户各自进行饲养。养牛场免费或收取一定的使用费用。牧场一般采取“六统一分”的管理方式,即:统一园区饲养、统一集中挤奶、统一防疫治病、统一人工授精、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堆积牛粪,分户管理奶牛的管理方式。

2.5 送牛统管统养

由专业投资人建立标准化规模牧场,牧场吸纳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进驻牧场,由养殖场集中整群,统一管理。年底时,养殖场根据分群情况核算不同奶牛的成本和收益,养殖场与养牛户进行核算分红。

2.6 引牛自繁自养

引牛自繁自养主要是由乳品龙头企业基地或规模养殖场发展形成,此类牧场全部采取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产权经营管理高度统一,实现企业主要产权与经营管理权利相统一,原料奶生产各环节由企业集中支配,提高原料奶的品质。这种模式做到了适度的投资、适度的规模、资源的合理配置、集约的经营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产生规模效益。

2.7 期牛付本付息

由专业的奶牛养殖公司投资建设规模牧场,吸纳一些想投资奶牛业而又缺乏技术或时间的人,通过向规模牧场投入奶牛或资金,以入股分红、保本分红、固定回报等多种形式加入奶牛生产并获取回报,形成奶牛养殖合作化产业模式。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有助于散养户快速转为规模户养殖。

3 各种模式的比较

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及节能减排效果的比较,见表1。

表1 各种养殖模式的比较Table 1Comparison of different breeding mode

4 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4.1 发展的趋势

通过调查和分析,在当前的背景下,规模化奶牛养殖必将成为主要模式,并且将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主导地位。养殖小区将逐步向规范的规模化养殖场转变,散户养殖将消失。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强力介入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奶牛行业的快速发展,以行政手段强力介入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大肆扩建规模化奶牛场,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奶牛养殖行业的动荡,在国家大量进口国外乳品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的不平衡,使本来“断崖式”发展的奶牛养殖业更加充满着风险。

(2)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规模有待优化。一些规模化奶牛场一味地追求数量,一些几千头、上万头的奶牛场纷纷涌现。脱离实际、不考虑资源禀赋和环境状况、一味求大,已经成为国内一些养殖企业的通病。

(3)养殖模式缺乏特色。从目前国内规模化养殖模式和操作程序来看,很多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模式十分类似,各规模化奶牛场缺乏区域特色和环境特色,对具有本土特色的规模化养殖模式缺乏深入和精细的研究[9]。

(4)规模化奶牛场的节能减排效果有待提升。一些奶牛场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重建轻用的现象十分明显。有的奶牛场建设的废弃物处理设施仅是摆设,用于应付检查;还有一些奶牛场硬件设施很好,但管理制度相对松弛,节能减排的效果大打折扣。

[1]刘俊兰.奶牛养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6-7):124-125.

[2]李景林.奶牛养殖小区的模式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10):51-52.

[3]唐佳男,姚晶.黑龙江省奶牛养殖模式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4(1):279-289.

[4]奶牛养殖模式的演化、影响因素及效率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9):15-19.

[5]于海龙,李秉龙.中国奶牛养殖的区域优势分析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150-154.

[6]詹冬玲.中国奶牛养殖模式演变趋势浅析[J].吉林畜牧兽医,2013(9):14.

[7]郜亮亮,李栋,刘玉满,等.中国奶牛不同养殖模式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来自7省50县监测数据的证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5(3):64-72.

[8]程云.大庆市奶牛养殖模式与运作机制的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

[9]宋利国,齐楷,张莹,等.黑龙江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奶牛养殖小区饲养经营模式及效益的探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26(3):30-3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airy Cattle Breeding Mode in China

Li Yangyang,Jia yuchuan,Jia Yongqua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9)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data,the main breeding mode of the dairy cattle in China was collected and classified.The prospect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modes were compared,then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dairy cattle;breeding mode;investigation;analysis

S8-1

A

1002-2090(2017)03-0035-04

10.3969/j.issn.1002-2090.2017.03.008

2016-06-21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D21B01-4)。

李洋洋(1993-),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贾永全,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jyongq@163.com。

猜你喜欢
奶牛场乳品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乳品检测中的问题及措施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
2013年全国16 省(区、市)规模奶牛场卫生保健与疫病防制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