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与物流业耦合联动效应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17-06-07 10:30李学兰王海元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物流业子系统安徽省

李学兰,王海元

(1.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凤阳 233100;2.西京学院管理工程系)

区域农业与物流业耦合联动效应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李学兰1,王海元2

(1.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凤阳 233100;2.西京学院管理工程系)

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背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农业与物流业耦合联动,延长、拓宽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形成农业和物流业耦合发展机制,构建农业、物流业两个子系统构成的耦合评价模型。以安徽省为例进行子系统评价和耦合系统评价,发现两业耦合联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后期发展的具体对策。

经济新常态;产业耦合;联动效应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发展的中间环节,关系到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村经济繁荣[1]。缺乏生产性服务业与之耦合,农业很难实现现代化目标。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稳步提升。2014年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明确物流业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产业耦合作为一种更全面、更高效的先进产业发展模式,具有成本更低、机制灵活、产业结构合理三大优势。当前对产业耦合的相关论证主要有以下几个视角:(1)有关区域内产业耦合运行机制的理论研究:例如李勇[2]认为区域产业耦合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必须以产业关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为基础,为区域优势产业培育出完整的产业链。(2)有关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产业耦合的实证研究:例如廖婴露[3]基于产业耦合理论分析了西部地区城乡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城乡联系,变单一的串联耦合为复合的并联耦合。周翠俭[4]认为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必须立足两个基本点:一是要体现城市的规模效益与聚积效益,实现社会、人口、经济、技术、环境等协调发展;二是要城乡协调发展,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同时依靠农村经济活动的支撑。(3)有关不同的传统产业之间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例如周叶[5]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耦合度评测模型,实证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达到联动耦合发展阶段。姚青[6]探讨了辽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情况,并通过耦合模型判断二者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4)有关新旧产业之间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例如王卉彤[7]运用新旧两类产业耦合互动所处阶段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1~2012年我国城市新旧两类产业耦合互动所处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5)有关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例如胡亦琴,王洪远[8]以浙江省为例,构建了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的新模式,运用产业耦合度评价模型测度服务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郭丹等[9]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构建现代服务业和农业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6)有关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耦合的研究:陈囿佑等[10]从商贸流通业与工业耦合机制入手,研究经济新常态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与工业的耦合联动效应。

已有文献的研究视角广阔,使用的分析方法多样,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涉及农业产业耦合的研究较少,且视角非常单一,论证局限于农业与服务业的耦合。而服务业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泛地谈论农业与服务业的耦合已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2)对于以农业发展为主要经济背景的省级区域来说,研究以农业为主的产业耦合尤为重要。目前有关安徽省产业耦合的研究甚少,几乎没有以农业为对象的产业耦合研究。(3)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发展现代化农业成为重大课题。但在此背景下关于产业耦合的文献只能查询到一篇。因此,该文以安徽省为例研究农业与物流业的耦合联动效应,以期为安徽省农业和物流业的耦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指标选择及计量模型构建

1.1 指标选择

将农业和物流业看作两个子系统,农业与物流业耦合系统的耦合性体现在农业子系统和物流业子系统之间及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复杂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耦合发展系统的有序机制体现在系统序参量之间的耦合关系上。序参量即反映系统属性的指标,因此从子系统序参量入手可以研究农业与物流业耦合系统的耦合情况。农业与物流业耦合联动评价模型是基于农业和物流业两个子系统构成的系统模型,用以揭示农业与物流业在某一时期的协同发展水平。作为具有多重属性的子系统,子系统的属性即用指标来反映。在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完备性原则的基础上,参考已有文献的指标筛选标准,结合新常态所体现的经济特征,拟选取的农业和物流业子系统指标有:

表1 子系统序参量选取Table 1Selection of order parameter in subsystems

1.2 计量模型构建

参考孙鹏,罗新星(2012)构建的评价模型,具体步骤包括:

(1)计算序参量贡献度

用公式(1)表示:

式中:EC(Uij)为序参量对系统有序性的贡献,i为子系统下标,j为子系统序参量下标,系统序参量演变过程Ui=(Xi1,Xi2,…,Xin)·αij与βij分别为系统稳定时指标Xij临界点的上下限,αij<Xij<βij。

(2)测量子系统有序度

系统的总体效能不仅由各序参量数值大小,还要由组合方式来确定。不失一般性,采用线性加权法进行集成和整合,如公式(2)

(3)度量复合系统协同度

EC(U)值在0、1之间,值越大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越高,只有序参量的变化幅度为正值,系统才有正的协同度。系统综合考虑了子系统的状态,只有两个子系统均为正向较大变化时,系统才有较高的正向协同度。复合系统的协同度由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变化反映,是对系统动态协同度的反映。

2 安徽省农业与物流业耦合联动效应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

搜集2001~2014年安徽省农业和物流业两业发展时间序列指标。

表2 2001~2014年安徽省农业发展时间序列指标Table 2Time series of indica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agriculture from 2001 to 2014

表3 2001~2014年安徽省农业发展时间序列指标Table 3Time series of indica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agriculture from 2001 to 2014

续表3 2001~2014年安徽省农业发展时间序列指标Continued table 3Time series of indica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agriculture from 2001 to 2014

表4 2001~2014年安徽省物流业发展时间序列指标Table 4Time series of indica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logistics from 2001 to 2014

2.2 耦合协同度计算结果分析

表5 子系统协同度和总体协同度Table 5Subsystem coordination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degrees

续表5 子系统协同度和总体协同度Continued table 5Subsystem coordination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degrees

图1 安徽省农业与物流业耦合趋势图Fig.1Coupling trend chart of agriculture and logistics of Anhui province

从图1可以看出,2001~2014年期间,安徽省农业子系统和物流业子系统有序度稳步提升,两者的耦合协同度明显提高,子系统有序度的提高有效拉动了符合系统协同度的提升。虽然在2010~2012年期间有所滑落,但2013年迅速恢复并达到历史最高值。这与安徽省自2011年起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和村庄整治,为农业物流创造良好环境有显著关系。到2012年底,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000多亿元,创历史新高,也为农业物流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上述趋势表明,农业与物流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序耦合。2001~2007年期间,安徽省物流业子系统的协同度低于农业子系统;从2008年开始,物流业子系统协同度提升程度高于农业子系统且超过农业子系统,这和近几年来国家和安徽省重视物流业发展,物流业发展迅猛关系紧密。截至2014年,物流业子系统协同度达到历史最高值0.738 9,这一数值远远高于农业子系统协同度和耦合系统协同度。

3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与物流业耦合联动安徽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发展,需要农业子系统和物流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协同。在当前条件下,安徽省内需要借助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带动和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保持二者的耦合协同度持续提升,构建两业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3.1 农业和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同步建设

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农业和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支持农业物流稳定、长远地持续运行。继续推进安徽省农村环境改善和美好乡村建设,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提倡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和生产设施,建设田园清洁设施、家园清洁设施和水源清洁设施等,为农业物流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强化农产品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和农业物流基础设施互利互惠。

3.2 大力发展农业物流企业,加强物流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

大力发展农业物流企业,逐步实现农业物流企业发展的新模式,合理规划和建设现代农业物流经济园区、农业物流基地、农业物流配送中心等。支持和鼓励物流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发展以品牌、技术、流通为纽带的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点,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以及农业、商务、供销整合资源培育的农产品营销主题会,例如各类“采果节、开园节”等,提升区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农业物流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共赢”的理念。

3.3 强化产销衔接,稳定供应链条

大力推进农产品的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首先促进阶梯式农产品市场网络的形成,以市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区县二级区域综合批发市场为纽带,镇乡三级农产品市场为骨干,零售经营门店、超市和社区直销网点为基础。其次要积极推动农超、农校、农批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连锁商业企业、大型企业和学校食堂、酒店等最终用户和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扩大对接规模,降低对接成本。再次,提倡开展“订单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分别负责生产、收购、市场调研和销售,为农产品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建立起牢固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和成熟的农业物流技术。在产、购、销的过程中对农产品的可能性进行深度挖掘,对农产品“精耕细作”,开发出多样化的深加工产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贴近和引导消费者市场。同时,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协调作用,重视农产品区域布局,立足区域实际情况和农产品特色,稳定发展专用品牌农产品和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促成高规格、专业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根据不同农产品的成熟时节,对公路、铁路、航运及海关等部门进行协调,重点解决农产品运输问题,为农产品物流营造良好氛围。

3.4 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电企业迅速崛起

物联网的安装为农产品电商发展迎来新机遇,溯源、云计算等技术推进了农业科技化;精细农业、订单农业也将带来供给侧变革。应以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推广电子商务,实现更多网上交易。国家商务局已开通了全国农产品信息平台,每年商务系统开展农产品夏秋季对接会,应抓住这一机遇实现农产品的快捷购销。同时,电子商务平台、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应携手成立生鲜、加工、深加工等标准联盟,制定行业标准化规则和规范的流程,通过全流程的标准化提升农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品质。借助电子商务和社交平台,将传统品牌转型为线上品牌,地标产品演化为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电商与顾客建立良好的购物体验,逐渐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才能迎来持续消费力并带动相关消费群体。由于农产品电商的产业链长,市场培育周期长,成本高,从上游采购到下游对接消费者,对物流仓储、运输和全产业链信息体系建设要求甚高,加强部门协作,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显得极为重要。

3.5 培育农业物流管理人才

安徽省在农业物流领域的专业人才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培育农业物流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省内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或在一般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开设农产品方向,培养应用型农业物流技术人才;其次,增加机会和国内、国外的农业物流企业加强学习、交流与合作,多接触先进的农产品物流管理理念,增加农业物流企业管理经验;再次,利用公开招纳的方式引进专门人才,强化自身农业物流技术的研发能力,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还要建立农业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提高准入门槛,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1]朱微,张平,徐珉钰.我国农村服务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影响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28(2):126-131.

[2]李勇.区域产业耦合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2010(5):31-34.

[3]廖婴露,曹力维.西部地区城乡产业耦合及其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8(6):37-41.

[4]周翠俭.新型城镇化二次集聚与区域发展耦合机制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5(8):57-58.

[5]周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1-45.

[6]葛仲夏.体验经济视域下企业服务营销模式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11):1502-1504.

[7]王卉彤,刘靖,赵国钦.城市经济转型途径研究——基于新旧两类产业耦合互动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 (1):37-41.

[8]胡亦琴,王洪远.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路径选择——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4(4):25-33.

[9]郭丹,张长青.大庆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28(1):120-122.

[10]陈囿佑,朱永璨.经济新常态视角下商贸流通业与工业耦合联动效应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7):146-148.

[11]孙鹏,罗新星.区域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协同度评价——基于湖南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2,30(7):112-116.

[12]MarikaRosa,AnnaBeloborodko.Adecisionsupport method for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ynergies:case studies of Latvian brewery and wood-processing industrie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5(10):461-470.

Research on Coupling Linkage Effect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and Logistics——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 Xuelan1,Wang Haiyuan2
(1.Management Department,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233100;2.Management Engineering Department,Xijing University)

New normal state of economic was the current and future basic background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promoting the first,second and third industry integration wa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reform.Agriculture and logistics’coupling linkage,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s’extension and broadening were an important path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he complex system theory and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were used to form agriculture and logistics coupling mechanism,and construct coupling evaluation model consisting of agriculture and logistics subsystems.Subsystems and coupled system were evaluated 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problems existing were found out in the coupling linkage,and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new normal state of economic;industry coupling;linkage effect

F207

A

1002-2090(2017)03-0127-06

10.3969/j.issn.1002-2090.2017.03.028

2016-10-17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结构调整、比较优势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15CJL02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与物流业耦合联动效应研究——以安徽省为例:SK2016A0269);蚌埠市社科规划项目(新常态下区域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以蚌埠市为例:BB16C005)。

李学兰(1982-),女,讲师,安徽大学毕业,现主要从事价值链管理、产业经济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物流业子系统安徽省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