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位知青典型石莲洁

2017-06-07 18:07于为民
时代报告 2017年5期
关键词:妇女毕业生生产

于为民

石莲洁是河南宣传的第一个知青典型。1954年5月18日,《河南日报》第3版刊登长篇通讯《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发挥光和热——记参加农业生产的高小毕业生石莲洁》,介绍鲁山县11区虎营完小六年级毕业生石莲洁回乡务农,决心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贡献给农业生产,贡献给新农村的建设的事迹。

1953年夏天,鲁山县11区虎营完小六年级的学生快要毕业了,同学们都在为自己毕业后的前途而考虑:升不上学怎么办呢?难道真得回家“打牛腿”吗?有的连学习也安不下心了。班上18岁的女青年团员石莲洁还是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同学们想:人家功课好,将来不怕考不上学,当然用不着发愁。

班上同学陈国聚和石莲洁谈起升学问题:“你准备考哪个学校?”

“什么学校我也不准备考,回家搞生产!”陈国聚很是惊奇,关心地问,“是你家庭有困难,需要你回去吗?”

“不,是农村需要我!”石莲洁坚定地回答。

石莲洁像别的同学一样,也有过强烈的升学念头。考入高小的时候,家里鼓励她,要她好好读书,有了学问就不在乡下吃苦了。她自己也想,小学毕业一定升中学、上大学,将来到外面工作,一来自己不吃苦,二来家里人也可以跟着享福。两年的学校教育和多少次思想斗争,逐渐改变了她的认识。老师讲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工业,但农业也很重要;讲到本县马楼村省农业劳动模范苏殿选领导群众成立互助组、合作社,深受群眾拥戴。苏殿选的事迹引起了石莲洁极大的兴趣,她利用星期天前去拜访,没见到苏殿选,就和熟识的农民宋景春聊了起来。宋景春告诉她,苏殿选带动群众走组织起来的道路,生产一年比一年强,社员们都慢慢富裕起来了。这给石莲洁上了最实际的一课,石莲洁想:苏殿选是个不识字的普通农民,就能领导群众走大家富裕的道路。自己是个青年团员,却只顾将来个人、家庭生活过得好,和苏殿选比起来,真是丢人。老师说过,国家正在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眼下还不能办很多学校,让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升学。自己是青年团员,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农村参加生产劳动,搞好互助合作,使大家的生活慢慢富裕起来。

一天,学校孔校长把《河南日报》刊登的鲁山县三区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文香兰的事迹念给同学们听。1952年,19岁的文香兰领导互助组转为贺塘乡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后因犯了假报丰产的错误,社员们要退社,群众批评她,家里埋怨她。她虚心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坚决把社巩固下来,在生产上取得了成绩。文香兰的事迹又一次深深地教育了石莲洁,她想:文香兰是团员,自己也是团员,年纪差不多,为啥人家那样坚强,自己怕这怕那呢?她决心要向文香兰学习,回到农村参加生产。

临毕业的时候,老师刘廷善亲切地对石莲洁说:“参加农业生产是光荣的,但也是艰苦的,希望你积极努力,联系群众,虚心学习,在劳动生产和建设新农村中取得成绩。”石莲洁向刘老师保证:决不辜负学校的亲切教导和老师们殷切的期望。

石莲洁高小毕业了,全家人都有说不出的高兴,决心供她继续上中学。十几天后,村上别的小学毕业生都准备着去考学,石莲洁只顾帮助村上工作,也不说升学的事。娘着急地问她,她说:“娘,我不想考学了,想在家生产哩!”娘还以为她说玩笑话,她就将自己为啥不想升学、愿意参加农业生产的道理和娘说,娘思想还是不大通,觉得闺女在家生产,太受苦,不如出外读书。最后娘说:“将来找不到好婆家,吃苦受罪不用埋怨俺!”石莲洁笑着说:“娘,将来的事,你不用发愁!”娘看她参加生产的心很坚定,也只得随她。

村团支部听说石莲洁决心参加生产,组织委员吴双全找她谈话:“团支部和全体团员都欢迎你回来参加生产,你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尽力帮助。”村党支部书记刘存志也称赞她,鼓励她。石莲洁得到党、团支部的重视,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回乡务农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当时,石莲洁家还是单干户。她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动员自己家参加互助组。她问爹娘为啥不参加互助组,娘说:“俺不懂啥政策,你哥不同意,就没参加。”石莲洁讲了组织起来能多打粮食,支持国家建设,过上好日子的道理,爹娘都同意参加互助组,就是哥哥想不通。莲洁抱着很大决心连着动员他几次,他总是说:“你懂得啥,我不参加你管不了我。”石莲洁耐心地同他讲道理,并找着和他关系好的互助组成员李中堂、赵松林,现身说法去动员他,终于把哥说通了。

刚入了组,石莲洁被调到县合作训练班学习,使她更进一步认识到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回村后,她积极向群众宣传互助合作政策,在党支部和工作组领导与帮助下,村上开始了建社工作。很多组员思想上还是有顾虑,有的认为自己地好,入了社吃亏,有的觉得自己麦子长的好,怕和大伙平分……石莲洁耐心解释:土地入社要评产量,好地也不会吃亏,坏地也不会占便宜;入社后,头一季麦还是各户收各户的,组员们的顾虑逐渐解除了,都表示愿意入社。可偏偏又是石莲洁的哥思想不通,生气地说:“才入了组,又叫转社,你就这样调理我,我就是不入,看你咋着我!”碰巧,苏殿选农业生产合作社举行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石莲洁觉得这是对哥哥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机会,特别动员他去参加纪念大会。会上苏殿选的报告,拖拉机的耕地表演,给哥哥上了生动的一课。苏殿选农业生产合作社里生产一年比一年提高的事实,使哥哥认识到参加合作社的好处,也看到了农业生产集体化的远景。回来以后,哥哥到处说拖拉机好。石莲洁笑着问他:“咋样,入社吗?”哥哥笑着说:“入社,一定入社!”经过大家努力,苏庄村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了。石莲洁光荣地被选为副社长。

1953年粮食收购的时候,石莲洁首先动员自己家卖出余粮200斤。然后又分别到各户去动员,她动员的6户共卖出余粮2650斤。1954年3月,杨庄需要挖一条水渠,乡人民政府决定让各庄都派人帮助挖。苏庄有些群众觉得挖这渠离自己村远,好处不大,不愿去。石莲洁用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他们,鼓励他们发挥互助友爱的精神,最后大家都愿意去帮助挖渠了。在工作中,石莲洁不叫苦,不灰心,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一个个困难。有一次,乡长李进文问石莲洁:“你工作中就没遇到困难吗?我没听你说过一回工作难搞的话,看你成天总是干的怪有劲!”石莲洁笑着说:“我是碰到过不少困难的,都自己想法克服了。”

春天,遍地是绿油油的麦田,正是锄麦时节。快晌午的时候,锄地的人们都回家了,石莲洁却背着锄头不声不响地下了地。锄麦本来是比较简单、轻松的农活,但对于一个没下过地,没有生产技术的年轻姑娘来说,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她半天锄了一小片,累得腰痛腿酸、满头大汗。村上的赵华芝和王来发见她没锄好,开她的玩笑。她心里很难受,扛着锄回到家,饭也不吃,蒙头就睡,可咋着也睡不着。心想着自己决心回乡生产,遇到这一点儿困难,难道就泄气了吗?她把被子一掀,一股劲跑去找老农王万堂,请教锄麦的方法。王万堂热情地告诉她如何拿锄,如何下锄……把她领到地里示范。她用心学,经过了两天练习,就锄得非常好了。石莲洁不仅学会了犁地、耙地和锄地的一般农业技术,还掌握了棉花浸种、拌种、播种技术,红薯栽培等农业技术。

苏庄村过去很少有妇女下地干活,石莲洁想到妇女是农业生产中一支重要的力量,要是把妇女发动起来参加生产,对农业增产将会起很大作用。在社里成立妇女生产队时,有些男社员认为“多此一举”,石莲洁知道这是轻视妇女思想在作怪,决心要和婦女们一起在生产上做出成绩。她几次和社务委员们商量发动妇女参加生产的办法,经常在妇女社员会中宣传妇女参加生产就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道理,拿本县文香兰积极参加生产的事迹和苏殿选农业社的妇女积极下地干活的实例来教育大家,并实行妇女下地同工同酬,全社妇女大半都下地劳动。

石莲洁没有因为离开了学校就放松学习,她在学校每周只写一次周记,写两张大字,毕业后她规定自己两天记一次日记,一天写半张大字,6行小字。除到外面开会外,从未间断。她还经常温习功课,不懂的地方就到学校里请教老师。她自费订阅一份《河南大众》报,不仅自己看,还念给群众听。由于她坚持不懈地学习,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快就能写通知和简单的工作报告了。她说:“农村生产、工作离不了文化,随着生产的发展,并且还需要更高的文化。出了校门,没人监督,咋样才能提高呢?这就要靠自己主动、自觉,刻苦钻研。”石莲洁不但自己努力学习,也喜欢帮助别人,她住的屋子里经常有些青年妇女在那里看书、写字。她为了帮助大家经常学习,和10个青年妇女成立了自学小组,耐心地帮助大家学习。村里的女青年李复英19岁了,初小毕业后没上学,石莲洁从帮助她学习入手,借书给她看,帮助她看报,和她谈青年在农业社里应该如何积极生产和工作,争取进步,启发了李复英的进步要求,积极参加生产,光荣加入了共青团。

1954年5月10日到13日,石莲洁出席共青团河南省委召开的“参加工农业生产的高小、初中毕业生座谈会”,受到了团省委的表扬和奖励,省人民政府吴芝圃主席亲自给她发奖。开封市很多中、小学同学给她来信,赞扬她,羡慕她,表示要向她学习。石莲洁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劳动光荣,劳动受人尊敬。1954年5月21日,她满腔热情地在《河南日报》第3版发表《给全省应届毕业的和参加农业生产的高小、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我深深体会到生活在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只要能听党的话,服从国家需要,不怕困难,好好劳动,都能给国家建设事业作出贡献,都会有光明的前途。亲爱的同学们,把落后的、分散的个体农业改变为先进的集体的社会主义农业,这是国家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亲爱的高小、初中应届毕业的同学们!按照国家建设需要,你们中间将有很多同学也要投入农业生产战线上来,我希望你们当前要安心学习,我和广大农村劳动人民怀着同样的心情来热烈欢迎你们参加农业生产,我愿意和你们携起手来,共同献身于改造农业的伟大事业,支援国家工业化,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5年3月,鲁山县举行全县劳动模范大会,石莲洁当选为一等互助合作模范。1955年5月21日,石莲洁又一次被推选为代表,出席全省从事工农业生产的初中、高小毕业生代表会议。许多学生给她写信,表示向她学习,她感到这是有生以来最大的荣幸,激动地向大家表示:一定要做出更大的成绩来报答党和人民给自己的荣誉。

1955年10月,毛泽东主席看到河南报送的一份材料《郏县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对文章中的一段话很感兴趣:“全乡在贫农和下中农里面,有7个没升学的中学生和25个高小毕业生。把两个中学生分配到老社,其余的全部分配到7个‘社架子去,以便解决会计和记工员不够的困难”。毛主席挥毫写下了影响深远的编者按:“这也是一篇好文章,可作各地参考。其中提到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一批示引发了全国各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回乡的热潮,涌现出一大批知识青年先进典型,更坚定了石莲洁一辈子扎根农村、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念。

猜你喜欢
妇女毕业生生产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当代妇女的工作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食品与水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