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与全运会

2017-06-07 09:45王敬泽
新体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运会代表队电台

王敬泽

在早期的全运会上,无线电是重要的项目之一。前两届全运会上均设有无线电收发报项目,在1987年举办的第六届全运会与1993年举办的第七届全运会上,无线电测向也是常设项目之一。1993年后,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实施,无线电测向不再列为全运会的比赛项目。20多年来,民间对于无线电运动的热情不减,特别是在青少年中间有着广泛的爱好群体。无线电项目退出全运会的舞台,映衬着一个时代的远去。

无线电收发报

19世纪九十年代,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先后独立实现了无线电通讯,无线电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整个20世纪,电台与无线电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电台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国庆节前,第一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无线电收发报被列为竞赛项目之一,表明国家对无线电运动的高度重视。第一届全运会无线电收发报竞赛在国家体委直属的中国人民无线电俱乐部举行,共有23个省市及解放军代表队参赛,男女运动员175名,竞赛项目为数码、字码、短码的机抄收报以及手抄收报和发报三大项,最终解放军队代表队获得了团体项目第一名。

竞赛中刷新了无线电快速收发报18个项目的16项全国纪录,打破了当时国际无线电快速收发报竞赛16个项目中的13项纪录,破纪录的运动员共有59名,其中有30名17岁以下的参赛者,甚至有10名还是红领巾运动员,新手如云。全运会上的无线电竞赛组织完善、成绩优异,受到国家体委领导的表扬。

在1965年举办的第二届全运会上,无线电收发报仍是竞赛项目之一,根据中央领导“要开得好,开得精彩,同时注意节约”的批示精神,赛前分三批集训了各参赛队的运动员,并举办了三次邀请赛,作为正式比赛前的热身赛。参加第二届全运会的代表队增加到26支,竞赛项目同第一届全运会一样,为机抄、手抄和发报。这次竞赛规模空前,成绩极好,达到了原来预想的效果。解放军队蝉联团体冠军。竞赛期间共有24人58次打破全国纪录,还有16项世界纪录由中国运动员刷新和保持。竞赛中也涌现出不少新人,有不少十几岁的选手打破了全国纪录乃至世界纪录。由于无线电竞赛获得了全面的优异成绩,国家体委领导亲切接见了全体参赛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

无线电测向

第二届全运会后,无线电收发报退出了全运会的舞台,直到1987年第六届广州全运会,无线电测向比赛成为正式的竞技体育项目。74岁的陈惠琼是无线电测向国家级教练,曾负责第六届与第七届全运会无线电测向比赛的组织工作。据她回忆,无线电项目是在贺龙领导下,由解放军与国家体委共同开展的国防体育一部分。无线电测向与军事结合十分紧密,“无线电在当时主要用于破获敌人的电台,在国防领域意义重大,这个项目起初就受到了上层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政府派遣无线电从业人员去欧洲学习无线电新经验和新技术,并组织在全国推广”。1960年2月,中国组建了第一支无线电测向队。

无线电测向如今是业余无线电活动的主要内容,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是正式的竞技体育项目。它类似于众所周知的捉迷藏游戏,寻找能发射无线电波的小型信号源,是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与传统捉迷藏游戏的结合。组织者事先在旷野、山丘的丛林或近郊、公园等环境中事先隐藏好数部信号源,定时发出规定的电报信号。参加者手持测向机,将电台逐一找出,到达终点完成比赛。比赛成绩按照用时的多少与找到电台的完成度结合,分出名次,全运会上的无线电测向比赛场地按照国际标准长度设置。上世纪八十年代每个省市都有无线电测向专业队,参赛时每队有三人,其中一男一女是比赛选手,另一人在比赛中待命。

第六届全运会的无线电测向比赛在1987年11月举行,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在安徽滁州,决赛移师湖南郴州进行。全国一共有19支代表队参赛,产生了男女团体与男女个人的金牌。

第七届全运会是无线电测向竞赛的鼎盛时期,比赛在北京密云进行,竞争十分激烈。在七运会以前,全运会设项项目已逐渐显现“奥运化”趋势,无线电测向项目取消了单人赛,只有男女团体冠军两块金牌,最终湖南队获得男团冠军,甘肃队获得女团冠军。

当时,每支代表队都有自己的绝招,运动员的装备就是测向机、耳机和备用电池。那时的测向机是个金属外壳的大方盒子。由于比赛在深山老林中进行,常常要跋山涉水、登高伏低,难免遇到电池坏掉或者测向机摔坏等意外情况。参赛选手不仅要把备用电池捆在身上,还要在危急关头修理设备。全运会测向比赛中设置的电台是5个,参赛选手要全部找到这些电台,并摆脱干扰电台,然后返回终点。

陈惠琼说:“七运会上比赛非常激烈。有一名山西运动员比赛时发着高烧,为了更快回到终点,他抄近路跳进湖中游泳,结果机器湿掉了。冲向终点时,他的教练看着都掉眼泪。虽然并未违反规则,但他赛后还是受到了赛会的批评。这种比赛是对体能和野外生存能力的考验,即便是现在也很有开展的必要。”

无线电项目现状

1993年后,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化,及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实施,无线电测向运动不再列为全运会的比赛项目,全国十几个专业队相继下马,各地市的专门机构和队伍随之解散。无线电测向运动也从七运会的鼎盛时期下跌。

陈惠琼说:“我们认识到,虽然我们的项目被拒之于全运会门外,专业队散了,教练员分流了,经费保证也没了,但只要无线电测向本身的特点没变,魅力还在,就一定有生命力,就一定会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1992年,当听到有关七运会后不再将非奥运项目列入全运会的信息后,国家体委无线电运动部门的人士已经着手考虑项目的改革问题。

对纯业余的基层单位来说,无论从场地、器材还是技术、经费等方面,与国际对口的长距离测向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不利于普及和广泛开展。为此,在适当保留长距离项目的同时,无线电运动部门及时地推出了短距离测向。陈惠琼说:“短距离测向,台和台之间的距离可为数十米,总距离不超过一公里,多用在中小学校和青少年比赛中。青少年比赛大多采用短波波段和超短波波段,难度较小。学习无线电科技知识,自己动手装机器,对青少年意志体质是很好的锻炼。中小学生的测向比赛一般是在一公里之内,在校园的操场上也可以进行。这种活动对于器材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一所学校花费一两千元,就可以配一整套无线电测向设备。”

由國防体育、军事体育,到人们公认的“科技体育”,无线电测向运动始终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大众。如今,它集体育、科技、娱乐等为一体,使参加活动的人在锻炼体魄、掌握知识、休闲娱乐、培养品质、磨练意志等多方面得到收益。无论是十几岁的孩子,还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都可以因时、因地,根据各种情况组织无线电测向活动和比赛。

随着科技在通讯领域的发展,人们能够选择的通讯方式越来越多,无线电通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也不再像过去密切。陈惠琼说:“无线电部门现在有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与定向越野等三个项目。无线电测向现在开展得还不错,在科技与体育等方面都结合得很紧密。我觉得,这个项目还是应该进入全运会。”

猜你喜欢
全运会代表队电台
鼹鼠电台
感恩新时代 运动促健康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党的知识我知道
完美闭幕
台湾地下电台为何屡禁不绝
荔枝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