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博弈亟须金融安全意识

2017-06-07 20:40罗宁
金融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球化资本金融

罗宁

近年来,在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事件的刺激下,孤岛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而行的字眼雀跃于报刊媒体之上。欧洲左翼党派借机冲向政治中心舞台,新兴市场地缘政治危机此起彼伏,更加剧了很多人对经济全球化的悲观情绪。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会以少数人、少数群体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发展的历史如滔滔江水,千回百转终向东流。短暂的插曲不会扭转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

当然,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与金融形势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现实。事实上,用狄更斯的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来形容21世纪头十多年的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市场恐怕再准确不过。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为国际资本创造了难得的逐利机遇。大规模国际资金的强势涌入,引发了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股票市场疯狂炒作的浪潮,科技及新兴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急速飙升,使资本利得不断扩张。2008年的次贷泡沫,亦是如此。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显。

全球化深入推进之下的

资本博弈凸显金融之重

在2000年与2007年这两个泡沫扩张的时期里,仅资本利得一项就为世界上那10%最富有的人群的收入份额增添了5个百分点。然而,在疯狂的泡沫之后,紧随而来的却是严重的危机。尤其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可谓百年难遇,让世人猝不及防,一下从虚幻的繁荣跌落至残酷的衰退深渊。

一些经济学家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对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积累财富的方式进行了详细比较,揭示出财富向资本集中的历史趋势,并对其危险性发出了警告。放眼世界,虽然近年来在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大量GDP的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但发达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及产业链高端环节的优势依然稳固。由于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发达市场不仅能分享新兴市场的高增长红利,在危机爆发之后也能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将损失转移至新兴市场。

这就意味着,如果新兴市场不能在国际资本流动中赢得主动,仅仅依靠勤劳无法实现真正的富强与崛起。这也许就是当前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首先需要面对的难题。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让国家与国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地球村”“地球居民”等概念将成为未来的关键词。甚至有不少理想化的学者提出,应弱化国家政府的职能,赋予联合国更强、更广泛的权力,以加快全球人类的统一进程。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可能比人们的预期还要远。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经济学家们还给出了“从人类有经济行为起,大部分时间里,投资回报的增长率都远远超出经济增长率”这样的经验性结论。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结论令人沮丧。但事实上,这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之路。中国若要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获得更大的成功,国际资本流动就是我们无法回避、甚至要主动应对的战场。

中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之下

金融安全重要性凸显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国内金融市场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模式也从改革开放初期以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为主,转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融入全球。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从资本净流入向资本净流出切换,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开始从贸易与制造大国向产业与资本强国迈进,有助于中国提升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但对于仍处在结构调整期的国内经济而言,资本净流出也可能加剧产业空心化,影响经济持续稳定运行。

在新的历史形势之下,中国金融体系很难再以“回避”方式应对国际资本及金融市场的冲击。将金融安全战略提升到金融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高度,将金融的国际展开置于构建治国理政战略的“战略纵深”位置是大趋势。2017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2015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金融与国家安全》(张红力等著)里有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们不能身体已经进入金融大时代,思维还停留在金融只是一个行业的小格局,当今社会,金融牵一发而动全局。”“金融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不局限于金融自身安全,金融强则国强,金融乱则国乱,金融既是国际博弈的主战场,也是全面发展的主动力,需要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来思考金融应发挥的作用。”

金融安全是参与

全球资本博弈的“牛鼻子”

“全球化造成了一个错觉:金融是中性的,市场决定一切。然而,在人类政治经济史上,金融从来都不是中性,而是为价值观与利益所驱动的。国家利益是国际社会最现实的‘普世价值,最大化国家利益不是阴谋,是阳谋,靠的是实力和智谋。”回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资本博弈中,金融在实现国家利益方面发挥了突出重要作用。

以美国为例。曾经极度的贪婪让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体系脱离安全的轨道,最终将整个实体经济乃至全球带入危险的境地。但危机爆发后,凭借着金融政策的及时救市、股市繁荣的消费激励、宽松货币的长期呵护和美元霸权的超然地位,美国经济快速实现了复苏,并再度巩固了其在国际社会的领先地位。相较而言,欧洲虽然并非2008年金融危机的震源,但却深陷危机泥潭,欧元区国家接二连三“沦陷”,欧元及欧洲银行业岌岌可危,至今仍未走上稳健的复苏之路。胜败之间的须臾转换,利益得失的天壤之别,取决于金融的正确定位和作用发挥。

今天,中国正走上崛起之路,更需要有一种大国的责任、一种大国的意识、一种自觉向外看的思维,更加主动地关注我们的外部环境,不仅管好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要在更大范围思索中国的发展,维护中国的利益。在新的形势下将金融约束在“经济工具”这一范畴之内,已经不足以体现出其实际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关系全局的国之重器,金融的重要性理应得到高度关注,金融安全意识也应得到强化。

虽然,从目前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良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但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壓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凸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更具体地看,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博弈的过程中的种种担忧表明,我们的资本摆布能力仍未达到成熟阶段,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与实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想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的主导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资本是逐利的,这也许是其天生的属性。但“利”却有大小之分,长远之别。强调资本运作的金融安全意识,就是要将国家利益之“大利”明确定位为资本活动的核心目标。从战略高度看,资本运作与摆布所谋求的,并不仅仅只是直接形成的现金回报或市场份额,而是更多体现为一种“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及由此为国家整体带来的综合利益。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注重充分发挥资本对投资和贸易的支撑作用,通过资本运作和摆布促进实体经济投资增长,优化参与国际贸易的层次和深度;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将金融安全意识融入资本运作和摆布之中,将资本对国家发展、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过程中的战略意义凸显出来。(作者为盘古智库研究员,高级经济师)

猜你喜欢
全球化资本金融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VR 资本之路
P2P金融解读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