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靶刀”治疗
——早期肺癌无创根治不是梦(一)

2017-06-07 02:24中日医院放射肿瘤科主任医师朱广迎营养科图片提供
中老年保健 2017年8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定向立体

文/中日医院放射肿瘤科主任医师 朱广迎 滕 峰 营养科 石 劢 图片提供/壹 图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最高的恶性肿瘤。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报告指出,肺癌仍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亡病例高达10多万例。吸烟、二手烟接触以及空气污染是肺癌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在我国室内空气污染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特别是在城市化水平低的区域。因此,癌症的初级预防项目,比如控烟、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提高早期诊断的有效性等,均可以减弱肺癌流行趋势。毋庸置疑目前肺癌已成为头号恶性肿瘤,但若早发现、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早期肺癌通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咳嗽、胸部不适。咳嗽、痰中带血容易被误以为感冒或气管炎的症状,但可能是早期肺癌的表现,因此应高度重视,及早到医院就诊,进行胸部低剂量CT检查。诊断明确、全面检查没有转移的早期肺癌患者,特别是老年早期肺癌、合并有心肺内科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肺癌患者,应当去放射肿瘤科(又称放疗科)就诊,利用射靶刀精确放射治疗即可达到根治的目的。下面就为广大读者介绍一下射靶刀治疗早期肺癌的情况。

早期肺癌无创根治实例

5年前的一天,门诊来了一对沉着中略带着急的老年夫妇,仔细问诊后得知女士70岁,查体发现右上肺结节,确诊肺癌后由于不知道如何治疗,寝食难安。有医生建议手术直接切掉,但是她姐姐在2年前得了肺癌,于手术后1年就因为全身转移而病逝,所以对手术产生了恐惧,在朋友推荐下老夫妇找到了我科。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和当时的治疗规范,我们推荐手术,但患者还是拒绝,于是给她制订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案,也就是射靶刀治疗。目前患者已幸福正常地生活了5年。患者最开心的是射靶刀治疗期间一直可以正常生活,连好朋友都不知道她患过肺癌。后来她哥哥也不幸得了肺癌,她坚持要他到我科治疗,目前她哥哥射靶刀治疗已经结束4年多了,生活也一直正常。患者多次说:这么好的技术,很多人都不知道,应好好宣传。此后我们又治疗了许多类似的患者。

“射靶刀”的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1949年,瑞典神经外科学家拉克赛尔设计出首台立体定向导向的放射治疗装置,奠定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发展的基础。1951年拉克赛尔又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1982年,医用直线加速器被改装和小型化,配上二次准直器后与立体定向技术结合起来,对颅内小的肿瘤和血管畸形进行放射外科治疗,这种直线加速器高能X线、非共面弧度等中心旋转集束照射装置即被称为X-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和图像引导技术的运用,肿瘤放射治疗正在走向精确治疗,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毒副作用越来越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也称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为了方便老百姓了解,我们将其命名为“射靶刀”,是一种无创治疗。在精确的图像影像引导技术下给予局部肿瘤高剂量、低分割的放射治疗,以获得很高的肿瘤控制率。目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成为高龄、高风险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射靶刀治疗的原理很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放大镜照蚂蚁,把焦点对准蚂蚁时蚂蚁就会被照死,把焦点对准手上皮肤时,皮肤会疼痛,如果焦点不在皮肤上,皮肤就没有感觉。射靶刀治疗的目的就是形成高剂量体积,这个体积的形状、大小与肺癌肿块一致。也有少数患者射靶刀治疗后局部形成乒乓球大小的瘢痕,之后再做手术,发现瘢痕内没有任何肿瘤细胞。

“射靶刀”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和副作用

随着精确放疗设备的研发和精确放疗技术的突破,射靶刀已成为早期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射靶刀利用每次高剂量的放疗,短短几次照射即能达到根治性剂量以消灭肿瘤,用射线这把无形的“刀”把肿瘤“切”掉。已有的数据证明,射靶刀治疗早期肺癌效果好、副作用小,不仅可用来治疗不可手术的患者,还大有替代手术之势。国际上,日本联合20家机构对早期肺癌的立体定向放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做了对比,参加研究的有2000多名T1和T2期的肺癌患者。结果表明,选择立体定向放疗的早期肺癌患者,3年生存率大概是70%,局部复发率在10%以下,这个结果跟外科手术切除的结果相近。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主持的国际多中心随机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有创性手术治疗相比,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95%和79%,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6%和80%,并且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目前射靶刀治疗早期肺癌获得了与手术治疗相似的局控率和生存率,尤其对于因高龄或因其他手术禁忌未能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射靶刀更具优势。国际上最著名的肺癌诊疗指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非小细胞肺癌指南》最新版建议,75岁以上的肺癌患者首选射靶刀治疗。

许多患者谈癌色变,谈“射线”恐惧,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射靶刀的出现,放疗精准程度越来越高,给患者带来的毒副反应也越来越少。射靶刀治疗结束半年内,患者还需要定期遵照医生的要求去医院复查,若发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更需要及时就诊,防止感冒或受凉而诱发放射性肺炎。即使出现这种并发症也没有必要惊慌,及时就诊和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康复。射靶刀治疗期间和之后半年内,预防感冒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待续)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定向立体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念个立体咒
立体登陆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