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感悟”,开启学生的写作情思

2017-06-08 15:43雷介武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感悟技法文章

毋庸置疑,目前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不容乐观。通过调查统计,80%以上的学生作文内容干瘪,情感矫揉,主旨陈旧。

对此,如何解决?惶恐献小计,求证大方家。

一、纠正作文教学的关注点,让写作技巧的指导简明、可用

多年来,语文教师总是在作文技法方面施以大力,致力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可谓殚精竭虑,但是学生们普遍反映老师讲的有些玄乎,总感觉一知半解,不会运用。这说明教师在进行技法指导时,繁琐有加,简明不足,并未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运用实际;更兼绝大多数作文辅导书都是以写作技法的指导为核心编著的。这一切,客观上将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对于写作的关注引向了“写作技法”。学生对优秀作文的价值取向有了偏差,追求的方向脱离了主线,又何以能写出饱满、真实有新意的文章呢?

诚然,谁都不反对写作技法对于学生写作的重要性,那是无数前人的心血集成,是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但不要忽略一点:初中生写作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积累还很羸弱,繁杂深奥的写作技法对于他们来说,实用性并不大,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将这些写作技法悉数消化并运用自如。这正如练武功,内功没练好,再多再好的“招式”也难以发挥威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技法时,过多地强调写作技巧的提高,学生反而易对写作文产生厌恶的情绪。“文学作品最关键的是思想、识见,而不是技巧、手法。”(马光《为文之魂》)龙应台也说:“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初中生不是鲁迅,能如《阿Q正传》般灵活运用象征、讽刺手法;也不是莫泊桑,能如《我的叔叔于勒》般情节曲折多变、悬念环环相扣。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还没有哪个学生因为写作技法的精妙驾驭令人击节过。

不妨看看历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60—55分),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有文采,标点正确,600字以上。细究这些标准,我们发现,中考评分标准的主体部分还是针对写作内容而言,涉及写作技法的只有“中心突出,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有文采”三项。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写作中无论你运用何种手法、技巧,都是为了突出文章内容。饱满、真实的内容,新颖、深刻的立意,积极、健康的主题才是作文优劣的主要参照点。

因此,我以为写作技法的传授,从内容上来说,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实际,深浅适中、数量适度,太多太杂,学生用不上,也用不好;从方法上来说,教师的作文指导专题一定要讲求实效,少来琐碎、枯燥的理论灌输,多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并随机训练,“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叶圣陶),应“淡化作文痕迹、写作技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技能、方法和思想”(刘春文《无痕化作文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能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一些简单的、常见的写作技法,比如首尾呼应、抑扬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对比刻画、托物言志、卒章显志、承上启下等,即可驰骋作文天地。

二、扣准作文训练的着力点,让感悟能力的培养切实、可行

我和我的團队曾对六所初中的7000名学生进行过一次写作调研和交流,调查学生作文时最大的困难与苦恼是什么。调查结果是:90%的学生苦于“没什么可写”!他们说:“我们的生活太平淡太单调了,每天吃饭、睡觉、上学、放学,没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写的东西自己都觉得干巴巴的。”

生活是丰富的,鲜活的,蕴含无穷宝藏。当你的学生面对发展迅猛的社会、多姿多彩的生活,感觉没东西可写的时候;当你的学生坐拥丰富的经历、充足的信息,感觉无话可说的时候;当你的学生面对那动人的一抹笑意、一个眼神、一株幼芽漠然置之、视而不见的时候;当你的学生与那无穷无尽、俯拾皆是的写作素材失之交臂的时候,你是否认为,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敏锐感悟,是导致作文内容干瘪、情感苍白的根本原因?你是否认为,一定要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感动与思索、联想与想象?

作家之所以能写出动人的篇章,就是因为他们对生活具备特别敏锐的感悟能力,一片落叶、一波水纹、一个拥抱、一声问候……都能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触发感动、思索、欢欣或忧伤的情怀。朱自清从父亲的背影中感悟到挚爱而著传世佳作,苏轼面对明月感悟到“人有悲欢离合”的生活真谛,诗人陆子看到麻雀感悟到“叽叽喳喳/喳喳叽叽/多像夫妻拌嘴/儿女绕膝”的人间温情。学生为什么“苦于无话可说”,是没有生活吗?其实,现在的孩子生活丰富,阅读广泛,信息量大,关键是他们对生活缺乏敏锐的感悟力。学生们面对生动的花鸟虫鱼、多姿的自然风光、丰富的风土人情、急剧的社会变迁,往往视而不见,感受不到其中的情趣,体验不到其中的波澜,许多鲜活的生活素材被白白浪费,许多价值极高的写作素材在他们面前转瞬而逝,如此这般,他们何以能写出饱满、真实、有新意的文章呢?

“创作乃是心灵的搏动与倾吐,作家应该有一颗崇高的、火热的、敏锐的心”(王蒙《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与元九书》)。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指导学生用一颗自我的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不仅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用耳听,用嘴尝,用手触摸,更重要的是用“心”——从蓝天白云、桃红柳绿、鸟欢鱼跃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从人们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家长里短中感受生活的多姿,从车水马龙、楼房耸立、大桥飞架中感受社会的发展,进而将这种体验、感悟或心境诉诸笔端。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感悟就是写作的源动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体验与感受,进而促生对事物、人生以及世界的思考。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激发创作源动力,开启学生的创作生命力。

无论是从写作现状来说,还是从写作需求来说,在充分积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感悟力,是决定作文成功的关键,是学生从“无米之炊”到“有粮之餐”的必要保障。“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有了真切的感悟,就能笔法细腻,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真切的感悟能打开作者温软的内心,那细腻的情感就会如泉水流淌笔尖,那感人的文字就会如洪水充溢纸张。莫怀戚在和家人一次平常的散步中,突然感悟到亲情的可贵与责任的重大,于是用精巧、细腻的笔致描写了散步的情景。透着春意的景色、和谐温馨的亲情使他觉察并醒悟:“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我几乎每天都组织学生收看比赛。伴随着中国体育健儿摘取的一枚又一枚金牌,中国国歌一次又一次在巴塞罗那响起,每一次国歌响起,我和孩子们都热血沸腾,激动无比。当中国姑娘陆莉以满分成绩摘取女子高低杠金牌的时候,我的一位学生写下了《拨动心弦的歌》:“陆莉微闭双眼,凝神静气,她起步了,如闪电;她起步了,如蜻蜓。她一躍而起,旋转,翻飞,腾越……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一个空翻,她稳稳扎在地上,双手一展,那力的美是无与伦比的美。……国歌响起,激动、震撼、幸福陪着陆莉,我们一起泪流满面。”如此细腻、生动、感人的描写,正是来自于学生的真切感悟。

有了真切的感悟,就能描述具体,写出内容饱满的文章。真切的感悟来源于作者细致的观察、深切的体验、透彻的理解,在充分占有素材的基础上的文字,想不具体、不饱满都难。老舍先生先后在济南和青岛任教七年之久,对“第二故乡”济南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浓厚的感情。正因为如此,他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抓住济南“温晴”特点描写了“小山摇篮图、雪后初晴图、空灵水晶图”,从三个方面描写“泉城”济南,生动具体,充实饱满,展示了济南充满诗情画意的动人冬景。我市语文素养大赛中的一篇满分文章《建材市场的故事》,作者是一位多年驻守乡村的老师,清贫的生活、艰辛的工作让她真切地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在学生心里、自己心里的神圣。文章中她描写了建材老板对教师异样的眼光、鄙视的心态,抒写了自己对于这一神圣职业的自豪。文字虽然朴实无华,但内容充实,描写细腻,发人深思。

有了真切的感悟,就能重点突出,写出详略得当的文章。写作时有了真切的感悟,自然会详略有度,笔力集中。朱自清对父亲的背影感触至深,才会有父亲“车站买橘背影”的细致刻画;鲁迅对清国留学生深恶痛绝,才会对其“头顶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的丑态予以细致描绘并着力讽刺;都德因为“最后一课”的强烈震撼,才会有对教室的安静、虫鸟的叫声、学生的专心、韩麦尔先生的悲伤等等的反复铺陈。由此可见,感悟决定细节描写的选点、文章详略的走向;反之,如果对所写故事毫无真切感受,自然不知道应该突出什么,详写什么,而只会平铺直叙了。

有了真切的感悟,就能旧题出新,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有了真切的感悟,你就会写出你自己的“这一个”,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那一些”。比如乡愁,历来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抒写过的“陈旧”主题,诗人余光中却能找出别样的角度,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反映了海峡两岸相互思念、热切盼望之情,取象新颖,角度独特,感人至深。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被誉为“乡愁”诗中的翘楚之作,不仅被长期编入中学教材,还经常出现在朗诵会和各类晚会上。该诗为何能产生如此效果?诗人22岁到台湾,阔别43年后才跨过海峡重返故土,43年的故土之思如影随形,43年的故国之思时时刻刻,正因为诗人对“失家之痛,失国之痛”有着切肤的感受,才诞生出这传世经典!

有了真切的感悟,就能无中生有,写出以小见大的文章。一阵飘然的微风、一朵欲放的花苞、一闪即过的生活瞬间,对感悟敏锐的人来说,似无实有,似小实大,都会成为他们笔下宝贵的写作素材。多年前我读过一篇《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的文章,文章深深打动了我,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文章并未写完整的事,只是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您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您吧!”……

为人儿女者,当你紧握住你儿女的小手时,别忘了,父母的老手更盼望着我们去牵啊!

面对多姿多彩、丰富充实的生活,如果我们敏锐的感悟无处不在,写出的文章定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描写细腻、内容饱满、新颖独特;如果我们敏锐的感悟无处不在,你掌握的写作技法就会因它而运用自如,你拥有的生活素材就会因它而灵动无比。学生的“感悟能力”并非新说法,但一直未被视为写作指导的重点。如何将其提高到相应的重要地位,或者说在操作层面如何落实,是我们有待研究的课题。相信解决了这个问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至少能确保学生情感细腻,思维灵动,有话可说!

(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437300)

雷介武,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省优秀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课题组核心研究员,“湖北国培计划培训团队”授课专家。主持全国“十三五”规划课题、全省阅读教学课题和市级课题5个(其中省级课题“文本价值的教学选择”获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主编(参编)学术专著15本,发表专业论文、诗歌散文100多篇。

猜你喜欢
感悟技法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