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培养

2017-06-08 00:21杨松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儒家传统文化

杨松柏

内容摘要:在历史课教学中,做为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和渗透,这里我所说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思想和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给学生讲历史知识,而且应该贯彻这种传统文化,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 儒家 教学过程

在历史课教学中,做为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和渗透,这里我所说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思想和精神。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文化,特别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一个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当时的各国有识之士纷纷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学术大爆炸时期。如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有教无类”,“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还编成了诗经;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庄子的“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老子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墨子的“非攻”,以及后来韩非子的“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等等,观点有相同相近的,也有相对的,争的不亦乐乎。由此出现了多位对之后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人。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儒家(伦理)、道家(自然)、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科技)、众、杂、农家(农业)等。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有鲁班,首次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同时此时中国的冶金也十分发达,能制造精良的铁器,能制造精良的战车与骑兵,在农业上出现了各种灌溉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为以后人口大大膨胀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中华文化的源头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故谓之百家争鸣。此时在中国,百家所倡导的,各有效法,对社会的进步起了不小的作用。此时,孔子的儒家较为醒目。孔子学说要点就是“克己复礼”,就是要复周礼。即使是“周礼”,孔子也在其中加了很多自己的内容。

儒家思想最根本的就是宗法伦理思想,这是“礼”的核心内容,宣扬“性善论”。《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也强调“仁义礼智根于心”。“性善论”相信人性本善,崇尚道德修养,依靠道德来对权力进行约束,认为掌权者是道德至善的化身而不会为恶。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给学生讲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历史学的故事性、可读性,改变烦冗无味、干瘪枯燥的叙述风格,改变条列史实、缺乏见解的思想苍白,而且应该贯彻这种传统文化,达到修身养性、尊尊尚德、沐浴圣化的目的。

总之,儒家的理论基础就在于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前提是人性本来是“善”的。不同身份的人有着不同的“礼”,不同的行为规范。

在经典文化教育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作为素质教育而言,经典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传承作用。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能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作为教师,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人人要徇礼守法,遵循相应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比如在讲述“百家争鸣”一课时,可以着重的提出孟子。孟子说,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之旗,前去讨伐,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经济快速增长的年代,物质文化和财富已然非常丰富,但精神文化却呈现出一种贫弱的面貌,人们迫切要求汲取精神的养料。尤其在外来文化资源特别丰富的同时,如何建构我国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自信成为迫切需求,这种需求呼唤着对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大国,文化底蘊深厚,全民族正朝着全面小康迈进,必须要有相应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做支撑,使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旗帜。因此,必须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真正的基础教育应该是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让一代代青少年都经历传统文化的洗礼,思想上有深度和情感上有广度,努力做到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有帮助。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的教育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校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儒家传统文化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