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GO在中国:硬核时代最后的光芒

2017-06-08 20:20柚子
电子竞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王者硬核荣耀

柚子

终于,在宣布代理CS:GO的三个季度之后,CS:GO国服要来了。

我曾经是CS:GO的热烈支持者。除了我自己学生时代对CS的痴迷之外,从游戏性上讲,CS:GO是一款制作精良,上限极高,传承久远的产品,非常优秀。

去年这个时候,我在公司战略层面对CS:GO有很高的期待,在各种场合,我都会强烈鼓吹CS:GO。以至于有人认为我对守望的不看好,是因为守望迅速崛起,抢走了CS:GO的用户,我在情感上无法接受。

到了去年八月份左右,我对CS:GO在中国的前景有了新的判断,这段时间里CS:GO人群环境没有变化,产品也保持稳定,促使我做这个判断的原因是移动电竞,确切地讲是王者荣耀的现象级流行。

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任何一款竞技端游面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DOTA2和LOL的竞争,也不是战争雷霆和战机世界的竞争——这些都是同类型同平台的竞争,现在的竞争是PC平台与移动端平台的竞争。

移动端比PC端获得用户更容易,获得用户时间更容易,时间久了,除了生产力需要和游戏娱乐,用户就不愿意回到PC端上去了。这是移动互联网在过去48个月疯狂发展的核心逻辑,而到了今天,王者荣耀为代表的移动端竞技产品,开始攻占游戏这个PC端最重要的山头。

当然,移动电竞究竟能不能提供足够的竞技性的问题,在过去两个季度中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我们曾经都以为,竞技性是PC端游戏最后的堡垒,然而王者荣耀用越来越高的DAU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种趋势在过去两个季度体现得尤为明显——LOL用户数量开始出现“非波动式”下滑,王者荣耀成为直播平台上收视领先的内容,DotA的旗帜09开始转型王者荣耀,Ti主舞台官方解说海涛开始谋求转型KPL的解说,小苍正在谋求KPL俱乐部合作,而Miss已经成为了KPL其中一支队伍的老板。

对于硬核玩家来说,这可能是另外一种感受。著名的电竞圈迫击炮、暴白、星际II青铜神族选手阿弯和我有过非常友好的讨论,讨论从饺子馆延续到办公室。阿弯热情地表示“任何不能做出三路分兵操作的产品,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竞产品”,然后把我办公室门摔了。

能三路分兵操作的产品的价值,已经被市场残酷地证明了。愿意花时间练习三路分兵操作的人,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了少数。而CS:GO游戏的乐趣,正是建立在大量枯燥的练习之上。

我曾经这么描述过CS:GO这类硬核产品的门槛:

??为了更好地打败网络那端的敌人,我需要在晚上6点半前吃完饭,并注意不能吃得太饱以免血液都流向胃部。然后小睡20分钟,恢复一下白天被各种事务消耗殆尽的精力,打开练枪地图,练习30分钟。然后建立主机,跑20分钟图,练习预瞄点和扔雷位置。之后进入到混战地图,再练习20分钟。最后,做完了这一个半小时的准备工作之后,我可以真正开始一场比赛?

然后,另外一邊,是一个随时拿起手机就可以开始,通常在20分钟内结束的游戏。将来的趋势会是硬核用户继续专注在硬核产品上,而大量的主流用户都会转向更快捷的移动端产品。但不管如何,在中国,下一个现象级的电竞产品不可能诞生在PC平台上了,也不可能是硬核产品了。

CS:GO在中国当然有机会,但它面临的已经不是一个增量市场,而是一个缓慢下降的存量市场。它在PC平台最大的用户来源不是CF,而是DOTA2。从本质上,只有那些愿意钻研复杂游戏的细节,并从中获得乐趣的人,才是CS:GO的用户,而这些人,现在都在玩DOTA2。

我曾经说过CS:GO在中国的上限就是DOTA2,身边很多朋友都希望我这个论断是错的,他们甚至定下赌约,说如果CS:GO PCU超过DOTA2我就要穿裙子上班——说实话,从情感上我也希望是错的。我有许多朋友为CS:GO在中国倾注了许多的精力,他们抱有让我敬佩的情怀,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理应获得足够的收获。

CS:GO没能在2013年进入中国,而是在2017年进入中国。四年时间,这款产品在硬核的道路上被雕琢得极其优秀,然而属于硬核电竞产品的时代已经到了尾声。

就如同阿弯怀恋RTS的黄金时代一样,他一个青铜神族也能站在鄙视链条的顶端,我也很想念那些曾经笑着承认CS抄袭CF的时光。

猜你喜欢
王者硬核荣耀
荣耀
经年守护,静待“王者归来”
荣耀
硬核爷爷炼成记
荣耀Play 4 Pro LOGO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谁是王者
用“三个最严”彰显“硬核”担当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跳跃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