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2017-06-09 17:31张肖平
对外经贸 2017年4期
关键词:服务贸易一带一路

张肖平

[摘要]随着经济服务化程度的提高,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虽拥有巨大的服务市场,但整体经济服务化程度并不高,放眼世界,欧盟作为服务化水平高、发达国家众多的经济体,是中国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通过加快中欧服务贸易发展进程,欧盟可以利用中国巨大的服务市场,实现经济复苏,中国可以借鉴欧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經验,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转型。当前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可与欧盟的“容克投资计划”、“工业40”相对接,进而为推动中欧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服务贸易;战略对接;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74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022-02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产业结构也正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转变,服务业发展也取得很大进展。

首先,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10—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额逐年上升,服务贸易规模逐年扩大(详见表1)。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2016年1—8月实现服务贸易总额5032亿美元,其中服务出口额为17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服务进口额3308亿美元,同比增长319%。服务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表明了我国服务业实力不断增强。

其次,服务贸易逆差也有所扩大。2010—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虽从181824亿美元升至46633亿美元,逆差却从28218亿美元升至180855亿美元,2016年1—8月我国服务进口3308亿美元,逆差达1584亿美元。我国的服务贸易在不断发展,但总体呈现结构失衡状况且发展水平低。

第三,传统行业出口仍占优势,高附加值出口增速较快。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1—8月我国服务贸易中的旅游贸易、运输贸易、建筑贸易这三大传统行业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68%,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同时,一些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如计算机服务出口额为156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可见我国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1]。

二、欧盟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欧盟作为发达国家居多的经济体,本身经济的服务化程度高,技术实力强,虽然之前欧债危机对欧盟经济产生了不小的打击,但也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首先,欧盟服务贸易虽多顺差,但多为传统服务业,且其顺差呈下降趋势。如表2所示,2010—2015年欧盟服务贸易出口额从1706251亿美元增至1998792亿美元,进口额从1481219亿美元增至1716384亿美元,欧盟服务贸易顺差在2010年至2014年间持续增长,但2015年服务贸易顺差缩减为282408亿美元。研究表明其顺差主要来源于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110377亿美元)等服务业,而知识产权使用费则是欧盟服务贸易主要的逆差来源(逆差80768亿美元),进一步印证了欧盟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通过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欧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其次,现代服务贸易是欧盟竞争强项。欧盟服务贸易的主要部门为其他商业服务、旅游和运输三个部门。2014年,欧盟服务出口规模最大的三个行业依次为其他商业服务、旅游和运输,占欧盟服务出口总额的 622%,现代服务业是欧盟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欧盟的竞争强项。

第三,欧盟在发展服务贸易时,较大比重的贸易额是来自于欧盟内部成员国,例如2014年,欧盟服务贸易对象的第一位为欧盟内部成员国,服务贸易额达到2298272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 561%,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电信、银行、金融服务等服务部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和自由市场的建成。欧盟应积极发展与世界不同区域、不同市场的服务贸易,互相沟通,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完善和创新经济发展制度[2]。

三、中欧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对接

2015年9月底,“一带一路”已正式对接欧洲,中国的“制造2025”、欧盟的“德国工业40”等战略为中欧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接“容克投资计划”

中方的“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产能合作旨在输出生产能力,亚投行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与保障。欧盟的“容克投资计划”是欧盟委员会针对复兴欧盟经济和增加就业的一个中长期投资计划,其目的在于振兴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中欧双方这些举措具有共同的愿景,即侧重基础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中欧两个经济体间具有便利的交通,中欧实现战略对接,可以发挥双方的优势,从最初的中方提供资金人员和市场、欧盟提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转变双方的合作方式,推动双方的产业升级和扩大出口。中国与欧盟也要进一步寻求制度上的创新与合作,谋求共赢,打破壁垒,实现双向开放。

(二)“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

中国提出的2025战略,是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摆脱落后的产能产业;而在德国的“工业40”计划中,发展方向是结合互联网实行规模生产与个性定制的智能制造,两国都致力实现本国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柱。中国在劳动等密集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德国在装备制造业等方面世界领先,可有效地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中德对接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建立中德产业园区,联合开发高端技术、合作第三方市场,同时加强在社会文化方面的交流,在良好的市场软环境下积极推动双方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促进中欧服务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中欧自贸区

一方面建立中欧自贸区是国际环境的支持,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建立中欧自贸区又具有现实的必然性,欧盟的服务贸易由于其内部没有关税等方面的限制呈现极强的内部化趋势,但是欧盟内发达国家间的资源优势互补性不足,且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大部分成员国的经济都尚未完全恢复,若欧盟想要其服务贸易得到尽快的发展并且实现质的提升,建立中欧自贸区是必要的举措,也会对中国的升级转型提供经验条件。中欧可以考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建立中欧贸易园区和产业合作园区,在园区内试行自由贸易的制度,不断探索适合的贸易规则,设立合适的市场准入规则[3]。

(二)加大双向投资开放力度

中国对欧投资远远超过欧盟对中投资,双方投资不对等,无法实现共赢,无法充分发挥中国对欧投资的效力,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等投资计划的实施,无疑都为欧盟投资提供了便利。欧盟应积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双方投资协定谈判,扩大对中投资,增大欧盟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影响力,通过平衡双向投资,进一步推动中欧产能合作,提升双方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这也会为中欧自贸区的推进提供动力。

(三)重视新兴产业的开发合作

中国企业具有技术经验和较强的资本能力,但缺乏较强的技術支撑,而欧盟发达国家技术输出能力较强,中欧在技术、资金上具有互补性。2016年11月于成都举办的欧洽会也致力于寻找中欧在绿色发展当中投资、服务贸易和科技领域全面合作的契合点和新机遇,聚焦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中欧的服务业结构,扩大中欧服务贸易额,实现双方共赢的大结局 。欧盟工业30和40的先进经验,对发展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是推进“中国制造”战略的开展实施的推动力,更快更高效的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除了互相学习,中欧双方还要注重在新兴服务业的共同开发,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创新[4]。

(四)采取合理的服务贸易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服务贸易的壁垒会更加隐蔽,欧债危机后,欧盟成员国经济受冲击程度不一,在对中国的贸易条款中无法达成一致,欧盟要发展与中国的服务贸易,内部要统一对中服务贸易政策,避免贸易纠纷和摩擦的出现,中国方面要警惕欧盟各成员国可能出现的服务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针对国别灵活调整我国的服务贸易政策。发生纠纷时,尽量以对双方都有利的途径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双方政经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贺浅析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理论研究,2014(S2).

[2]谢世清,胡翠欧债危机下中欧服务贸易的趋势、问题及对策[J].服务贸易,2014(10).

[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中欧自贸区-2020:深化中欧合作的重大选项[M].上海证券报,2016-06-24.

[4]李晓峰,宋亚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机遇与问题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6(2).

(责任编辑:顾晓滨董博雯)

猜你喜欢
服务贸易一带一路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与建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