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体育课改更接地气

2017-06-09 16:53孙竟猛张志谦刘刚刘毅飞
科教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改体育创新

孙竟猛 张志谦 刘刚 刘毅飞

摘 要 现代体育教学旨在培育学生运动技能和技巧,并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科学运动理念。纵观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实际,课程设置功利化、教学活动程式化、教学目标片面化等现状较为突出。鉴于此,体育课改已然成为我国大学体育的重要出路之一。通过体育课改创新教学理念及有关策略,不仅能够矫治传统教学之弊病,同时还能够促使体育教学规范化、常态化,使体育更加深入地与校园生活相融合。

关键词 体育 课改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62

Abstract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ports skills and skills, and help students form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sports and scientific sports. Taking a wide view of the physical teaching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more prominent, such as the utilitarian of curriculum, the styliz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one-sided teaching objectives. In view of this,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for college sports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idea and relevant strategies of PE curriculum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an not only cure ills,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sports teaching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make sportsmore deeply integrate in campus life.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reform; innovation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体育课改也逐渐深化,其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而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大学体育课改持续推进,我们既见证了大学体育课程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过渡,同时也目睹了大学体育教学属性的不断转变。通过施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体制、形式、策略都有了质的变化。但纵使如此,我们也不得不直面大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现状,因为这凸显了如火如荼的体育课改所取得的实质性效益是相对有限的。究其根本,多年的大学体育课改从本质上是立足于教育者视域而进行的改革,其主要的改革方向是服务于高质量的大学教育,而并非是满足学生的本质诉求。简言之,正是由于大学体育课改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正视学生的本质诉求,从而才导致其改革方向偏离教学实际要求,自然也就难以接地气以及保证改革实效了。鉴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大学体育教学实际问题,简要探究如何运用创新思维,积极跳出传统改革的窠臼,并采取有关措施促使体育改革接地气,提高课改效率。

1 创新教学形式,激活体育教学生命力

大学体育教学实际中,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是保证其教学实效的关键要素之一。大学体育课改中,对教学形式改革问题的探究向来都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大学体育教学形式改革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探究,逐渐证实了多元化教学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推动了各种教学形式的实际应用,其中流传较广的有项目化教学、分层递进教学、教转导教学等几种形式。立足教学实际情况而言,从单一的角度进行教学形式改革,其成效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单向化的教学改革必然会存在改革盲区,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或许会被某一问题所过度吸引,从而影响体育课改的全面性,这样就不能契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诉求。鉴于此,为有效提升大学体育课改的实效性,我们需要全面审视教育目标、教学资源、学生情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综合考虑课改的方向及策略,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初级阶段,分层递进与兴趣激励并驾齐驱

大学体育教学初级阶段,我们主要指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学年,即大一所接受的体育教学。在此阶段,学生刚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走出来,其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都在不同程度上保持了应试教育的特点,譬如诸多大一学生都对体育课程较为漠视,其身体素质大多也处于一般水平,甚至有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十分堪忧的。由此可见,在此阶段的体育教学重点至少就应该放在解决学生的身心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体育课改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我们应该充分审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以此作为课改的重要依据。譬如针对学生对体育课的漠然心理,我们则需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理解体育运动对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以及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此矫治学生“只求学分”的功利思想,并逐渐提升其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此外,在体育课改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则还需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倘若我们可以在体育课改中,积极实施赏识教育,以此保证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得到充分肯定,那么也就能够让成就感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大學体育课改的第一阶段,我们还需关注学生的生理特征。从实际情况来看,大一新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是不甚理想的,诸多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待提高。体育课改过程中,诸多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都认识到了上述问题,因此也进行了有关方向的改革,譬如制定了“大学生身体健康评价标准”,以此指导大学体育体能训练的开展。然而教学实际中,此“标准”往往只是作为各种测评的依据,其对体育教学的实质性指导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新一轮的大学体育课改中,我们需要积极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充分重视体育教学初级阶段的体能训练。因此于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平衡体能训练与技能教学的权重,既要保证学生掌握良好的竞技技能,也要使其拥有强健的体魄。

1.2 提升阶段,激发学生个体潜能

大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看,大学体育教育还应该适当提高教学预期,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技能、体能及健康理念。鉴于此,大学体育教学应该将教学的最高目标提升至“培养业余运动员”,以此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而言,其教育水平显然不能契合上述要求。究其根本,大抵是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及标准制约了学生个体潜能的激发。因此,大学体育课改中,我们要保证体育教学的进阶性,且树立起“学生优先”的教学目标,即根据学生的不同诉求而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形式。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则应该注重以下几点问题:

其一,把握学生特点,设置教学内容。譬如在体能训练单元,我们则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弱项进行轮换、交替训练。

其二,根据学生的诉求加强技能训练。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对自身技能的训练要求也有所迥异,于教学实际中,我们应该重视不同学生的提升要求,从而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指导。

2 创新评价机制,使学习评估人性化、全面化

教学评价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评估学习质量、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大学体育课改中也应该加强对评价机制的改革力度。实际上,伴随着大学体育课改的推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的确也在不断改革。但是目前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将体育测试成绩作为体育课程成绩的评定标准。如此,课改的本意大抵是提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从而全面提升其身体素质。然而从实施效果来看,此课改策略也存在诸多盲点。首先是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性,而以统一的体能标准去判定学生是否认真学习体育;其次是以静态的评价方式去漠视学生所取得的进步,那么我们就很难有效评估体育教学实效。就此课改内容而言,笔者认为应该进行以下创新。其一,是建立分层递进的评价机制,即教学伊始应对学生进行准确的体能测试,摸清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并根据《学生身体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在实际教学中也应据分层结果,进行递进教学,譬如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首先则需帮助、鼓励其加强体能训练,为今后的体育运动做好准备,其次是采取科学的体训方法如“游戏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全面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建立动态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身体的素质的评价,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并进行综合分析。最基本的就需做到开课测评与结课测评的综合评估,即对照学生开课与结课时的体能情况,评估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之后所取得的成效以及不足之处,以此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及建议。

3 创新教学内容,引入流行元素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课程相较而言,其多元化特性较为明显。但是立足实际而言,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程度还是相对有限的,大众体育项目依然是教学重点,而一些小众的运动项目甚至是流行的项目却受到漠视。由此可见,大学体育课改还需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加强力度,需整合教学资源,积极拓展教学内容的纵深。在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我们需重点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其一,结合时代热点做到趁热打铁。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内容的设定自然也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参考标准,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课程。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在设定教学内容时,就应该结合时代热点,因为这往往是学生普遍关注且容易提升学生兴趣的内容。譬如我国游泳队在近几届奥运会中较为出色的表现,随即便提高游泳项目的热门程度,诸多学生对游泳产生了兴趣。在此情境下,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仅仅将游泳课视作大学体育的基础性课程,而是应该积极创设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全面培育学生的游泳技能。

其二,结合专业特色设定教学内容。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及创业,那么大学体育教学自然也应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创设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适当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体能,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课改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提高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有力措施。大学体育课改的关键点是“接地气”,即契合院校办学特色、时代发展特点、学生诉求等。因此在大学体育课改中,我们需要结合上述问题,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中进行积极创新,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丛书编委会编著.《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指导》丛书时尚健身体育篇[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 罗那德B·伍兹著.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学[M].田慧,译.人民体育出版社.

[3] 单小东.从职业体能视角谈高职体育课程教學改革[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2):10-11.

[4] 张晔.职业体能视角下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理论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2):108-108.

[5] 蒋伟宇.创新,让体育课改更接地气——浅谈体育改课的实践与做法[J].内蒙古教育,2016(2):91-92.

[6] 王礼白.以改革推动教学发展以创新提升课程质效——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2(7):5-5.

猜你喜欢
课改体育创新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