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育人于声

2017-06-09 22:43郑冰霞
教师·上 2017年5期
关键词:普通话生物学语言

郑冰霞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交际交流的工具和基石。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语言在其职业中的重要地位。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确实,要当好教师首先就要会说话。

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文科教师的文学底蕴深厚,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而理科出身的生物教师“不擅言辞”,往往“笨嘴拙舌”“词不达意”。由于缺少“魅力”,无法吸引学生,学生会觉得生物课是枯燥的、生硬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效果和教学目的,生物教师应该修炼语言,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具有饱满的激情、严密的逻辑和形象生动的幽默,也即应具有规范性、专业性和生动性。

一、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职业语言的规范性。青少年学生对教师有崇敬感和信任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传身教时刻都在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如果说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动、无形的楷模。

作为一门科学的生物学,其对语言的规范性要求更高。生物教师应当对知识掌握准确、精炼,特别是对那些重要的概念、难点、定理、定义和原理等的表述、解释,来不得半点失真和含糊。要反复掂量所用词汇、句式的意义和内涵,保证表达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真正做到准确、精当。

1. 使用普通话教学

我国幅员辽阔,语言也十分丰富,不同的方言在表达和立意上有较大差异,很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如湖南省新田县的“官话”把动物的肝脏称为“心”,如若用方言教学,就会使学生把消化器官“肝”和循环器官“心脏”弄混,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错误。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量巨大的时代,他们能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各类知识,普通话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知识语言。对那些用方言上课的老师,学生往往不太容易接受,觉得老师“out”了,对那些“彩色”的方言化普通话,学生也会当做笑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不能突出“地方特色”使用方言教学,要求教师使用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国家教育部对教师的普通话是有要求的,教师们要参加普通话测试,普通话水平不能低于二级乙等,可见普通话教学这是一个新时代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2. 读音要准确

生物学名词术语多,有的名词具有特定的读音,有的名词比较生僻,难以辨识。读音错误会影响知识的传授,降低教学质量。如“龋(qǔ)齿”不能读作“禹(yǔ)齿”,“分娩(miǎn)”不能读作“分娩(wǎn)”, “桫(suō)椤”不能读作“桫(shā)椤”,“妊娠”(rèn shēn)不能读成(rèn chēn),根尖的“伸长( cháng)区”不能读成“伸长(zhǎng)区”。

3. 措辞要精当

教学语言只有做到含義准确、措辞精当、不生歧义,才能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正确认识,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据,使学生理解、信服、受启发。

(1)用语要简练。如果教师不善言辞,讲起课来吞吞吐吐、语无伦次,像“茶壶倒饺子”一样,那么即使是知识渊博、才高八斗,也很难完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课堂语言一定要简练,绝不能含糊不清。如关于动物运动能量的供应,课本上提到了来源于食物、来源于呼吸作用,可以简洁归纳为:直接来源于食物,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使人一目了然。

(2)表述准确,不模糊。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知识点的描述是科学而严谨的。教师必须正确引用生物学的名词术语,要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知识的内涵,做到准确而不模糊,切不可胡言乱语。我们的教材里常用的“一般”“主要”等词有其特定的含义,它们并非可有可无,绝不可主观地用“都是”“凡是”等词取而代之。如讲述人的呼吸时,“人进行呼吸作用时吸进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这句话表达不够科学,因为人吸进的气体是外界空气,而呼出的气体是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不规范的表述会造成概念混淆,出现知识性错误,这样会使学生知识点有缺漏。

措辞准确是对学术的尊重,需教师在课外多下功夫,反复提炼语言,做到语言精练,不多说话,不说废话。还应讲究语法规则,且言简意赅,不说半截句,不含糊其辞,不拖泥带水。课堂上教师要力戒口头禅,如“嗯”“啊”“可是”“这个”等。

二、语言专业性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一开口就知道你是行家还是门外汉。“K线图”“操盘”这是股票的行话,“遗传”“变异”这是生物语言,这就是“专业”。生物学有自己独特的科目特点,具有自己的专业术语,每一专业术语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可以称其为——“生物学语言”或说它是生物学科的“行话”,它同“数学语言”“化学语言”“物理语言”一样,是属于生物学科自己的语言,它是用于描述和阐释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它包括了生物学的概念、术语、图表和专门的代号,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生物语言的专业性。

1. 正确使用名词术语

在教学中,要正确使用生物学的名词术语,不要滥用习惯语、口头禅来替代生物科学的名词、概念和原理,并且要纠正平时的习惯性说法,以防其他学科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形成产生负迁移效应。如讲“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物质都是DNA”时,这句话显然是把话说得绝对了,不够科学,应该说“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大多数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而不是“爬行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有些教师在讲述“两栖动物”概念时,喜欢把歌影“双栖明星”作类比,这也是不严谨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而不能说成是叶绿素。

2. 贯穿生物学基本观点

在生物学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基础知识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要自始至终地贯穿生物学基本观点,绝对不能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其现象作目的论或拟人化的解释。如“开花是为了传粉,传粉是为了结果”“运动引起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由于环境污染严重,鸟类都不敢飞来了”,等等,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它是用目的论观点来唯心地解释动植物现象。

3. 引导专业术语使用

除了教学语言要专业化,我们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引导学生使用专业语言。在我们的阅卷过程中就有些学生虽然能用文字写对意思,但我们却不认同他的答案。如生物的探究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的作用就是进行“对照”而非“对比”。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称“分娩”,不能口语化成“生了”,“呼气”不能写成“出气”。

三、语言的生动性

很多人喜欢听周立波的脱口秀,因为他的语言很幽默生动。有位名人这样说过:“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如果教师能将幽默恰当地运用到教学语言之中,往往会收到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育环境、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育绩效的独特功效。

幽默能使我们更从容应对困境、成功化解矛盾、营造和谐气氛和树立自我形象。一个呆板的演员不会是成功的表演者,一个教师在课堂中,过于呆板没有激情,语言连音调起伏都没有,不异于在唱“催眠曲”,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太令人满意。

首先,生物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精心组织,在使用嚴谨的专业术语的过程中选择确切、精辟、通俗、常用的字、词、句,才能达到课堂语言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的目的。如讲述“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结合”时,就可以描述为“害羞的卵子姑娘在输卵管中静静等待着精子先生的到来,谱写生命的另一个起点”,这样学生会更乐于接受。在描述生命诞生时可以从学生自己说起“在几亿个精子的长跑中,最强大、最健康、最优秀的哪一个遇上了卵子就有了你,你就是最强大的、最优秀的。”这使他们自信心爆棚。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举例、比喻都应是学生易于接受且是喜闻乐见的事物,否则,就达不到通过举例、比喻来进一步说明问题的目的。如讲述“止血”时,可把出血的血管比成破裂的自来水管,学生就很容易找准止血点。在讲述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做原料实验时,可以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比喻成相爱相杀的关系,学生理解更快。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幽默的语言或材料,说些意味深长的话,讲些轶闻趣事,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材料,使教和学都轻松活泼,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如在讲述“人的生长发育”时,将青春期比喻成花期,提醒学生“花开应有时”,不让生命中最美的花提前开放和凋谢,结出涩果,寓意深长。

幽默就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的话,就一定会使课堂“这锅菜”其味无穷、充满活力。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紧张和疲劳,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老师传授的知识。但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或讽刺,原则是不能马虎。“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钻牛角尖难以幽默,捉襟见肘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从容,平等待人,超脱,游刃有余,聪明透彻才能幽默。”

要想做一名出色的、有成就感的、令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就必须设法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的表现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养,讲求恰当的表达方式,力求自己的教学语言科学、生动、幽默,富有黏性、磁性,用你的语言抓住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课堂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是在播撒爱的种子,希望学生在我们的辛勤培育下能长成参天大树。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是爱心的流露、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如春风拂面,似雨露滋润。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田县瑞华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普通话生物学语言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