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模型探析

2017-06-09 03:29李畅
科教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李畅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数量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现象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既有利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又能服务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探索更系统、更完善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模型,优化高校就业创业服务的整体结构,进一步提升其质量水平。

关键词 形势政策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实践模型

1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主观因素(如:兴趣、能力、价值观、经验等)与客观环境条件(如:政治、经济环境及时代特征等)进行全面的测定、分析、总结和权衡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倾向确定职业目标,进而制定相应计划以采取行动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以及个体对主客观条件在认知上的调整,规划也可能发生变化。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

中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现实社会的了解,缺乏对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准确认知与分析。大学阶段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时期,兴趣日趋稳定、能力逐步提升,在大学期间,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自己,做出合理、准确的自我定位,进而挖掘、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适当调整职业期望,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创业观,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作,不能将其当作短期的求职教育,而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面性、全程性和重点性。①

3 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思考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自我评估,即通过对自己的全面分析,不断了解、认识、审视自己。准确而客观地做出自我评估,有利于做出尽可能完善的职业选择,选定合适的生涯发展道路。二是职业环境分析,包括影响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的内外因素。全面系统地把握主客观环境,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职业目标定位和职业路径选择。三是职业规划决策,即在经过自我评估、职业环境分析后,对未来职业进行最终选择。②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及特点,可从以下两个维度探索其实践模型。

3.1 形势政策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

就业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过程,也是个人与社会需求逐渐相契合的过程,个人对当前的形势与政策了解得愈是全面而深刻,越容易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做出更准确的判断。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决不能脱离形势政策教育的要求,要积极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定位,把社会需求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出发点,引导大学生既考虑眼前的个人利益,又要服从于社会的长远利益。

(1)全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形势政策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外部环境的重要途径,要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渗透到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过程当中。

考虑到大一新生与大四毕业生的特殊性,即入学适应问题与求职就业问题,对他们的形势政策教育可以讲座、报告会、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在时间、地点和内容选择上,给予大学生充分的自主性,鼓励其结合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当前的形势与政策。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高校的学习生活,在专业知识、技能上也得到了一定的积累和训练,可以适当引导他们结合所学专业,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尝试了解周围环境。

(2)专业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形势政策教育内容的复杂性和时代性,决定了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勇于尝试不同手段,善于依托各种载体,跟随社会的发展节奏去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环境。

一是通过开展师生经验交流会,分享师长、同学在求职、实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明确本专业的就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把握前沿动态;二是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职業兴趣,又能在直接的社会实践中,接触不同领域的职业人,体验不同的职业内容,培养职业意识,增强职业素养;三是熟练掌握网络、期刊等现代学习检索工具,善于利用外界资源去了解社会环境,引导大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结合社会需要来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综合技能。

(3)就业与创业相结合。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上,都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能力、明确人生定位的同时,可以适当引导他们考虑创业,为自己创造机会,也为他人提供机会。

首先,举办创业讲座,邀请创业成功的社会名人或校友,分享创业经验、激发创业热情,形成榜样的力量。其次,在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上,适当开设一些针对创新创业的课程,包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创业政策解读、创业风险评估、创业法律常识等。另外,生涯指导老师要善于对大学生个体进行合理引导,在详尽了解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主客观条件等基础上,为其提供可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发挥优势、激发潜能。

3.2 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在遵循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差异性、尊重个性,切实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解决与预防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贯穿大学四年的基础性内容,结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共同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④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涉及的三个维度,即自我评估、环境探索以及自我与环境的匹配,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着重强调自我认识、情绪调节、意志培养和人际关系等四方面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3.2.1 坚持优势互补,形成队伍合力

一是以高校心理咨询部门的资源优势为依托,包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正规的心理测验工具以及专门的咨询环境等,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帮助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惑,并针对毕业学生开展就业咨询服务。

二是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发挥朋辈互助作用。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确立不同的职业生涯互助小组,无论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还是后期的择业阶段,定期交流、分享经验、传递信息、启迪思路,探讨自我与职业环境,通过日积月累的互助学习与自我成长,强化小组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既能有效降低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又能切实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⑤

三是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关键作用。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入学后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教师群体,在各方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要提高辅导员在心理咨询、生涯指导方面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未来职业选择上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

3.2.2 坚持良性互动,完善实践体系

一方面,在设计组织校园活动时,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其综合素质为主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如:心理剧、心理绘画、心理电影等。在大学阶段后期,举办创业大赛、就业技能大赛等,凸显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的密切联系,营造一个积极、乐观、舒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另一方面,以团体辅导和专业化的个体咨询为主线,让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潜在作用。既要尊重群体共性,又要关注个体差异。对于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包括:主题式辅导、拓展训练和朋辈互助等,充分发挥榜样模范作用,提高辅导效率。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可以采用谈心、个体咨询、网络咨询的形式,拉近师生距离,尤其要关注个别家庭困难、性格偏激等特殊学生。通过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引导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更好地评估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以适应不同的职业环境。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不断投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分阶段、有侧重、可持续地实现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對未来加以积极关注,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让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每一阶段都有事可做,为自己的幸福人生而奋斗。

注释

① 陈冬梅,杨腾皓,巩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的教育模式研究——从学生工作的视角出发[EB/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133.D.20140218.1212.099.html,2014-02-18.

② 布茂勇,唐玉琴.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1.

③ 杨凤勇,李娟.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104-105.

④ 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7:6-7.

⑤ 程利娜.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教学研究,2012.35(4):3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浅析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