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衣
——我国最早出现的夏季服装

2017-06-10 08:38冯宪编辑芬子
科学生活 2017年5期
关键词:葛藤表皮服装

文/冯宪 编辑/芬子

葛衣
——我国最早出现的夏季服装

文/冯宪 编辑/芬子

冯 宪高级工程师,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原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总工程师。

古代纺纱

古代织布

葛(音革)衣,即用葛藤纤维加工制作的服装,它曾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夏季服装,据传在8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居住于黄河流域河南商丘地带的葛天氏,首先发明了从葛藤茎皮中提取纤维的方法,经过纺纱织布后形成制作服装的面料,这一工艺随后便在各地广泛传播开来。由此认为,野生葛藤是我国最早的纺织天然纤维来源,用野生葛藤提取纤维纺织而成的面料叫做葛布,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纺织品,也是中国最早的服用材料。1972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三块遗存的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葛布残片,就是明证。

民国《川沙县志·物产》中记载:“葛,草荡最多,村野亦有之,蔓生二三丈,茎多纤维,可为絺綌”。“絺”字的发音为“吃”,“綌”字的发音为“戏”,“絺綌”最初是指用葛藤纤维纺纱后织成的布,“絺”指细葛布,“綌”指粗葛布。上等的细葛布可以达到“丝缕细入毫芒,视若无有”,简直可与现今的蕾丝面料媲美,“卷其一端,可以出入笔管”,外观“薄如蝉翅,重仅数铢”。后来“絺綌”便延伸为指用葛布制成的服装。其实,说到葛藤这种植物,大家并不陌生,目前除新疆、青海及西藏之外,在各地仍看得到。葛藤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杆呈藤状,可编篮做绳,提取的纤维可织布,而根块肥大,称为“葛根”,可制淀粉,亦可入药。现如今大受欢迎的“葛根粉”,就是从葛藤生长于地下的根瘤状体部位提取的。

葛衣所用原料,主要来自于葛藤的茎秆。古代先民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发现葛藤茎秆如果在沸水中煮过后,表皮就会变软,并逐渐分离出一缕缕乳白色如丝质般的纤维物质。古人将这种纤维经过手搓或是通过最原始的纺纱工具——纺坠加工后可制成纱线,并通过最初的织机(腰机)来编织名为葛布的纺织品。葛布有粗、细之分,它质地牢固,结构舒张、风格纯朴粗犷,符合当时的生产条件并能够适应生活环境的需要。《黔东南日报》在2014年曾刊载一篇题为“竹坪村惊现五千年前葛布生产工艺流程”的报道,为我们还原了古代先民如何令葛藤从植物变为服用面料的生产加工过程。这些过程包括:采葛——大约在农历五六月间,村里的青年男女就会相互邀约上山去采葛,每根取藤长2~3米;破葛——即用手工将采来的葛藤对半破成两边,使其内部暴露在外;浸葛——即将破好的葛藤放在鱼塘或河水里浸泡一两天,使其胶质部分溶解,也使茎杆泡涨、泡松,便于剥皮;剥葛——即用手工将葛藤的表皮剥下,并捆成束状;煮葛——先将剥下的葛藤皮放在柴火灰里揉搓,再放到大铁锅里煮沸,并放入适当的生石灰或其他碱性物质,如禾秆草灰等,煮沸后再花费大约五六个小时,直至将葛藤毛绒表皮煮烂;洗葛——即用河水将煮烂的葛藤绒毛表皮洗去,边洗边晒,直至把所有的绒毛表皮洗尽,剩下晒干的便是可使用的葛藤纤维状物质了;撕葛——即根据需要用手工将晒干的葛藤纤维分离成棉纱一样的细丝;纺葛——即通过纺坠或纺车将撕好的葛藤细丝纺成纱线;织葛——即采用腰机或脚踏木织机,通过经纬交叉的形式将纱线织成葛布。葛布透气性和散热性强,适合在夏季穿着。

最初葛衣款型简单,即用两块长方形的布料拼缝而成。拼缝上口及两侧过程中,留出套头处和能分别伸出双臂的空隙即可。后来,逐步才有领口、衣襟、袖子等部位之细分,缝制手段也变得细致起来。最初的葛衣颜色均为本色——即乳黄色的,后来随着染色技术的出现,色彩才有变化。如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诗文作品的《诗经》,其中有一首名为《邶风·绿衣》的诗已出现这样的描述:“绿兮衣兮,绿衣黄里……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其中前一个“衣”是指穿在外面的衣服,后一个“衣”相对于“裳”(穿着于下身的裙),则有上装的意思。由于葛衣属单衣,质地过于舒松和轻薄,所以按当时着装礼仪规定,出入一些庄重场所时,必须加穿外衣,避免不恭敬。如《礼记·玉藻》中就有“振絺綌不入公门,表裘不入公门”的提法,“公门”原先特指皇宫最外面的门,后延伸为诸如官署、衙门等一些庄重之地。这一讲究穿衣细节的史实表明,中华民族“衣冠大国”的称谓由来已久,绝非徒有虚名。

据有关资料记载,春秋时期,生长周期较之葛藤更短的麻类植物也成为天然服用材料的主要来源之一,至隋唐已形成替代葛藤之势。大约是在元末明初,由于棉花纺织业的兴起,葛藤则完全淡出服用天然材料来源领域。因为相比棉花,葛藤生长周期长,其加工手段与环节也颇为繁复,纤维成品生成过程也太长。随着棉花种植地域的扩大以及棉纺生产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再加上棉质纺织品在遮蔽性、亲肤性、舒适感等服用性能方面更胜过葛藤纤维织物一筹,于是葛藤便丧失了原先材料来源的主流地位,葛布及葛衣逐也逐渐成为罕见之物。

通过回顾发现,在夏季穿着有凉爽之感的葛衣在我国纺织服饰发展历史上属于“开先河”之举,并且对当时社会生活及文化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着重要地位,其制作技艺值得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重视和保护。另外,用现代眼光审视,其选材及加工方式均为绿色环保的,而且葛藤这一植物现仍有生长,分布也广,资源并未枯竭。从纺织行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视角分析,葛衣仍有产业化生产和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关键还是要通过创新,改进以往传统生产加工手段与方式所造成的不足,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实用和审美的需求。

本色葛袍(明代遗存)

猜你喜欢
葛藤表皮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葛藤的魔力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悬崖上有字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外福来的葛藤凉亭
是救星还是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