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乌镇游

2017-06-10 08:38易可编辑清风
科学生活 2017年5期
关键词:染坊印花布白水

文/易可 编辑/清风

假日乌镇游

文/易可 编辑/清风

水乡小镇世人皆知

乌镇,仅仅是我国南方的一个水乡小镇,古旧、安详,然而因一部电视剧《似水年华》取景于此,乌镇也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成为世界上最适于恋爱和抒情的地方。

2015年12月16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举世瞩目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拉开帷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临现场并发表主旨演讲。还有2000多名嘉宾与会,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理等多国领导人以及近50位外国部长级官员,小镇更是名扬天下。

假期,老友相约自驾车去乌镇度假旅游,由于老友居住分散,待全部上车已是上午9:50左右,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来到乌镇。我们从东栅入口处进入景点,一边漫步在老镇的小路,一边寻找可用午餐的饭店。看到一家名字让人心动且感觉卫生条件不错的饭店,进店后就看到了热情的老板娘和名人的合影,以示饭店受欢迎的程度,店面不大,收拾得很干净。老板娘给我们介绍起了这里最有名的几道菜,她让我们瞧瞧一个巨大的锅,里面炖着羊肉,酱香味十足,顿时食欲大开。我们点了清蒸白水鱼 、红烧羊肉、乌镇酱鸭、马兰头葱爆芋头和昂刺鱼豆腐汤等特色菜。乌镇白水鱼是当地风味小吃之一,白水鱼是野生鱼类,其肉嫩味美,属稀有淡水珍品,店家将白水鱼轻盐暴腌后再蒸,别有风味。

文坛巨匠茅盾故居

午餐后,稍作休憩,首先参观茅盾故居,从立志书院一进门,迎面便见一尊茅盾年轻时穿着长衫的石像,意气风发。石像头顶上悬着“有志竟成”的横匾,两边玻璃窗里是一些书院以及茅盾小时候在此读书的介绍图文。进到后屋,墙上刻着茅盾名篇《子夜》(原名《夕阳》)的手稿片断,前面立着茅盾老年时的半身铜像。绕到铜像左边穿过一扇小门,相连的就是茅盾故居,墙上还陈列有茅盾的生平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农历七月初四生于乌镇。茅盾先生在六十余年文学生涯中,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竭力改革《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艺术,推动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创作了《子夜》《林家铺子》等大量杰出的、在广大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部长,长期从事文化事业的领导工作,殚精竭虑。

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自2011年起,由李嘉诚先生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

蓝印花布三白酒

走出茅盾故居,我们来到一家手工染坊,它是乌镇最著名的蓝印花布染坊,染布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和植物染料。走进一个院子,一排排高高的晾晒架上飘满长长的蓝印花布,染坊的大院里,竖着一排排竹架,架高数丈,上面垂挂着染好的蓝印花布,游人就在这些布里穿行,微风吹来,布匹犹如长袖飞舞,煞是好看。

看到一家作坊后排的两间屋子里放置着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一位老人正示范刷腊,将刻着镂空图案的薄隔板铺在白色纺布上,再在隔板上反复刷上腊,镂空的位置就填满了腊,然后取掉隔板,纺布上就留下点点腊印组成的图案。然后将上好腊的纺布放到一个盛满染料的缸里反复加热染色。所有的染料是植物染料,染坊的院内也有种植,取其叶子制成,在染色过程中不断加热,染出来的颜色鲜亮而经久不褪色。染完色的布在屋中阴干,然后在院子里的晾晒架上曝晒,最后将布上的腊去掉后,就成了我们所见的蓝印花布了。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是染色的过程特别是染料的制作却是需要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

这些以蓝印花布制成的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雅。

与蓝印花布染坊毗邻的是高公生槽坊,这是乌镇最著名的酿酒作坊,当门一个斗大的“酒”字昭示着它的地位,槽坊已有数百年历史,产的是名闻遐迩的乌镇“三白酒”。导游介绍说,三白酒因白米、白面、白水酿造而得名。传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喝了三白酒后,大加赞赏,封为贡酒。槽坊里的酒坛都装满了酒,不仅供人参观,游人还可品酒、买酒。

还原当地的民俗民风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江南民俗馆,以实物、蜡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 。

在衣俗厅,展示的是男女的穿着,女子穿着以旗袍为主,而男子则穿上长衫,礼帽配西裤、皮鞋。有个场景中我们看到四个人,从衣着服饰可判断其身份:里面坐着的是账房先生,淡色短衫长裤的是当时的文人或小商人的穿着打扮,而头戴乌毡帽的则是劳动者,蓝色长衫的则是伙计的形象。

寿俗厅以表现祝寿为主题,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比较强,祝寿讲究做九不做十,也就是说逢九做比较隆重。通过厅堂的吉庆实景和字画、寿幛、寿桃、寿面等特有的祝寿物品,展示了敬老尊老的中华传统。六十大寿是在五十九岁时做的,中间桌子上摆放的是做寿用到的东西,三尺三的长寿面,取长长久久之意,还有乌镇特色糕点——定胜糕。正堂中供奉了福、禄、寿三星。两旁分别挂有百福、百寿图和麻姑献寿等图案。

走出民俗馆,我们还游览了东栅景区的其他景点,又走到西栅景区同时寻找合适的住宿。安顿完住宿后去找用晚餐的饭店,我们来到了一家名叫“那一年”的主题餐厅,“那一年”的名字很文艺,所以吸引我们进去,这里的环境不错,有点田园风光,也是有特色的小店,菜肴别有一番风味。

入夜,沿河两岸的灯光亮起,勾勒出古镇的神秘色彩,小镇仿佛焕发了活力,乌镇的夜景越发有魅力,我们用手机拍下了这美丽的景色。

第二天,由于起得较晚,我们游玩了三寸金莲展馆、桥里桥和灵水居等景点,同时,品赏了当地的特色小吃,点了小龙虾、小螺丝、臭豆腐干、定胜糕、小馄饨等作为早午餐。在11:15左右返程回沪。

猜你喜欢
染坊印花布白水
黄梅君作品
看客
模仿天才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从林栖的《青出于蓝》,看蓝印花布的借衣还魂
兔子染坊
山东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水洋一日游
石头之辩皮皮猪卡通
国外印花布色彩设计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