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背景下导师制模式的农民培训

2017-06-10 22:44王生银刘戎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导师制

王生银++刘戎

摘要:为了使农民培训体系更加完善和科学,更好地契合农民的培训需求,在借鉴企业导师制培训新员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引入导师制作为农民培训的模式。基于知识共享理论,结合导师制管理和农民培训模式,探讨在知识共享背景下将导师制模式应用于农民培训。分析了导师制农民培训的意义,提出了导师制农民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面临的问题,同时给出了导师制农民培训的框架设计,即导师制农民培训项目展开需要经过导师遴选、导师辅导、导师管理、导师考核四大模块。

关键词:农民培训;导师制;知识共享

中图分类号:F24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9-177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9.044

The Farmer Training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Model in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Sharing

WANG Sheng-yin1,LIU Rong2

(Business School of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farmers training system to be more complete and scientific, and meet the demand of farmer training, by using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the enterprise stuff training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for reference, the tutorial system was introduced as a farmer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combined the tutorial system management with farmers training model, the application of tutorial system model in the farmer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sharing was investig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armer training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was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i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armer training project under tutorial system were pointed out, as well as the framework design of farmer training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was proposed, that is the four modules, including the selecting for tutor, advisor tutoring, tutor management, tut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should be necessary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rmer training project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Key words: farmer training; tutorial system; knowledge sharing

中國农村具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而这些劳动力资源还不能完全称之为人力资源。目前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未形成人力资本。经验表明,对农民进行培训是对其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价值性。为了使农民培训体系趋于完善和科学,能更好地契合农民培训的需求,本研究引入导师制作为农民培训模式。导师制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一般用于高等教育研究,后广泛应用于企业培训,成为企业培养员工的关键方式。企业导师制是为了充分利用公司内部优秀员工的先进技能和经验,帮助新员工及新晋职经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高业务技能,企业有组织地为他们配备导师,以辅助其适应和成长,最终有效地为企业服务的制度。基于此,借鉴企业导师制培训新员工或者新晋职经理人员现象,在农民培训中引入导师制来培训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种植养殖大户、基层村组干部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负责人等,既能指导和咨询,也便于传播和共享知识与经验。因此,在知识共享的背景下,针对农村具有实用型和生产经营型潜力的农民,开展导师制培训,以提高农民的人文素质、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目标,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型和生产经营型人才梯队。

1 理论基础

1.1 农民培训和农民培训模式

有关农民培训的研究,研究农民培训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民、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种植养殖大户、基层村组干部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负责人等范围内;农民培训的内容主要以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等为主;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为农服务的能力为农民培训的主要目的[1-3]。农民培训模式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由于国家的农业资源条件、地理状况、人口相对密度及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国际上形成的农民培训模式各具特色。从研究现状看,东亚模式、西欧模式与北美模式是国外农民培训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4,5]。这三种模式对国内农民培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政府主导类、政企配合类以及市场运作类是大多数学者较为认同的国内农民培训模式划分方式。研究表明,与国外农民培训模式相比较,国内农民培训模式还未达到法制化、主体多元化、投入规范化、体系科学化以及形式多样化[6]。这也是目前国内农民培训模式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1.2 知识共享

保罗·S·麦耶斯[7]在1997年阐述了适用于知识共享的组织系统设计方案。自此以后,国外开始研究知识共享,到现在经过了知识共享研究的高峰期。知识共享属于知识管理理论的重要分支,其定义还未形成统一定论。有关知识共享的研究,内容构建方面多以不同知识主体之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辨识以及如何转化为主[8];技术构建方面主要关注公司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共享平台的分析与设计[9];人际构建方面探讨信任、团队影响力以及关系网中的结构洞效果和强弱关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10-12]。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植根于人的行为本身,传播和共享知识时要考虑到知识共享主体主观愿望的影响,因此选择在知识共享的背景下,进行导师制模式的农民培训。周密等[13]给知识共享意愿下定义时,曾基于知识共享的主体提出知识拥有者和知识分享者。导师作为知识拥有者,借助语言、文字、符号等方式传递自己的知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等作为知识分享者,通过问、听、读等形式进行知识收集,再把所得的知识进行知识转化和知识储存,最后再作为知识拥有者与他人分享知识。所以,导师制农民培训的有效推行,离不开知识共享这一情境。

1.3 导师制

导师制是起源于19世纪的一种教育制度,也是一种教育模式,特别是应用在研究生高等教育领域。近年来,国内部分高等院校着手探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的职责主要集中在专业素质、生活辅导、职业指导等方面[14,15]。此外,众多企业也展开了导师制相关培训[16]。导师制俨然成为了一个热词,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导师制、新员工培训导师制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培养员工和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17]。导师制是建立在导学关系基础上,结合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导师和学员共同学习和成长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和培训制度。导师制的展开可以是一对一的形式,也可以一对多,导师既指导学员学习知识、技能,又关注学员生活。导师制由传统师徒制演变而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和人才培训方式。知识共享是导师制的基本功能之一。研究发现,采用导师制进行农民培训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基于知识共享理论,结合导师制管理和农民培训模式,探讨知识共享背景下的导师制农民培训模式很有必要。

2 研究方法

通过对部分农民培训的主体采取逐个进行、非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展开研究。其中访谈对象的选取,既有农民代表,也有负责农民培训的干部代表。农民代表反映的是农村农民对自己在农村中适应及成长的各方面诉求;干部代表则基于管理层反映对农民的期待以及管理者角色转变的困惑与诉求。访谈内容有针对农民代表的访谈和针对农民培训负责人的访谈。其中针对农民代表的访谈主要包括:访谈对象人口学信息;参与农民培训后所接受培训、对培训的个人感受与评价;对曾经接受的农民培训老师指导的感受与评价;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期望;对理想的导师制的理解与期待。针对农民培训负责人的访谈主要包括:访谈对象人口学信息;对导师制农民培训的认同度及看法;导师制农民培训的操作方法;基于农民培训负责人立场对导师制农民培训操作方法的理解与期待。

3 导师制农民培训的意义

导师制农民培训对农村发展有重要意义。导师制农民培训中的分享交流机制可以将导师的相关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通过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为农村的无形资产增值;导师制农民培训的有效实施真正地让上级和下级成为职业生涯道路上的利益共同体,有利于提升民众的凝聚力,降低农村实用型人才的转移率;通过对导师的培养,提升其领导力,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干部梯队的后备人选,有助于农民培训领导力的有序建设和发展。

导师制农民培训对农民适应、成长与发展也有重大意义,通过导师的辅导,能够更好地了解并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农民认同并融入农民培训的文化氛围中;通过导师对农民培训文化的宣导和技能的辅导,对农民个人的关怀与创业的指导,有利于提升农民的工作热情,实现劳动价值;通过和导师的沟通与交流,农民能尽快熟悉农业实用技术、创业等相关知识,能处理非常规性农业生产问题,在系统的导师制农民培训体系下,集合利用多方资源,使得先进技能和高素质人才梯队相匹配,有助于开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

4 导师制农民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4.1 导师选择与管理

导师制的培训对象是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种植养殖大户、基层村组干部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负责人等。由于农民培训的特殊性和导师知识共享意愿的难以控制性,因此要为培训对象匹配合适的导师。具体工作包括:导师的遴选与资格认定、导师素养的确认与提升。

导师要进行辅导与管理。在知识共享的前提下,对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等要展开导师辅导专项培训。具体工作包括:导师岗位职责的甄别和规划,确定导师可量化的岗位职责,其中导师的具体职责要求可以被简单量化。

導师制农民培训模式的有效展开,离不开导师制各子系统的运行,其中包括对导师的选聘和聘用、对导师的管理评价等。具体工作包括:设计导师培训方案、导师考核制度以及导师激励制度。此外,还需打造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促进和增强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共享行为。

4.2 导师制农民培训框架设计

在知识共享背景下,通过打造并维护有效运行的农民培训服务平台,包括为导师制农民培训项目运行提供设计、评估、指导矫正,并能为匹配国家农民培训的总体战略目标提供动态的导师制农民培训运行规划,塑造能在农村中有效传承知识、经验与文化、规范农民行为的导师梯队及其长期运行机制。导师制农民培训项目展开需要经过导师遴选、导师辅导、导师管理、导师考核四大模块。导师制农民培训的主要内容见表1。

5 结论

在农民培训中引入导师制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种植养殖大户、基层村组干部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负责人等配备合适的导师,与他们分享知识、经验和技能,提升其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及创业就业能力。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导师制模式,能更好地契合农民的培训需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目前国内农民培训模式培训力度大,培训口号喊得响,但培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培训资源稀缺,不能满足农民培训的需求甚至创造培训需求。想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形成人力资本,就必须投入一定的人才资源,导师是人才资源的首选。只有鼓励导师参与,形成并传播导师制,才能打造农村实用型人才梯队。长此以往,导师的学员也会成为农民培训的导师,他们深知农民培训的需求,在农村,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共享知识,传播经验与技能。

参考文献:

[1] 李 静,谢丽君,李 红.农民培训工程的政策效果评估——基于宁夏农户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实证检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3(3):26-35.

[2] 徐金海,蒋乃华,秦伟伟.农民农业科技培训服务需求意愿及绩效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66-72.

[3] 赵帮宏,张 亮,张润清.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4):107-112.

[4] 赵正洲,王 鹏,余 斌.国外农民培训模式及特点[J].世界农业,2005(6):51-54.

[5] 杜妍妍,姜长云.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特点与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5(7):57-58.

[6] 张 亮.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D].河北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

[7] 保罗·S·麦耶斯.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M].蒋慧工,译.广东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8] 野中郁次郎.《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知识管理[M].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HOOFF B V D,RIDDER J A D. Knowledge sharing in context: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communication climate and CMC use on knowledge sharing[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4,8(6):117-130.

[10] BARTOL K M,SRIVASTAVA A. Encouraging knowledge sharing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reward systems[J]. 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2002,9(1):64-76.

[11] 孫 锐.知识型团队动态能力构建、团队体系模型与创新运作模式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6):64-69.

[12] 任志安,毕 玲.网络关系与知识共享:社会网络视角分析[J].情报杂志,2007,26(1):75-78.

[13] 周 密,姚 芳,姚小涛.员工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意愿与信任基础[J].软科学,2006,20(3):109-113.

[14] 刘济良,王洪席.本科生导师制:症结与超越[J].教育研究, 2013(11):53-56.

[15] 何齐宗,蔡连玉.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2(1):76-85.

[16] 王 琳.航天技术基础专业新员工导师制培训模式应用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3(3):72-73.

[17] 张正堂.企业导师制研究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5):35-41.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导师制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英语教育与导师制教学方法融合探讨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