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

2017-06-10 18:41钟斌
魅力中国 2016年30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就业

钟斌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环境下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入手,以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为根本出发点,针对企业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需求展开讨论。

关键词:教育改革 就业 结构性矛盾

引言

就业问题表现在求职者“就业难”,用人企业“用工荒”,就业难一方面体现了就业本身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也对现阶段的教育如何进行改革与调整提出了新要求。从教育方向入手,把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实处。

一、教育体制改革与调整的重要性

(一)教育带动就业

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出现、就业困难的主要解决办法在于教育方向的明确性。需要了解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上文所提及的诸多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合理设置专业、改善教学模式、与先进院校进行合作、搭建优质实践平台等诸多方法明确就业方向,确定教育方向,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模式,健全就业指导,组建专业的就业指导体系[3]。提高学生的培养针对性,培养出来的人才直接输至企业中去,以教育带动就业成功率。

(二)教育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社会就业率不高,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得不到及时输送,社会劳动力短缺造成生产效率的下降,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高校学生在毕业后专业技能不达标,无法满足社会企业需要,导致企业“用工难”,学生“就业难”。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教育进行改革调整对于优化就业结构,提高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普遍存在企业“用工难”、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用工荒”等就业结构性矛盾,使得社会经济得不到健康合理的发展。企业由于得不到理想的专业型人才,出现用工困难的情况,而大学生毕业后因专业技能缺失导致就业难的问题是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有权威资料显示,自2008年以来学生就失业率呈递增趋势,失业人数随年增加,社会对专业型科技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就业方面出现学历高的人才,其薪资低于低学历技能型人才的情况。部分企业的普通工人的劳动所得甚至会高于相同行业内的高校毕业生,“高知低就”引发“才贱伤教”。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向专业型人才进行培养,理论知识应该多服务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能力,彻底解决专业性不足引发的就业问题,实现教育体制的改革,以此解决就业问题[1]。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下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曾表示,虽然在事业范围内其他国家早已实现职业教育,但是在中国教育结构中,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作为解决就业性矛盾的重要举措,急需被建立起来。

(一)家庭教育的自主性缺失

从家庭方面来说,子女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受家庭条件的影响是否继续受到高等教育,部分农村家庭由于资金或者读书无用而选择让子女辍学回家,导致孩子的再教育受到阻碍,在今后生活工作中,面对高技能工作无法胜任,在选择工作时多选择技能要求不高的行业。

(二)技能型人才理念缺失

从学校方面分析,一方面,专业设置不合理,部分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偏重热门专业,热门专业的增加导致了毕业人数的增多,人才的输出大于社会岗位需求,有些高效对热门专业甚至存在常年扩招的现象,这对于本已市场饱和的就业形势来说,不仅使得社会对人才的专业要求更高,远高于高校教育培养出的实际人才,不仅学生就业难还增添了部分社会的压力。另一方面,高校或者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更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部分学生只学习了书本知识,在工作中具体出现问题时往往经验不足,纸上谈兵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高校在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局限于如何应对企业的面试,忽略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在进入职场时无法适应其中的环境,即使有能力才华也得不到施展,使得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功利性心理的产生,对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从社会角度出发,社会作为学生在毕业后的再教育的大课堂,对学生影响同样很大。企业单位作为毕业生的“接纳者”、“再教育者”,在对毕业学生提出高要求的同时,对于求职者的职业规划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形形色色的企业存在各种问题,有的骗子型企业对学生就业造成了阻碍,有的新兴企业寿命短暂,求职者在这样的企业往往得不到长远发展,企业经验不足对学生的技能锻炼无法帮助提高,造成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专业性或者工作能力停滞不前。部分单位利用金钱效应,少量提高了工作的薪资,但实际的工作内容及职业规划并没有达到帮助大学生成长,部分学生发现在毕业后一段时间甚至几年内自己根本没有明显提高,这对学生失业后再就业造成影响,社会、学校及家庭在教育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2]。

三、落实教育改革

(一)明确家庭教育改革

部分家庭在孩子高考完成之后要求孩子上某某学校学他们眼中理想专业,在对这些专业的认识上没有做到与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相匹配,家长们盲目的听从他人的意见,导致孩子在毕业之后就业成为了难题。所以,在注重家庭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主体需求的角度,對家庭教育模式、教育方案进行综合调整,以此实现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业结构矛盾的前提下,注重家庭教育改革,需要从家校融合的角度入手,以此实现家庭教育体系的创新设计。

(二)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

新生入学后对自己的前景相对迷茫,如果高校可以及时进行指导,那么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学生们的学习方向与实践的方向会更加清晰,更有利于能力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色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与社会企业沟通合作,通过聘请优秀人才对在校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及技术应用进行培养。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让知识在工业制造业之外的许多行业都会得到发展,进一步解放劳动生产力,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创新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最后通过大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供给能力,学生们在学习创新型科技知识与技术应用的同时,会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创业会成为他们的选择之一,学校要鼓励学生创业,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及技术的支持,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带动他人成功就业,解决了就业结构性矛盾,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调整就业结构

企业可以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及就业机会。通过开展技术应用讲座,提供实习培训基地,让更多的人才在应用中与实践结合,技术学习的更加深入,对于某些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办法的改进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学校供给与社会需求是求职者及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逻辑,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给点,企业单位是就业市场的需求方。所以高校生的市场结构应该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关联,落实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结论

就业结构性矛盾不仅体现了当前教育体制教育模式中存在的种种偏离社会实际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不进步,社会对新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在改变教育发展方式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出更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解决就业结构矛盾,实现经济平稳发展与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唐卫华,刘永芬.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19.

[2]牟雯琪.教育改革在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调整[J].亚太教育,2015,(30):285.

[3]杨翠毓.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0):110-112.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就业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