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教学案例研究

2017-06-11 11:42滕蕾蕾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丑小鸭切入点哲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最能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但是对于低段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这一目标最多只能在情感、态度这一层面上得以实现。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就我所带的二5 班的孩子来说,孩子们的价值观逐渐形成,对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尽管这种判断需要借助他人和书本的影响,但是孩子们已经萌生出强烈的自主意识。与此同时,孩子们产生了強烈的自我认知的内在需要,个别孩子已经开始了对生命本源的追问,例如,我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是男(女)孩子?。所以,在二下学期的后半阶段,我认为语文教学可以更深入一些,在价值观这一目标上做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这不仅是为了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做好衔接,更是为了适应这一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而价值观的探究便是进入了哲学范畴。

在第四册语文教材中,《丑小鸭》是一篇流传世界数百年的经典童话,更是一篇饱蕴奥妙哲理的美文,是一曲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颂歌。我一贯认为,哲学可以深入到幼儿的教育中。其实,哲学是一种通识教育,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理趣,如影随形地存在于我们生活、我们的课堂。幸运的是,我校这学期来了一位特别的老师,名校毕业的哲学博士颜老师。颜老师同样热衷于语文教学,可以说语文是最容易渗入哲学理念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丑小鸭》之前,我和颜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切磋,想找到最适合二年级孩子学情特点的切入点,对孩子们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孩子们心里撒下哲学的种子。最终,我们将切入点选在关于美丑的价值判断上。

我先利用一课时来帮助孩子们过字词关,这一课的生字生词比较多,所以要先解决字词问题。在上第二课时,我邀请颜老师与我同上这一节课。

首先,我引导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让孩子们看图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紧接着,重点指导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语文的工具性角度来说,这一段是有关丑小鸭的外貌描写,里面有很多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如关键词、词语搭配。

在强调了这些知识点之后,我出示了两幅图片,一幅是丑小鸭的,一幅是普通小鸭子的,并配上有关丑小鸭外貌描写的文字:丑小鸭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其它小鸭子的外貌:哥哥姐姐 ,嘴巴 ,身子 ,多么 !两相对比之下,我抛出一个激发孩子们思考的问题“灰色的,瘦瘦的就不好看吗?黄色的,胖胖的就好看吗?”经过几轮的问答与相机引导,孩子们逐渐领悟到:因为丑小鸭与别的小鸭子不一样。

“不一样就是丑的”,这样的问题已经直接触及哲学的内核。颜老师适时地走上台来,从评价衣服的美丑入手,提问:“你觉得我们的校服漂亮吗?”,孩子们回答漂亮,因为颜色很好看。颜老师进一步追问:“那今天余同学就没有穿校服,你们觉得他的衣服漂亮吗?”这时,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因为今天是周四,孩子们都穿了校服,只有余同学一个人没有穿。有的孩子说余同学的衣服漂亮,有的反对。颜老师并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而是问了孩子们这样评价的理由,接着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你觉得小黑板上的字哪个好看?”小黑板上是我写的一首古诗,这下子教室里可炸开了锅,说哪个字的都有。颜老师圈出其中的一个“山”字,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山”,问孩子们:“你觉得这两个山字哪个漂亮?”孩子们自然回答“小黑板上的漂亮”。至此,颜老师才在白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这样一句话“美丑没有绝对标准,但有普遍倾向”。

这样一个结论,我觉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难于消化的,或者说只能浅层次的理解。但是我们这节课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标准、倾向”这些词语的内涵,而是要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留下一片哲学的影子,激起批判性思维种子的萌发。这是我与颜老师的第一次合作,合作过后是深深的反思。

1、对小学生进行哲学思维的潜移默化是必要的。从长远来看,语文教学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就必须要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我们总是说,语文课堂上常常是以教师为主导。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语文老师想牵着、拉着、拖着学生,而是学生的思维速度和思维水平跟不上。哲学是为孩子的思维找到理性的发散通道。儿童的思维是发散的,但是缺乏理性的指引,所以容易导致思维的漫无目的,甚至因为思维的漫无方向而导致思维的停滞不前。另外,正是因为儿童思维的发散性,也使儿童容易适应哲学的思维方式,越早接触哲学,越能在儿童的心理上建构批判性思维模式。

2、要充分了解现阶段的学情。哲学思维要求对所见所闻、所知所感进行理性的处理与表述,这一点是中低段孩子所欠缺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理性思维是逐步显现和发展起来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哲学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能力有很大差异。所以,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哲学的理念和思维方法,实现价值观目标,就必须充分了解当下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否则,哲学便成了束之高阁的雾中之花,教学也成了鸡同鸭讲了。

3、寻找适合的切入点。这种语文、哲学的整合课,并没有教材、教参可寻,势必要十分慎重地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就拿《丑小鸭》这篇课文来说,文中有很多能够体现价值观的地方,比如丑小鸭出生后受到的歧视,它对命运的抗争等。但是没有必要通篇探讨课文的哲学意义,毕竟这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所以就要选取最适合的切入点,观点清晰,内涵易懂,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这样孩子们才容易理解和接受。

价值观是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的一部分,承载着语文的人文性。却并不是语文教学最突出的内容,特别对于低段语文教学,应更为凸显语文的工具性。但从长远来看,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提高人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哲学思维的建构。语文与哲学不是割裂的两门学问,但是决不能把语文上成哲学课,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哲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慢慢滋养着孩子们心灵的沃土。

作者简介:滕蕾蕾(1980-),性别:女,籍贯:辽宁省抚顺市人,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丑小鸭切入点哲学
丑小鸭的蜕变
《丑小鸭》续编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灰灰鼠要娶丑小鸭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