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如何回归生活

2017-06-12 07:38徐诞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

徐诞

【摘 要】小学品德课程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课程改革倡导不断加强德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出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本文主要就小学品德课教学如何回归生活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品德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35-02

品德课在小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品德素养,就是一种应用到生活中的修养和素质,不是一种具体的社会技能,而是一种渗透在生活中的体现。无锡是一座拥有着3200余年历史的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小学品德课教学提供了天然的教学场所,带领学生走在历史深厚的无锡市,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对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回归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品德教育源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一个人的品德,是其与人交往的基本素质,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品德伴随着这个人的一生,影响其成长的轨迹。因为人类是群居性生活,处于一个社会中,一个人的品德优劣影响着周围人对自己的认可程度。品德不仅对于朋友,而且对于家庭、对于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生活中,优良品质体现的价值不可估量,优良的品质对于家庭的和睦、对于邻里之间的友善、对于朋友之间的关怀、对于同事之间的友爱等,都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可以这么说,优良品德是一个人整体修养的表现,其魅力是无止境的。因此,品德由于对人的影响较大,只有走出学校,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体现这种美好的修养。美好的品质,和小学品德教育中的课程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在儿童阶段,很多品德都源于生活中的经验,对于生活的一些认识以及对生活的一点点感悟,这些感悟,只有在孩子真正的实际生活中,从事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引导内心的情感,真正体现这种道德。

二、小学品德课程将学生的现实生活转化为课程资源

当前,很多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也就是教育界所说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室外,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例如,在周末或者假期走入太湖,“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听一曲二泉映月,“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些经典,在当今散发着无锡人奋斗的精神,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学生在参观学习中,知晓无锡的仁人志士,具有一种爱国情怀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增强了自我良好品德的熏陶。勾践灭吴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中,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

在品德教育中,还要将课程的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相关联。例如,在进行“家长关爱我成长”这一课程时:在课程进行之前,笔者将班上的一名学生,从婴儿时期、幼儿时期一直到小学生时期三个阶段的照片以及相关的物件,做成课件,向全体同学加以展示。同时,一些相关的物品,需要学生带来到课堂上,阐述一个和家庭生活有关的小故事。在课堂中,笔者通过学生出示的三张照片,邀请学生讲述自己成长中的一些感受,这样,就可以使得一些鲜活的实例和思想品德课程有效结合,从而引出课程的主题。然后,通过其中一个孩子讲述自己成长中的一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全体同学,他带来的物件是十几双手套,这些手套是自己的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编制而成,母亲的伟大打动了在座的所有同学。在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之中,学生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了父母生活中的艰辛,从而在心中燃起了对家长的爱。这个教学设计,让儿童的真实生活转化成真正的教学资源,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撩动了学生的心弦,启动了学生的新体验。

三、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方式生活化

1. 通过角色扮演和文本对话引导小学品德课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小学品德课程中,通过课本中的角色扮演,进而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彰显文本教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得文本中的情节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体验,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提升辨析能力。例如,笔者在进行“寸今难买寸光阴”这一主题的教学中,其中一个环节为“快!快!不能快点吗”。笔者让学生结合无锡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民族风情,提供生活化的素材,进行角色扮演。有学生结合当地的剧种——锡剧来进行表演,利用传统锡剧的一个段落进行改编,这样既能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在文本对话中获得新的体验,同时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搭建了一个交流的舞台。表演后,学生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学会了珍惜时间。

2.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进行合作表演,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生活就是一个个道德行为融合而成的历史片段。在生活事件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再现,使得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其中的一举一动都表现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以为他们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提供更为正确的判断。例如,笔者在进行“我要向你学习”这一主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参考文本范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之间的谈论,进行一些生活场景的设计并进行角色扮演,最后进行表演展示。在表演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一些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四、小学思想品德将课堂延伸至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需要结合课堂内外进行综合学习,将教学生活扩展至学校、家庭以及整个社会之中。最大限度地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更好地体验社会生活,通过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活动的展开。笔者在进行“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环境调查。以无锡某河流为研究对象,观察河流的污染状况。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观察到周围几个村子中的村民,将垃圾倒入河流中,河流中经常会有一些垃圾浮在水面上。河水也不似之前清澈,并散发着一股臭味。对于当前的这种污染形势,小学生显然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对当前的这种现状予以改变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于是,笔者带头联系周边的几个村干部,进行了一场净水活动。笔者带领学生再次进行考察,对该水域面积中的污染现象,搜集了第一手资料,找出了导致河水被污染的原因,经过讨论找出了提升水体质量的方法,设计了一套方案。最后,总结了几个方案:有的在村中设置宣传窗,宣传保护水源的重要性,保护整个无锡的自然环境;有的进行倡议书的写作;有的提出了几个村落之间进行合作,建立共同的垃圾回收站点……正是这些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正确价值观的作用。又比如,笔者在进行“祖国妈妈,我爱您”这一主题的授课时,学生通过课本上得知,祖国大好河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不妨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锡,从3200年前的泰伯奔吴,到吴越春秋争霸,再到成为当代“小上海”,无锡文化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也正是这个特点,让当前的无锡成了“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中国最具有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和“中国环保城市”之一。

总而言之,小学品德课教学中,需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以及生活即教学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树立,可以让教学活动真真正正地进入到儿童的生活之中,让教学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让学生真切地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将这些生活体验,真正地融入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中,真正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孙义.试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97-99.

[2] 郑伟.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60-161.

[3] 汤学松.回归生活,让小学品德课堂焕发别样精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243.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