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砭时弊

2017-06-12 21:20陈原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盲从道理内涵

陈原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宋代文宗欧阳修亦言:“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虽往往是应对考试的需要,但真正的好文章从不失时代的温度,往往能在围绕材料的议论分析中体现出对时代的关注和思考,甚至能提出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见解。然而,针砭时弊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时代现象进行言论上的道德绑架,也不是堆砌许多时代热点人物事件以体现贴近时代,更不是无条件地肯定或否定。

材料作文有时并不会明确地给定一个有时代特点的议论范围,它往往需要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体现出的相关内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辨。若学生直接将材料的内涵作为文章的中心,对一些人尽皆知的大道理进行论证,往往会流于空谈。而若能将材料表现出的内涵迁移到一些社会现象与问题的分析上,议论的针对性就会大大增强。

如一道作文题目给的材料如下:“你把性格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考试交给鲤鱼,却对自己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则材料的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从材料看,材料中的“道理”指的是前文所述的“星座”“鸡汤”“鲤鱼”。“星座”指代迷信的态度,“鸡汤”指代过于理想化的情怀,而“鲤鱼”指代运气。将迷信、情怀与运气当作人生的道理,显然是不理性的态度。缺失了对现实的关注与自身的努力,自然过不好这一生。也就是说,前三句表现的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陋习或误区,一个明白道理的人,实践时仍摆脱不了陋习,可见知易行难。如果单纯地谈知易行难,800字的文章很难谈出什么内涵。而若从分析“道理”与“伪道理”对人生的不同作用,再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生活压力大、信仰缺失等问题谈“为什么人们乐于接受伪道理”,此后再一分为二地思考“伪道理是否对人生毫无价值”“是否明白了有意义的道理就一定能过好一生”,之后再来谈“我们应汲取什么样的人生道理”“明白有价值的道理后,还需怎么做才能过好一生”,如此便能体现对时代问题的关注,缩小话题,体现出文章的价值。

所谓“全面把握,理性分析”是指要考虑到所有观点的成立都是有条件的,所有立场的提出都是有背景的。要有针对性地分析时代现象或反思时代问题,要有具体的立场背景。这包括思考所分析的时代现象涉及的几种相互关系的内涵:将某种做法的利弊放在具体的对象、时间、程度等角度上综合考量;明确思考的言说语境等。

如有一道材料作文题问及“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颜值时代”即指当下这个往往以外在形象为主要价值判断依据的时代。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个社会现象中“造脸”与“修心”的内涵与相互关系。“造脸”是通过整形修饰外表,而“修心”指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优雅的气质,磨砺心志,增加内涵等,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并列关系。其次,应该思考不同对象、不同条件下“造脸”与“修心”的利弊。如“造脸”可以给人较好的第一印象,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机遇,但过度整容可能会毁容,可能形成依赖,助长虚荣心,也难以长久。“修心”有助于拥有坚强心智,卓越见识,广博胸襟,且可以持久,但“修心”较难为人所见,甚至不可见,需要较长时间积累,难以立竿见影。再次,明确思考的言说语境。也就是思考针对什么现象说,对什么人说,站在什么角度说。比如,对唇裂的孩子来说,“造脸”是必要的;对热衷于追求物质的人来说,“修心”是必要的。有具体的言说对象,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议论。

综上,针砭时弊的议论文写作重在思维的提升,而不仅仅是材料的搜集、语言的修饰。能够全面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思考可联系的现实问题往往是提升文章议论针对性的关键。

题目

时代变革的大潮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走在前面的人在他人眼里或许是领袖,或许是作秀;跟随在后面的人在别人看来,或许是盲从,或许是明智。

变革的时代中,是“引领”还是“跟随”?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有三,除“引领”与“跟随”两个关键词外,应注意话题讨论的范围在于“变革的时代”。分析“引领”与“跟随”的关系应当在“变革”这一社会语境中,若脱离语境,空泛地讨论“引领”与“跟随”就显得缺乏立足点,且偏离材料。若能结合当下时代的变革未谈则更佳。

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结合材料提供的内容,思考“引领”与“跟随”的内涵,并全面分析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情况下的利弊,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立场,提出自己的主张。“引领”的意思是在前面引路,引导;“跟随”的意思是在后面跟着。处在引领的位置,需要胆识、勇气、智慧、威信。愿意居于引领位置的人可能是为了某个群体的价值得以实现,也可能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形象的展现,这两者并不矛盾,可以兼容。处在跟随位置的人需要忠诚、服从、自强、隐忍。愿意居于跟随位置的人可能是愿意配合他人实现某一共同价值追求,也可能是为了规避变革可能带来的风险,当然,这两点也可以兼容。成为引领者,能让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彰显,收获喝彩与掌声,甚至可能被历史铭记。但时代的引領者往往也是众矢之的,在改革中因触及他人利益,可能会受到无数的诋毁谩骂。引领者的错误往往也会带来巨大的连锁反应,导致严重的后果。成为追随者,能有效降低个体处于变革时代可能面临的风险,从众一直是人类降低风险的第一选择。可以专注做好某一方面的工作,而未必需要宏观着眼、通盘考虑,也可以避免触犯众怒。但习惯了听从,可能会失去自我意识,可能因为盲目跟随而掉入从众的陷阱。跟随者往往难以彰显个体价值,也可能在跟随中走向平庸。

学生在行文中,应立足于变革时代的特点——快速变化,风险提升,机遇增多,规则混乱等来谈对“引领”与“跟随”的取舍。在分析中,二者可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应结合起来分析。

拒绝“群氓” 江南葳

对于解释当下盲从的现状,美国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群氓,即普通大众无意识地作恶却丝毫不觉愧疚,其长于盲从而止于思考。因此,拒绝“群氓”,方能引领时代。

所谓拒绝“群氓”,不是一意孤行地标新立异,也绝非特立独行地作秀,而是用思维明辨是非。“群氓”并非只指跟随大流,而是强调盲从导致的恶果,因而我们拒绝的不是跟从,而是盲从。

这的确是一个“群氓”层出不穷的时代。“键盘侠”横行于网络,他们用错误的思想、激进的言论,“洗脑”了一批又一批的网友,导致社会舆论风向屡次“失控”。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真相的前后反差,足以给人警示——当社会舆论倒向偏激的一侧,“群氓”将会给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其实,“群氓”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绝非偶然。西谚有言:“没有哪一滴水会认为洪水是自己造成的。”由此可见,“群氓”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而是自古以来产生的“群体效应”。人无法独立于社会群体而存在,且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社会出现错误的导向时,群众不加思辨,盲目跟从,就形成了“群氓”。

说到底,“群氓”的产生也与中国人“中庸”的思想有关。说起中国人,用“保守”“老实”这些词来形容也不失恰当。我们总是坚守着明哲保身,企盼着相安无事。这固然没什么不好,但即使发现群体舆论正倒向不正确的一方时,“中庸”的思想也会促使我们随波逐流,平淡就好,何必要做出头鸟呢?可也正是这看似“中庸”的思想,将我们渐渐推向“群氓”的道路。

故拒绝“群氓”,需要我们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乔布斯创立了苹果公司,他不落窠臼,开创了智能新时代。引领时代的我们,是否也该发扬乔布斯的创新精神而远离那些“键盘侠”呢?正如陈寅恪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独立而不盲从,方能擦出思想的火花。

也许我们不必居高临下,只要能拒绝“群氓”,你就会发现,自己也可引领时代。

名师点评

文章一开篇就引用了美国作家阿法特曾提出的一个概念“群氓”,从反面为怎样引领时代树立了一个靶子。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极强的针对性,为下文展开原因分析做好了理论准备。可贵的是,作者并不急于分析原因,而是对“群氓”这一概念进行具体阐释,并联系当下社会部分人错误的做法进行剖析,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因而使后面的原因分析水到渠成,并能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思维严谨,不落俗套。确有难得之处。

(高海燕)

不甘跟随 林骋翔

身处变革潮流当中,是跟风而行,还是逆势而为?试观社会万象,有些人选择了前者,而有些人却不甘跟随,逆非议,为他人所不敢为;顶压力,引领着众人前进的方向。我想,身处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应当不甘跟随,成为自己的引领者。

也许有些人会说,跟随在前人之后有何不可?不但能汲取更多的经验,更能避开他人所犯的错误。跟随,不失为一种明智。

我并不这么认为,这种所谓的“明智”,实乃一种狭隘的思维。你可曾想过,纵使能避开风险,免于失败,可永远都在走别人走过的路,又有何意义?更可怕的是,在无数次的模仿跟风之后,你的创新能力与开拓精神或许早已丧失殆尽,失去了前面“领头羊”的引导,便会举步维艰。

鲁迅曾言:“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過,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仔细揣摩,鲁迅先生并非赞赏这一行为,而是赞赏这份勇于开拓的勇气。谁无困顿之时?唯有不甘如众人一般平庸,才能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而走出困境。杂交水稻之父袁老先生亦是如此。早年,国内的科学家在苏联的影响下纷纷转向嫁接,唯有他不甘跟随,坚持研究杂交技术,最终引领全球农业的革命浪潮。

反观跟随者,所谓的“理智”,有时会让自己陷入错误的重复和故步自封的局面。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跟随政府的公文教条,恐惧变革,过着“透不过气”的生活,还自诩“正人君子”,实在可笑又可叹。可见,盲目跟随不仅局限了自己的行为,更会一步步蚕食自己的思想。

不甘跟随,既是一份打破常规的勇气,亦是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在众人默默跟随的潮流当中,敢于说不,正需要这样一份难能可贵的勇气。不甘模仿,立志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只因心中一种果敢的精神。不甘跟随的那一瞬间,你便是自己的引领者。

诚然,真理或许只有一种形式,前人之路可能是完美的。但你的不甘跟随,一定也会引领你走上这一方向。真正重要的是不甘跟随的过程中,你不但收获了理想中的结果,更完成了思想能力上脱胎换骨的嬗变。

前程浩浩,后顾茫茫,唯有不甘跟随。那是一种把握自身命运的脚踏实地,那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胆识与魄力,更是一种万马齐暗中慷慨而歌的壮志豪情。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在充分理解材料后对“引领者”这个概念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理解——引领,不是只指引领别人,还可以指向自我。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引领自己是力所能及的,是每个人都可能做到的。换句话说,就是对自我的推动,不懈的进步。这个观点的提出使文章具有了更普遍的意义。紧接着,文章对引领的反面即跟随进行了分析,指出一味跟随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为引领立论。全文既对当下社会的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又很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高海燕)

猜你喜欢
盲从道理内涵
盲从
盲从
新新人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哲理思辨
道理
智珠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