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2017-06-12 21:25龚桂英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龚桂英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无论是从应试角度还是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的培养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是学习语文的黄金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一定的阅读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45-02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明确的概念解释及重点分析,并且依照不同的年级划分了相应的阅读阶段。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词汇、语句的积累及阅读方法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中,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及教辅工具帮助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课的学习,并渗透一定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阅读兴趣、建立合理的阅读习惯,训练出专业的语文阅读方法,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二、小学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 培养汉语思维

小学是语文阅读学习的黄金阶段,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有限,使得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欠缺一定的语感及汉语思维能力,而汉语思维能力及语感对于语文学科极为重要。因此,在小学开展语文阅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大量的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汉语思维,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一定的汉语思维,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 提高语文成绩

语文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例如,汉字组成词汇,词汇连接成句子,句子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阅读的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古诗词及文章,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课教学对小学生今后的生活及学习都有重要作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其语文学习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3. 培养语文素养

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学领域极为提倡的一种教育发展理念。提高语文阅读水平首先要求小学生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对于文字及词汇有较强的感知力及敏感度。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阅读,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功利化

当前,应试教育的观念仍存在一定影响,导致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功利化思想较重,急于求成。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往往抱着升入重点小学的想法开展教学,常常在课堂中只顾分析学生的错题,只讲究阅读技巧,却没有帮助学生分析所阅读的文章。有的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只顾让学生回答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却没有留出时间让学生理解文章。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转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自主阅读及学习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语文学科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不清楚语文教学重点的背景下盲目地开展阅读教学,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字、词的理解上,没有帮助小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核,无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意识。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语文阅读训练等同于语文阅读学习,这种观念明显偏离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3. 教师的經验教学取代了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讲授更多的知识点,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对于整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环节,如果不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只是盲目地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讨论,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融洽,实则是学生并未掌握阅读精髓。

4. 小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面面俱到地讲解,而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小学生的阅读教材不能局限于教材、教辅,应扩展到课外阅读资料中,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及阅读视野。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阅读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进度顺利完成学习,课后的阅读作业却很少有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就使得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很难提高。

5. 缺乏核心研讨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及外延也不断丰富,教学任务也更加艰巨,除了常规教学外,还要帮助学生拓展一定的课外知识。但教师往往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没有帮助小学生建立一定的语文素养。这样,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缺乏适用性,无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技巧和水平。

四、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因素

1. 课堂教学的影响

首先,教学目标泛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过程及阅读方法的建立,以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这些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尤其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及情感的培养过于宏观,使教师很难把握;其次,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部分教学内容脱离教材,不同教师对于阅读内容的解读也有不同的角度,这就使得教学内容也存在不确定性;最后,教学方法的运用过于形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2. 学生的影响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知识经验及社会阅历的影响,难免会造成一定的认知障碍。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阅读效果就会大受影响,甚至失去对阅读学习的信心。此外,小学生年龄小,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很难对阅读学习产生内在动力,往往需要外在的约束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计划。

五、改进措施

1. 引导小学生积累词汇

词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但词汇量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来积累词汇量。这样,不仅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光添彩,还能培养他们善于积累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不规定字数及内容的练笔方式来鼓励学生扩大词汇量,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比一比词汇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帮助小学生学习的源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阅读内容,还要教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体现在阅读前的课文导读、阅读时有针对性的提问或自由发言、抒发阅读后的感想,等等。

3.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环境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章的内涵。例如,学生朗诵时,辅之合适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

4. 培养语文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帮助小学生坚持长期阅读的法宝。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打好阅读基础、培养阅读习惯的好时机,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做到一心一意,促使学生养成爱阅读、勤动笔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

[2] 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3] 杨宕军.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6,(1).

[4] 左银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J].读与写杂志,2016,(3).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