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2017-06-12 22:12李俊丽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

李俊丽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各地的实施,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教学。转而是向探究式教学模式、自主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和发现式教学模式等进行转变。对于老师来说,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知识获取的方法以及学生思维的发散等进行引导,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自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63-02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老师基本以灌输式讲课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目前,全国各地都进行新课程改革,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在渐渐地发生转变,学生的主导地位逐渐显示出来,探究式教学模式得到了更多老师的欢迎,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值得广大师生进行讨论。

一、首先应该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内容与特点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各式各样。但是不同的老师不能够只是简单地复制然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教学环境与学生的整体素质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

1. 探究课本知识的改变思路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的课本知识发生了很大改变,增加了很多新内容,而对于这些新增的内容,一些老师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去表达。这就要求老师首先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探索出课本知识的改变思路,把这些新增的知识转化成更加贴合生活、更加容易理解的课堂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进而乐于学习。

2. 教学模式与内容的转变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了数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对于高中数学老师来说,数学的教学课堂将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解,课堂也不再呆板无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老师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来活跃课堂,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假如老师的每节课都是以一件趣事或者时事来开始,那么这一节课就不会让学生感到乏味,而是一节生动的知识传授与探索的课。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掘自己的天赋。

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对基础知识都理解得不是特别的透彻,更加不用说那些延伸出来的题目。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于对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的挖掘,通过学生的兴趣来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老师也应该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来主导课堂,并发挥引导的作用,将新的教学模式带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

1. 探索式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老师都将探索式教学模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这是因为探索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他们的天赋。并且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一个活跃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兴趣高涨,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探索,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实际问题,设置一连串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索和思考,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改革中成功的课堂。

2. 自主式教学模式

自主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求学生先进行知识的预习,对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标注,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以问题为课堂的切入点,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老师就这些问题进行引导。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的时候,由于之前平面几何的学习有一些基础,所以教师选用了自主式教学模式,首先概括性地向学生讲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重点,然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的知识标识出来,最后进行统一讲解,纠正他们的思维误区,达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3. 启发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除了枯燥之外,其实是效率最高的教学模式,因为高中教学知识点多,而传统授课方式可以短时间内讲解很多的知识,但是由于这样的课堂呆板无趣,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因此对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是一味地讲授,而是在讲授之中加入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在启发式教学中,老师不再平铺直叙地进行讲授,而是应该在讲授的过程中,加入转折点,引入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活跃起来。

4. 发现式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模式就是要学生动手做,在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动脑去解决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对知识更加深刻理解。例如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可以先让同学把模型做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花费的时间增加了许多,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却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智力方面带来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三、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次挑战,更是对数学老师的一次挑战,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优化课堂,对自己课后的反思等。在这些要求下,老师应该对自己进行充电,让自己对知识的把握和对课堂的把握更加的自如。

1. 對课堂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上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讲解的知识都理解吸收,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是课堂时间是非常短的,一节课仅有45分钟,而需要讲解知识则是有很多的,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要对课堂进行优化,把那些烦琐的过程变得简练,重点要突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2. 对课后自己的反思,对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中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去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后要针对这个环节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学生的适应,也是所有老师的一个探索的过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对新课程改革有很好地把控,老师也需要经验的积累,而新课程改革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要优化课堂,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有各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等。

参考文献:

[1] 张为帅.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漫谈[J].科学中国人,2015,(15):432-432.

[2] 林清波.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关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3,(1):226.

[3] 刘小辉.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J].未来英才,2014,(6):203-203.

(编辑:胡 璐)

猜你喜欢
新课程高中数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