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观察

2017-06-13 02:52侯胜金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空腹血糖糖尿病

侯胜金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联合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48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6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与糖化血清蛋白。并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结果。 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测定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结果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诊断糖尿病期间,可将检测空腹血糖与糖化血清蛋白作为敏感性指标,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067-02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代谢性紊乱[1]。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血糖,病程越久可对多系统造成损害。从临床观察中了解到,病情严重或出现应激反应时,可引发多种急性代谢性紊乱。临床诊断糖尿病时,通常检验血糖、糖化蛋白、尿糖、胰岛组织抗体以及血糖调节激素等指标。临床确诊主要是根据血糖浓度。血糖浓度有空腹血糖、随机血糖、餐后2 h血糖浓度等。临床检测,通常以空腹血糖进行测定。在空腹血糖<5.6 mmol/L或随机血糖<7.8 mmol/L,就可排除糖尿病的存在[2]。该文研究分析联合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48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6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经诊断,观察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判断标准。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20~80岁,平均年龄为(46.8±10.8)岁。对照组男22名,女14名,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43.8±7.3)岁。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该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选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清蛋白。所有研究对象在清晨保持空腹状态抽取静脉血,并将静脉血标本放置在37℃水浴中,25 min后分离血清,3 h测定。所有操作均按照试剂说明书设置。葡萄糖测定使用已糖激酶方法,糖化血清蛋白测定使用NBTMethod重点方法。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测定的结果。

1.3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数据均使用专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临床检验利用t原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测定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即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结果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症,发病率较高。由于治疗该种疾病,并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因而临床多采取防治性措施。而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临床中一道难题。为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需及时诊断,趁早治疗,有助于患者预后[3]。

受到已糖激酶与Mg2+的影响,葡萄糖就会与ATP作用产生6-磷酸葡萄糖与ADP。在内部机体环境发生变化后,所产生的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催化下促使NADPH+还原为NADPH与H+,随后6-磷酸葡萄糖就会被氧化为6-磷酸葡萄糖酸,而NADPH在340 mm的波长中保持着最大吸收峰。由此就能够根据NADPH的生成量与标本中葡萄糖的量来测定血糖量。临床诊断糖尿病的时候,就可依据血糖测定结果予以确诊。在临床治疗和监测糖尿病的过程中,血糖量是一项常用的指标。常应用于糖尿病筛查和判断血糖异常中[4]。但在临床实践中就可发现,血糖作为单项的测定标准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饮食、用药情况以及自身的身体素质、抽血时间等都会造成影响。且如患者血糖稳定性不理想,也会对测定结果构成干扰。如患者处于急性感染或外伤等应激状况的时候,高血糖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并不能作为判断糖尿病的根据。

测定糖化血清蛋白需要血清葡萄糖与白蛋白以及其他血清蛋白分子N末端的氨基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后产生的高分子酮胺结构。利用酮胺结构与碱性环境中的硝基四氮唑蓝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甲臜,其生成量与糖化血清蛋白浓度保持正比。用此种色法在540 mm,以糖化血清蛋白作为校准物测定反应中甲臜生成量,就能够获得糖化血清蛋白的浓度[5]。糖化血清蛋白是葡萄糖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与血浆中的蛋白相互结合而生成的物质。在血浆蛋白中,清蛋白的成分最为丰富。因而测定该物质就可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清蛋白的半衰期只有20 d。因此,根据糖化血清蛋白的浓度可了解2~3周的平均血糖浓度,由此就可测定短期内血糖水平的变化。此种测定方法比较适合应用于糖尿病治疗或治疗方法改变后的检测。通常情况下,如患者接受有效治疗方法后,1周左右就能够检测到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有所降低,且不会受到短时间血糖浓度的影响[6]。但是清蛋白弄虚与半衰期发生变化的时候,那么糖化血清白也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

临床诊断糖尿病的时候,通常按照这几项标准:①临床表现+随机血糖超过11.1 mmol/L(200 mg/dL)。所谓随机血糖就是1 d内的任何时间段内,不用在意上次用餐的时间。②空腹血糖(FPG)超过7.0 mmol/L(126 mg/dL)[7]。③2 hPG超过11.1 mmol/L(200 mg/dL)。只要临床诊断的时候,达到任一一项标准,测定的结果为阳性,再采用其他方法复查后就可確诊患者的病情。在此次研究活动中,使用的仪器是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与糖化血清蛋白。该种仪器设备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检测结果。对比结果发现,48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结果要高于36名健康体检者。在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部分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标结果较高,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结果并不高。研究分析,产生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空腹血糖只能判断患者某个时间糖尿病控制的情况,也就是说血糖水平是短时性的[8]。而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结果主要反映的是糖尿病患者过去2~3周血糖控制情况。在临床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只进行了空腹血糖与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并没有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但也有学者指出,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在检测糖尿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9]。临床检测糖尿病的时候,联合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和预防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提高糖尿病临床诊断的有效性,可根据临床检测与诊断的现状,联合三项指标的对比,以此才更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判断患者预后效果与治疗情况。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糖尿病期间,可将检测空腹血糖与糖化血清蛋白作为敏感性指标,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艳,杜克先,邓颖,等.糖化血红蛋白与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3419-3420.

[2] 李静.血清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1(1):61-62.

[3] 王伟超,张洁,王虹,等.社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泪液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5,13(35):4288-4292.

[4] 岑立微.孕早期体质指数、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9):3120-3122.

[5] 李瑞机,薛小生,李焕文,等.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测定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3399-3401.

[6] 郑徽,李雪松,张钰,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关系的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4):445-447.

[7] 关荣春,李亚东,丁冠文,等.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在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流变学联合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5):100-103.

[8] 孙广平,陈奕名,孟君,等.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1):97-98.

[9] 黄俊,王永红,马华兰,等.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12(1):54-56.

(收稿日期:2016-11-15)

猜你喜欢
空腹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应用操作视频指导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