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0.5%耐乐平连续腰麻用于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2017-06-13 03:28卢春雨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腰麻糖尿病

卢春雨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剂量0.5%耐乐平连续腰麻用于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下肢手术进行治疗。分为每组均占据43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采取布比卡因作为麻醉药物,实验组采取小剂量0.5%耐乐平作为麻醉药物,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实验组麻醉药物的镇痛起效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延长,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与痛觉恢复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缩短,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下肢手术的糖尿病患者而言,采取小剂量0.5%耐乐平连续腰麻的麻醉效果较为显著,镇痛效果佳,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手术;腰麻;耐乐平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095-02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8%左右[1]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外科急诊手术进行治疗,导致急诊手术的案例明显增加,另外,考虑到糖尿病患者多数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导致代谢紊乱的概率较高,手术麻醉风险加大[2],为此,如何对糖尿病手术患者采取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是医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为此,该次研究旨在分析小剂量0.5%耐乐平连续腰麻用于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到该院就诊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在所有患者入院后详细同患者讲解了该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该次实验。对所有糖尿病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常规组患者共有43例,实验组患者共有43例。常规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87岁,平均年龄(55.26±3.25)岁;13例Ⅰ型糖尿病,30例2型糖尿病;术前对血糖值进行监测,5例血糖值在7.8~8.3 mmol/L之间,32例在8.4~11.1 mmol/L之间,6例血糖值在11.1 mmol/L以上。实验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86岁,平均年龄(55.87±3.47)岁;12例Ⅰ型糖尿病,31例2型糖尿病;术前对血糖值進行监测,6例血糖值在7.8~8.3 mmol/L之间,31例在8.4~11.1 mmol/L之间,6例血糖值在11.1 mmol/L以上。将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适合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前的12 h均常规禁止进食,术前6 h禁止饮水,术前空腹血糖值均需<8.4 mmol/L。若手术耗时较短且在1 h以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11.1 mmol/L,应禁止采用胰岛素,给予适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输注;若手术耗时在1 h以上,血糖含量在11.1 mmol/L以上的患者,给予复方氯化钠注射治疗后,还需加用氯化钾、葡萄糖、胰岛素混合而成的溶液静脉滴注。另外,手术耗时<1 h的患者,应在术中再次对患者的尿糖水平、血糖含量、尿酮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对于手术耗时在1 h以上的患者,应每间隔1 h对患者上述指标值进行检查,等到患者血糖含量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将胰岛素用量适量提高,并将血糖水平控制在10 mmol/L左右。常规组采取布比卡因作为麻醉药物,实验组采取小剂量0.5%耐乐平作为麻醉药物。两组均选择L3~4椎间隙进行麻醉,实验组给予0.5 mL的0.5%耐乐平小剂量注入,常规组给予0.5 mL的0.5%布比卡因注射,速率均为0.1 mL/s。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比较组间数据差异。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镇痛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与痛觉恢复时间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麻醉药物的镇痛起效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延长,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与痛觉恢复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缩短,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该类疾病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进而容易引发糖代谢紊乱疾病,使得患者血糖增高,引发内分泌失调,伴有水电解质与蛋白质代谢异常等不良情况[3-4]。对于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通常情况下手术过程的危险性不大,主要见于各种器官病变[5],但是考虑到该类疾病患者多数合并多种系统疾病,包括青光眼、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感染疾病等[6],因此,如何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麻醉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

目前临床上关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麻醉案例在国内较为少见[7]。该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耐乐平(罗哌卡因)作为局部麻醉用药,是临床上一类长效的局部麻醉药物,可将其用于硬膜外或者其他神经的阻滞与镇痛。另有关研究显示,与相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相比,两种麻醉药物的感觉阻滞程度较为相似,但是比较两种麻醉药物的运动神经阻滞方面可知,耐乐平的运动神经阻滞效果相比布比卡因稍弱。

另外,对糖尿病下肢手术患者采取0.5%的小剂量耐乐平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后,相比布比卡因,其麻醉起效时间较慢,但是上述两种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均较佳,用药剂量均较少,术后患者身体恢复速度均较快,患者麻醉效果满意。但是比较两种药物在最大阻滞时间方面可知,耐乐平的最大阻滞时间相比布比卡因明显较长,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两种药物的药理特性与结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关学者研究表明[8],相比布比卡因,耐乐平的药物脂溶性较小,对于粗大且伴有神经鞘膜的A纤维阻滞将出现运动分离现象,且耐乐平引发的QRS间期诱发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比较同等浓度的耐乐平与布比卡因麻醉药物,前者的药物安全性更高。

该次研究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对实验组患者采取耐乐平进行麻醉,结果显示,实验组麻醉药物的镇痛起效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延长,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与痛觉恢复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缩短,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行下肢手术的糖尿病患者而言,采取小剂量0.5%耐乐平连续腰麻的麻醉效果较为显著,镇痛效果佳,可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值得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世云,姜爱芬,叶文炼,等.不同药物配伍监护麻醉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7):857.

[2] 刘文彬.50例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128.

[3] 王先凤,王金兰,胡春晖.2型糖尿病患者腔镜下手术治疗1例麻醉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3,3(3):157-158.

[4] 韩乐强.0.5%罗哌卡因与3.3%GS混合液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6029-6030.

[5] 李再武.糖尿病患者接受外科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107.

[6] 杨文强,张黎,于炎冰,等.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7):710-713.

[7] 郭伟.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1):4361-4362.

[8] 王景斌,冯英妮,陈爽姿.21例糖尿病患者外科急诊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管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5):104-105.

(收稿日期:2016-11-10)

猜你喜欢
腰麻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腰麻剖宫产效果分析
妇科患者腰麻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的应用效果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