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2017-06-13 03:36付东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小儿疗效

付东霞

[摘要] 目的 探究胰岛素泵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住院病房收治的62例I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研究组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血糖情况、炎性因子、尿酮体转阴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钾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治疗后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胰岛素泵方式与皮下注射方式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总体疗效接近。相较于皮下注射,胰岛素皮下泵入方式见效更快,低血糖发生率低,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儿;I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101-02

I型糖尿病在儿童糖尿病中比较多见,由于起病急,约有40%患儿首次就诊时会表现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症状[1]。DKA典型特点是严重的代谢紊乱,会引起小儿血糖、血糖急剧下降,进而危及生命[2]。长期临床实践表明,持续小剂量胰岛素对纠正儿童I型糖尿病DKA疗效确切,不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对疗效程度及安全性有着一定的影响[3]。该研究取胰岛素泵方式与常规皮下注射方式作为对比对象,探究胰岛素泵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合并DKA的可行性及疗效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儿童I型糖尿病合并DKA患儿,按照《实用内科学》关于DKA的相关诊断标准选入,HCO3-<15 mmol/L,pH<7.3,尿酮阳性。排除消化道出血、其他原因致酮症酸中毒患儿。研究均征得患儿监护人同意。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研究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8个月~8岁,平均(5.3±2.2)岁,糖尿病病程1~4年,平均(2.7±0.2)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5.4±2.0)岁,糖尿病病程10个月~4年,平均(2.5±0.6)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检查评估:两组患儿入院后经给予氧疗治疗,并接入心电图监测血压、心率等变化,同时先后给予电解质、血气、血糖等检查,全面评估患儿酸中毒程度,指导对症治疗。对评估为中度或重度脱水的患儿,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持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于1 h内完成注射。研究组胰岛素泵方式给药,具体操作是将胰岛素置入TRONV胰岛素泵,接入导管皮下埋针持续输注小剂量诺和短效胰岛素。待酸中毒纠正,尿酮转阴后改为基础剂量。对照组选择小剂量胰岛素0.05 U/(kg·h)静脉滴注,滴速为50~100滴/h。若患儿病情仍不稳定,可改为输液泵输入。两组均遵医嘱定期监测血糖、尿酮。

1.3 评价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钾、血钠等一般性指标变化;②比较两组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体转阴时及住院时间等情况;③随访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糖、血钾、血納等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血钾和血钠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剂量与标准剂量在改善小儿DKA血糖、血钾及血钠等指标方面疗效相当。

2.2 两组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如表2结果所示,研究组胰岛素治疗后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低血糖发生情况

研究组低血糖2例,低血糖发生率6.3%;对照组5例,发生率16.7%。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3,P<0.05)。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现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实质是一种代谢紊乱症,系体内有效胰岛素不足引起酮体浓度大量蓄积所引起[4]。作为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短时间引起血糖、血糖骤升,危及生命。从发病原因来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诱因众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等,此外过量饮食、糖尿病治疗突然中止、过度劳累等也是诱发酸中毒的重要因素。不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虽然是急性并发症,但属可预防和治愈的病症,由于其与人体胰岛素分泌偏少有直接的关系,通过注射胰岛素相关药物一般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目的。

胰岛素泵方式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合并DKA的临床疗效以往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主要采取尽快补液以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症状,待病情平稳后给予胰岛素静脉注射或泵入。补液目的是迅速改善肾功能,促进中毒物质随尿液排出;给予胰岛素治疗则是有效减低血糖,加速胰岛素依赖性组织恢复吸收利用胰岛素作用,预防低血糖发生,维持血钾平衡[5]。不过,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不同的给药方式对治疗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目前针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已从大剂量的胰岛素逐渐转为小剂量胰岛素,给药方式也有静脉滴注和静脉泵入等[6]。常规补液配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更利于促进胰岛素发挥降血糖的功效,同时使血糖下降速度保持缓慢平稳,进而预防低血糖发生,同时还能促进细胞外钾离子游离至细胞内,降低血钾浓度。有研究发现,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采取小剂量胰岛素不仅能合理调节血糖水平,而且小剂量[0.05 U/(kg·h)]的浓度更利于与其受体充分结合抑制机体肝糖原、脂肪组织分解及酮体合成。该组资料显示,两组治疗后血钾、血糖和血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泵入小剂量胰岛素对改善高血糖、高血酮症有良好的效果。不过,无论是血糖、血钾等指标,还是炎性因子指标,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方面总体疗效相当。值得注意的是,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剂量胰岛素泵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学灵.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的疗效比较[J]. 中国药业,2015(17):125-126.

[2] 谢丽,塔依尔江,吐尔逊. 两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3, 34(31): 6511-6512.

[3] 虞雅云,蔡俊亮. 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1): 63-66.

[4] 马玉红,白福瑞. 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内科,2015,10(3): 315-317.

[5] 冯之静. 胰岛素泵与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149-150.

[6] 董瑾,赵彦,黄乐.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天津医药,2015(8):889-891.

(收稿日期:2016-11-23)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小儿疗效
夜盗小儿(下)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