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疼痛以及依从性影响研究

2017-06-13 04:50宋晓红张健千春花刘春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依从性糖尿病

宋晓红++张健++千春花++刘春玲++薛竹宏++曹睿

[摘要] 目的 探究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的疼痛以及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之间,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患者优化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以及常规的指尖血糖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的对比、对检测血糖的依从性对比以及对采血检测流程的满意程度等。结果 轻度疼痛,中度以及重度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依从患者(χ2=11.263,P=0.000),部分依从患者以及不依从患者(χ2=12.052、12.514,P=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流程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16.94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针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和对流程优化的满意程度,同时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人为关怀,是实现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指尖血糖检测;血糖监测;糖尿病;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153-02

近几年,临床上常规应用便携式血糖仪对患者进行指尖血糖监测,由于指尖神经末梢分布较为密集,常规采血穿刺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1-2],如何最大程度上减少采血时患者的疼痛感以及提高依从性,对临床测量血糖有着极大意义[3],该研究通过优化指尖血糖检测流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之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0例,其中男197例,女203例,年龄44~6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0例,男性101例,女性99例,平均年龄(55.34±11.73)岁,指尖血糖每日测量(4.75±1.26)次;对照组200例,男性96例,女性104例,平均年龄(54.92±12.748)岁,指尖血糖每日测量(4.68±1.41)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每日血糖测量次数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该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指尖血糖检测,医护人员在准确核对患者的信息后,随机选择患者手指使用75%的乙醇溶液进行指尖清毒,然后选取一次性采血针实施90°穿刺,在远端轻压指尖,带血液自然流出后,排除第一滴血,将第二滴血液收入测试垫内,应用干棉签压迫指尖进行止血,最后读取检测数值[4]。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指尖血糖监测的流程优化:①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学习相关指尖血糖监测疼痛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疼痛原因以及疼痛后果,增加医护人员对指尖血糖监测的疼痛认识,增强减轻患者疼痛的意识;②医护人员需评估患者指尖的皮肤厚度,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进针力度和角度,常规进针角度选择60°~80°之间;③优先选取患者的无名指指侧进行穿刺、采血;④护理人员要制定检测手指轮换表,记录每名患者的每个手指的轮转记录,将手指的尺侧和桡侧均作为采血、穿刺点,采血后需在手指轮换表中打对勾,做到采血部位依次有序;⑤采血针要选市场上最小直径和长度的,型号为28G×1.8 mm;⑥在采血时,可以按压指关节的方法暂时阻断神经的疼痛传导;⑦医护人员需要正确的指引患者的按压方法,轻按局部,不可以揉搓。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使患者在自己的疼痛感在标有疼痛程度的线上标记点,对应的点则为最终的疼痛分得分。分数值的范围在0~10分之间,患者得分在1~3分之间,判定为轻度疼痛;得分在4~6分之间,判定为中度疼痛;得分在7~10分之间,判定为重度疼痛。满意度:采用该科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采手指的选择、血时疼痛、采血力度、健康教育、穿刺角度、护理人员的沟通等等,满分为100分[5]。依从性评价[6]: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主要包括患者自我测量血压、保持心情愉快、遵从医嘱、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健康合理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采血时积极配合等。上述项目均完成,临床判定完全依从;上述指标达到3~7项时,临床判定为部分依从;上述指标不足3项,则判定为不依从。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患者的满意度得分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依从性等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的对比情况

如表1所示:实验组轻度疼痛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χ2=9.241,P=0.001),而中度以及重度疼痛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χ2=9.862、7.263,P=0.001、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检测血糖的依从性对比

如表2所示:实验组完全依从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χ2=11.263,P=0.000),实验组部分依從的患者以及不依从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χ2=12.052、12.514,P=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对采血检测流程的满意程度对比情况

如表3所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流程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90±5.047)分,99.38±1.93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16.94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该研究针对指尖血糖检测的流程进行了诸多方面的优化,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让其了解指尖血糖检测引起疼痛感的原因和结果,需要掌握减轻患者疼痛感的技能,如:在采血前需要使患者进行温水泡手,保持手部清洁,指尖循环良好,保证采血时血量充足,确保一次采集成;在常规消毒后,需要等到乙醇溶液干后,否则剩余的乙醇溶液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制定不同角度的进针,常规采用60°~80°采血角度,可以保证采血的成功率[8],也可以降低了穿刺的深度;采血时揉搓指间关节的方法,可以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减轻疼痛感;在采集血时需要依次轮换手指,依次有序的进行采集,若是频繁的在同一手指反复采血,会造成局部皮肤瘀血,血液循环不佳,增加疼痛感,影响血糖水平。

结果表1显示了两组糖尿病患者经过不同指尖血糖检测方式后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在采血时的疼痛程度,分散了患者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了血糖测量的准确性;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降低了患者的疼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有助于更好的监测血糖水平;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流程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了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使患者对血糖监测的满意度提高,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病情,体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针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和对流程优化的满意程度,同时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人为关怀,是实现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璐,金晓燕,王群.糖尿病患者血糖仪持有及血糖监测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4(7):20-21.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的防治指南(2010年版)[J].2012,20(1):1-36.

[3] 毛志红.血糖检测中采血针深度与疼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2(10):2695-2596.

[4] 刘美华.研究整体护理对改善糖尿病指尖血糖监测患者疼痛的影响[J].临床监护,2015,5(56):236-237.

[5] 孙丽凯,周雁琼,鲁先娥.糖尿病患者指尖血糖检测流程的优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5(31):60-61.

[6] 洪珍珍,吴捷娣,刘海辉.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管多普勒检查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 23(30):195-196.

[7] 曹瑛,薛耀明,沈洁,等.糖尿病痛性神经病患者疼痛程度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J].2013,29(10):2104-2105.

[8] 杨丽芳.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J].2015,22(11):30-31.

(收稿日期:2016-11-22)

猜你喜欢
依从性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药学服务与用药依从性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