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配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2017-06-13 05:32颜爱美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贝那普利糖尿病肾病缬沙坦

颜爱美

[摘要] 目的 探析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予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其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针对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选择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4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单一的缬沙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内那普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95.38±2.15)mmHg、尿氮素(52.32±10.05)μmol/L、24 h尿蛋白(95.56±7.87)mg/24 h、空腹血糖(5.20±1.11)mmol/L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血压(100.70±2.56)mmHg、尿氮素(64.23±10.56)μmol/L、24 h尿蛋白(153.26±7.20)mg/24 h、空腹血糖(6.67±1.20)mmol/L,且其治疗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69.05%,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33.33%;所有观察指标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予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各项指标,而且还可以提高其治疗的有效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贝那普利;缬沙坦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185-0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为严重的合并症之一,在我国具有极高的病发率,且于近年来逐渐呈上升现象,主要是由患者的代谢系统出现紊乱,进而导致肾小球出现硬化、尿蛋白含量出现异常而引起,以高血压、蛋白尿以及多饮多食、皮肤瘙痒等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征,不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引起微血管疾病,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因而应引起临床的重视进而有效控制[1]。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是临床上常见且口碑佳的两种药物,均可作用于糖尿病肾病,但是为了进一步分析其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该研究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析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单一与联合的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选择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4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有42例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2],且在其排泄的尿液中发现尿白蛋白量在30~300 mg范围内。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17例,年龄在33~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8±0.13)岁,体重在49.25~73.10 kg之间,平均体重为(56.21±0.02)kg;而观察组中的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在34~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5±0.10)岁,体重在49.40~73 kg之间,平均体重为(56.11±0.10)kg;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予以降糖、降脂以及其他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单一的缬沙坦(国藥准字H20030776)进行治疗:口服,1次/d,1粒/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内那普利(国药准字H20000292)进行治疗:口服,1次/d,10 mg/次。两组患者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血压、尿氮素、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观察指标,其中血压、尿氮素、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的变化情况均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记录结果进行判定;而治疗的总有效性的判定为:显效:患者的临床不适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状态;有效:患者的临床不适感、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大幅度改善,明显好转,各项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无效:均未达到上述要求;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有:咳嗽、头晕、下肢酸痛或其他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梳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予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是对照组治疗后的改善情况均劣于观察组,且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性的比较

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观察组高,且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病因,临床上将降压、降低蛋白尿含量等作为其主要的治疗方向,而又因为考虑到该病症多发人群(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各项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承受能力差等,将其治疗的安全性也纳入其中[3]。临床上虽然有多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但是其疗效较为突出的有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因而促使不少学者对这两种药物展开研究,发现虽然这两种药物均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也具有可观的疗效,但是却均未达到理想的要求;此外,在对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分析上,很少有人报道,因而促使笔者倾向于进一步探析。缬沙坦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高度的自我选择性,可在AT1受体的介导中抑制肾上腺球细胞所释放的醛固醇,且无任何的激动作用;在口服后可快速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进而产生良好的降压效果,且对心脏的收缩功能、心率没有任何的明显影响作用,完全符合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向;但是由于其使用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4]。而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在被吸收后快速水解为贝那普利拉,进而发挥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条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介导作用,进而提高血管的收缩作用;其次,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方面;虽然在作用发挥时间上较其它药品慢,但是其所发挥的作用维持时间尤为可观;对于晚期的肾脏病患者,该药品也同样发挥着降压、降尿蛋白含量的作用,因而具有其它药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5]。两种药物在联合使用下,不仅增强了其治疗的靶向性——降压、将蛋白尿含量等,而且安全性也被提高,因而疗效更为可观。该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尿氮素、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所有观察指标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予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各项指标,而且还可以提高其治疗的有效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云萍.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36):98.

[2] 李智峰.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6,13(7):134-135.

[3] 谢茹.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96-97.

[4] 朱立新.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485-486.

[5] 申筠.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10):102.

(收稿日期:2017-01-16)

猜你喜欢
贝那普利糖尿病肾病缬沙坦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探讨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疗效观察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