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中提升家园有效互动合作的策略

2017-06-14 03:01黄志华
黑河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亲子活动家园有效性

黄志华

[摘要]“亲子活动”是家园互动合作的一种教育活动方式,长期以来因家园双方对于“亲子活动”的认识不足,导致在活动中家园互动合作出现片面化、形式化以及缺乏互动深度和广度等问题。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于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分析影响家园互动合作在“亲子活动”中的有效性的原因,提高家长参与兴趣、利用家长资源、加强对家长的指导,才能促进“亲子活动”中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亲子活动;家园;互动合作;有效性

长期以来幼儿园主动组织而家长被动配合的单向式的“亲子活动”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等诸多问题。“亲子活动”中家园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合作。“亲子活动”作为家园合作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是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应利用“亲子活动”这样的教育形式来改善家长的育儿观念,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园共育。

一、亲子活动中影响家园有效互动的原因

1.家园双方对“亲子活动”的认识缺乏共识

一方面,家长不了解“亲子活动”的实际意义,他们认为“亲子活动”是幼儿园的事情,去参加和观看就是对幼儿园的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活动流于形式,怕麻烦、怕出乱子,教师从活动的策划到组织全程包办,从而使“亲子活动”中的家园互动合作出现形式化、单向性的现状。

2.家长对于“亲子活动”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互动交往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幼儿园单向组织的“亲子活动”让家长误以为这就是幼儿园开展的一项活动,很多家长会以“工作忙没时间参加”或“家里有人去就行”而让爷爷奶奶代替参加。这就违背了开展“亲子活动”的初衷,也反映出了家长对于“亲子活动”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

3.亲子活动中的主体不明确

“亲子活动”是一种多主体的教育活动,它需要教师、幼儿和家长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活动中,教师与家长相互为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另外,家长是游戏的参与者,家长与幼儿在活动中是平等的游戏伙伴关系。然而,许多家长并不清楚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家长、教师和幼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活动中家长作为一个旁观者,要么袖手旁观孩子的游戏,要么撇开孩子亲自动手包办代替,亲子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互动与合作。

4.家园活动在“亲子活动”中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亲子活动”中,存在着教师通知家长参加活动的单向式互动,而缺少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合作。教师对家长的互动多倾向于普遍性问题的指导,忽视特殊个例的指导。家长只单纯参加活动的开展而极少参与活动方案的设计、准备以及活动后期的分析与讨论,整个活动不能生成有效的、深入的教育研究。家园之间的联系,重视静态联系忽视动态联系,教师一般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家长活动的开展,而缺乏组织群组讨论、实地调查等动态有效的家园联系。

二、“亲子活动”中家园互动合作策略

1.加强宣传与交流,提高家长参与兴趣

积极调研,了解家长需求。在开学初我们利用家访时间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分发“家园互动合作意向”的问卷调查表。了解家长对于“亲子活动”的认识、家长的职业以及特长爱好、家长参与策划组织“亲子活动”的兴趣,全面掌握家长资源及家长对于“亲子活动”的需求。

多途径传递最新亲子消息,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价值的认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家园互动专栏展示亲子活动照片,让家长及时了解活动动态;或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在专栏提供相关的指导资料供家长学习借鉴。创建家长委员会、家长微信群,把家长们组成一个团队,结合每次活动的开展引导家长与家长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促进家长对“亲子活动”认识以及积极参与的意愿。家园团队的建立不仅进一步密切了教师与家长间的联系,深化了家园同步教育的步伐。同时,也为家长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促进了家长间的相互学习与相互交流。

2.共同设计,提高家长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些家长还有特长与爱好,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重视家长资源的利用与挖掘,主动与家长沟通,获取家长的支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发揮家长资源的优势,保持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

在每次开展活动之前,我们就将活动的主题与活动的目标向家长公布,邀请家长参与设计活动方案。有的家长擅长策划活动内容,有的家长有时间帮忙准备活动的材料,还有的家长参与布置活动的环境。如“参观小学”这个亲子活动,就是由班里的几个小学教师家长参与设计、筹备与组织的。这几位家长进行专业的指导,这次活动带动了班里所有的家长重视起“幼小衔接”。这种变家长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的作法,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和支持者。

3.互动指导,提高互动有效性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组织的引导者,还应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合作者。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幼儿,教师都应该多给予帮助和指导。针对亲子互动,教师的指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案例指导。班级里建立微信群,组成家长团队,老师可以把其它幼儿园成功的亲子活动案例上传在微信群中,让家长们去学习借鉴。教师也可将活动中观察到的父母指导孩子的一些好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分析其中一些科学的观念及方法,以此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活动中指导。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家长可直接观摩学习老师指导孩子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活动当天针对活动内容向家长提出互动的要点,同时教师也在适当的时机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与家长及时的交流,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或直接告诉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完成游戏。在互动中也可以提供表格,让家长借助表格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与同伴的交流、对游戏的兴趣、动手操作的情况。过后,教师通过查阅记录表,了解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见解,从而指导家长更有效参与活动。

个别性指导。在亲子互动中,也存在着个别差异。针对个别家长的情况,教师可个别指导父母应该怎样去做。如在做感恩节贺卡时,有的家长在一旁做得起劲,孩子呢就只好在一旁看着,这时教师就该走过去提醒:“宝贝可以帮忙做什么呢?和爸爸一起动动手吧!”这样的话语就是提醒爸爸应该和孩子一起互动共同完成任务。教师针对活动中看到的个别问题,与家长进行个别的交流与指导,让家长在以后的互动中更好地参与活动。

总结性的指导。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观察加以归纳和总结,回顾活动中指导的方法以及不足之处。如“你对今天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形式满意吗?今后您在引导孩子阅读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互动指导,是活动与指导的相融合。教师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在活动中获得了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从而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一项多层面、多元化的教育活动,需要家庭、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方能奏效,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以“亲子活动”为抓手,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密切家长、教师和幼儿三方的互动合作,提升家园互动合作的有效性,共同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幼萍.大型户外亲子活动与提高婴幼儿家长教养水平[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2).

[2]何秀英.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价值的思考[J].教育书刊,2005,(07).

[3]左本琴,周平.家长选择民办亲子园的原因及其评价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1).

[4]杨丽.巧用亲子活动培养0~3岁宝宝注意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03).

[5]李莉.农村0~3岁婴幼儿亲子活动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6).

[6]周洁.开展亲子活动 增强小学生德育实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3).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亲子活动家园有效性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绿家园
浅谈开展亲子活动在校外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亲子活动在幼儿园应用中的不足及应对策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