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80”后和“90”后孝道观的差异与教育策略研究

2017-06-14 02:31郭金飞严晓琪
报刊荟萃(上)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差异传统

郭金飞+严晓琪

摘要:孝道,是东方灿烂的文化遗产,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伦理道德观念里最核心的部分。时代在变迁,传统孝道和新时期孝道的差异不断加深,在这种形势下,涌现一大批研究孝道问题的学者,通过他们的研究,我们也能发现80后和90后孝道的差异并且寻找合适的应对策略,本文通过对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孝道的现代价值、社会转型时期“80后”、“90后”的孝道观、以及应对策略等5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创新研究思路,对比80后和90后孝道的差异,找出解决孝道差异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孝道;80后孝道观;90后孝道观;教育策略;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社会转型是一个有特定含意的社会学术语,通常是指社会结构发生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从愚昧时代到文明时代过渡的特殊时期。(郑杭生,1996)具体到中国的社会转型,则是指1978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这既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和世俗化的过程。社会转型不仅影响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模式,使个人带有转型时代的烙印。而且,在更深的层面上社会转型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判断和理性选择,最终引起人们思想道德观念领域里的深刻变化。

对孝道的内涵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他们当中有很多对孝道的解释和分析都是从中国的古典文献中找到的。比如郑心灵的《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探微》认为,“‘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事奉和奉养父母。而且他把孝道从敬养层面上来看,分成了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追念这六个方面”肖群忠则认为,孝道不仅是善事父母基本的规范,而且孝道扩大到了立身、事君、处世的泛化规范。综合以上看法,本文把传统孝道的内容总结为以下三点:爱亲、亲亲的心理;养亲、敬亲的表现;尊亲、荣亲的行为。

研究孝道的现代价值的学者有很多,2003年徐向群从社会发展角度论述孝道的现代价值,首先,它的伦理价值在于:①传统孝道精华部分是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纽带,它有利于培养和谐社会;培养和实践孝道有利于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③它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减少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泛滥。其次,其政治价值在于:帮助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兴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助于发扬爱国主义。最后其哲学价值在于:优秀的传统孝道启示我们要珍视生命。它体现了中国人珍惜现世生命的哲学意识。不仅孝敬父母,而且要重视父母及他们现实生命并且努力保护之。总之,传统孝道思想不仅仅是一个伦理观念,实际上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政治、文化和思想走向。本文认为,孝道的现代价值要从对传统孝道与新时期的孝道的差异中找到重点,孝道文化应该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精神,社会转型时期的孝道文化对缓和代际冲突,促进家庭和谐,解决家庭养老、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转型时期“80后”、“90后”的孝道观

1.“80后”孝道观的研究

刘志娜在《传统与现实之间:80后的孝道观差异》一文中提出,80后的孝道观主要有以下特征:孝道的内涵更加丰富,他们体谅父母的心情,关心父母的心理状态,体恤父母的内心世界,如在善事父母的观点上,“80后”认为应该抽时间多陪伴父母,适当的安排外出旅游;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带父母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等。注重“事生”,注重对老人的“事生”简化对老人“事死”。转变陈旧观念,树立“厚生薄死”、火葬代土葬和文明祭祀的新观念。有独立的事业观,他们认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自己选择的事业以及自己的想要生活方式都应该根据自己本人的特长和兴趣来决定,父母不决定自己的事业,生活,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男女义务平等。在传统封建社会中,存在强烈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和行为,养儿子是用来传宗接代的,女儿是外家人。但“80后”认为,男女是平等的,都同样要在社会和家庭中承担一样的责任,所以儿女同样孝顺父母,赡养父母。“80后”普遍认为,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男女没有性别区分。

2.“90”后孝道观的研究

那么“90后”的孝道观又有什么不同呢,刘晓红通过对上海四所初中778名关于孝道认知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90”后青少年在传统孝道观上表现出传承与扬弃态度分明的整体特征。其中,传统美德仍然占主流,整体上呈现双向互益性特征;孝道观中增加了自我选择成分,留后防老观念淡化;在人口统计学方面,青少年孝道观在性别、年级、学习成绩问有显著差异。(传承与扬弃共存——对“90后”青少年的孝道观的调查研究,刘晓红,2009)。说明“90后”的孝道觀与中国传统孝道观相比,已经有了传承与扬弃,但是由于时间和地域限制,该研究仍然有很大局限性。

3.“80”后和“90”后孝道观的不同

从80后和90后的孝道观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孝道观发生了一些根本上的变化:第一,更加注重自我选择成分,不再盲目顺从父母;第二,对养老敬老的目的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前的留后防老转变为敬亲爱亲;第三,对父母的孝顺,从注重物质养老,转变为注重精神孝顺,让父母开心。

三、孝道代际差异的应对策略

1.“80”后孝道的教育对策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2007,张莉的论文《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她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孝道现状,提出下列教育对策。

首先,学校教育。一种道德观念的提倡和养成,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依靠教育。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当前青年大学生的孝道教育。

其次,家庭协同。现代国民教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上,家庭教育都具有其它两种教育不能替代的优势。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孝道教育。

最后,社会参与。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孝道教育,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通过社会的规范、倡导、鼓励,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学校再具体地实施,家庭更加注重配合,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孝道。

2.“90”后大学生孝道的教育对策

根据2014年,刘琳靖的《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研究》的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孝道的教育对策。

首先,加强高校的孝道教育。对个人进行道德养成方面的教育是促使个人道德观念形成的根本方法。高等学校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特别是高校的“两课”教育对大学生德育教育起到了主渠道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孝道意识养成中的作用,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因此要从下面这个几个方面入手。加大孝道教育力度;改进孝道教育方式;丰富完善孝道教育内容;构建孝道教育信息化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等。

其次,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教育就要从这几个方面着重加强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念;选择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做子女孝道教育的模范;引導和培养孩子孝道实践;消除代际隔阂等等。

再次,优化社会环境。洛克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一切道德都是后天习得。环境随时随地都对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良好的孝道教育环境可以是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强化自身的孝道意识,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营造一种良好的孝道学习环境。因此从这几个方面论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孝道制度化建设;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

最后,强化大学生自身孝道教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体现了子女孝敬父母的强烈愿望,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生只有强化自身孝道教育,身体力行,加之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氛围,才能做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人。因此从这几个方面论述:提升孝道意识;注重孝道实践;及时尽孝道。

从以上两位作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针对90后的孝道研究还比较少,并且两位作者都从社会不同角度提出孝道建设的研究方法,综上所述,本文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80年代和90年代孝道的代际差异,给出心理学领域的建设性措施。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孝道的现代价值、社会转型时期“80后”“90后”的孝道观、以及应对策略等5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创新研究思路,对比80后和90后孝道的差异,找出解决孝道差异的应对策略,但是,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大学生群体的孝道研究中,这可能与被试群体的特殊性与易得性有关,因此我们可以从本文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不同年代孝道的代际差异,给出心理学领域的建设性措施。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差异传统
聚力铸造基层治理的“数字底座”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少年力斗传统
《双城记》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