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比较

2017-06-15 09:32林旭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3期

林旭强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例腹股沟疝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修补,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为(9.55±5.28)h,

平均手术时间为(9.60±0.28)min, 平均住院时间(4.00±1.5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10±9.82)h、(20.50±

3.55)min、(5.00±2.00)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 低于对照组的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术式相比,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中, 手术创伤小, 术中出血量少, 治疗时间短, 不良反应少, 优点突出, 在临床治疗腹股沟疝中具有理想的疗效。

【关键词】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术式;腹股沟斜疝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1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surgical effects by laparoscopic 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 and traditional ope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00 children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operation for repair,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 Comparison was made on operation indexes and complications condi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intestine peristalsis recovery time as (9.55±5.28) h, mean operation time as (9.60±0.28) min, and mean hospital stay time as (4.00±1.50) d, which were all obviously shorter than (25.10±9.82) h, (20.50±3.55) min and (5.00±2.00) 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2% than 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operation, implement of laparoscopic 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 in treating inguinal hernia shows remarkable advantages of small operation wound, low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short treatment time, and few adverse reactions. It contains ideal curative effect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

【Key words】 Laparoscopic 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 Traditional operation;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腹股溝疝属于临床常见的多发病, 发病率高, 由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合所致, 腹股沟管壁无缺损。目前临床治疗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开放手术, 另一种是腹腔镜微创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对比, 损伤小、复发率低, 并且可以有效探查对侧是否存在隐匿疝, 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本研究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术式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 并且予以对比,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 其中男160例, 女40例;年龄最小5个月, 最大12岁, 平均年龄(3.5±2.8)岁。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80例, 女20例, 年龄最小5个月, 最大12岁, 平均年龄(3.0±3.0)岁。对照组中男80例, 女20例, 年龄最小5个月, 最大12岁, 平均年龄(3.1±3.0)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疝囊高位结扎。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 以右手示指从患侧阴囊往上方探及外环口, 在体表定位环口的位置。以该位置为中心, 沿着皮纹进行横行切口, 长度为1~2 cm, 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分离后, 使用止血钳对组织进行分离, 一直到达外环, 寻找到精索, 剪开筋膜, 钝性分开提睾肌和筋膜, 找到疝囊。使用止血钳提起疝囊, 轻轻游离疝囊, 依次剪开远端疝囊和近端砂囊颈部。使用可吸收线缝合与结扎。不剥离远端疝囊。止血处理后, 向下牵拉睾丸, 复位。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创口。

1. 2. 2 观察组患儿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将患儿全身麻醉, 采取平卧位接受手术, 铺上无菌巾, 脐上缘切开5 mm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 压力控制为6~1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头低脚低, 倾斜20°, 使用套管针在脐部穿刺, 置入腹腔镜, 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使用带线疝针进行刺入, 沿着顺时针在内环口12点位置进行腹膜外潜行, 6点位置穿入腹腔, 在腹腔内形成线圈, 退针。让腹腔镜穿过线圈, 挑起线圈, 退出疝针。再使用带线疝针穿刺原来的穿刺点, 沿着逆时针12点方向腹膜外间隙潜行, 6点位置穿入腹腔。退针, 结扎关闭内环口, 退出手术器械, 排尽腹腔内的气体。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指标 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为(9.55±5.28)h, 平均手术时间为(9.60±0.28)min, 平均住院时间(4.00±1.5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10±9.82)h、(20.50±3.55)min、(5.00±2.00)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儿无一例肺部感染, 发生切口感染1例, 粘连复发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 对照组患儿发生肺部感染3例, 切口感染3例, 粘连复发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通过单纯内环口高位结扎手术则能够有效地闭合疝囊, 不需要进行腹股沟管壁的固定操作。和传统术式相比,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如手术创伤小, 瘢痕不明显, 手术时间短, 并发症少, 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准度, 有利于避免对输精管、腹壁下动脉和精索血管造成损伤[2]。具体如下:①手术创伤小, 术后瘢痕不明显。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只需要在肚脐轮位置进行隐蔽的小切口, 而传统手术则需要对腹股沟管进行解剖, 给精索和提睾肌造成一定的损伤;②手术时间短, 恢复快。腹腔镜手术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短,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 有利于术后的恢复;③腹腔镜应用于手术中, 能够有利于发现双侧疝和对侧隐匿型疝囊[3]。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双侧疝, 一般需要两个手术切口, 而腹腔镜手术仅需一个小切口(0.1 cm), 大大的减小手术创伤, 有利于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 并且促进术后恢复[4]。由此可见,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优点突出, 具有传统手术难以取代的优势, 并且在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必须满足以下适应证才可以进行手术:确诊为腹股沟疝患儿, 但不伴有腹股沟管壁缺损或腹股沟管壁薄弱, 年龄≥1岁及≤15岁。对于<1岁患儿可将手术年龄提前至1岁内。其手术禁忌证包括如下:嵌顿疝囊者难以通过手法复位;过去腹部手术史并且伴随腹部粘连;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等[5]。

综上所述, 与传统术式相比,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中, 手术创伤小, 术中出血量少, 治疗时间短, 不良反应少, 在临床治疗腹股沟疝中具有理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丁善衡. 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因素探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3):304-306.

[2] 朱德淼, 李锦成.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研究. 重庆医学, 2012, 41(3):293-294.

[3] 曹朴, 孟镔, 易永祥, 等. 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 23(4):345-348.

[4] 唐忠斌, 赵艾君, 戴耀华.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比研究.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1):41-43.

[5] 唐羿, 宋辉. 改良Lichtenstein疝修補术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 20(1):48-49.

[收稿日期: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