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胃肠穿孔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7-06-15 19:58黄春荣罗思娟高坤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3期
关键词:超声诊断临床效果

黄春荣+罗思娟+高坤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外伤性胃肠穿孔患者于临床给予超声诊断后获得的效果。方法 70例外伤性胃肠穿孔患者, 临床在准备实施手术操作之前, 依据手术需求展开超声检测工作(观察组)以及展开X线检查工作(对照组);最终对超声定位诊断率以及检出率等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定位诊断率为82.86%(58/70), 外伤性胃肠穿孔检出率为85.71%(60/70), 腹腔积液检出率为64.29%(45/70), 腹腔包块检出率为50.00%(35/70);对照组无法实施定位诊断, 外伤性胃肠穿孔检出率为70.00%(49/70), 腹腔积液检出率为47.14%(33/70), 腹腔包块检出率为32.86%(23/70)。观察组患者超声定位诊断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外伤性胃穿孔患者于临床给予超声检测干预, 最终获得的超声定位诊断率较高, 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胃肠道穿孔疾病诊断效果。

【关键词】 外伤性胃穿孔;超声诊断;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31

在医院众多急腹症类型中, 以外伤性胃肠穿孔的出现较为普遍, 疾病形成原因主要因为患者出现了刀刺伤、坠落伤以及碰撞挤压伤等情况导致[1]。为了研究有效方法对外伤性胃肠穿孔疾病加以诊断, 将本院收治的外伤性胃肠穿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于临床对其有效展开超声诊断, 最终获得显著的超声定位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外伤性胃肠穿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其中女31例, 男39例;年龄25~62岁, 平均年龄为(55.39±10.10)岁;疾病症状:出现上腹部严重疼痛、烧灼样疼痛以及持续性刀割样疼痛等, 并且往往合并表现出腹胀症状以及出汗症状。所有患者于临床呈现出急性病容的现象。其中高处坠落伤导致胃肠穿孔的患者15例, 因为车祸意外伤导致胃穿孔的患者33例, 因为刀刺伤导致胃肠穿孔的患者10例, 因为棍棒等钝器伤导致胃肠穿孔的患者12例。

1. 2 方法 临床在准备实施手术操作之前, 依据手术需求展开超声检测工作(观察组)以及展开X线检查工作(对照组);临床对于所有外伤性胃肠穿孔患者, 于临床合理选择高分辨率实时超声诊断仪展开疾病的超声诊断。主要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针对所有外伤性胃肠穿孔患者的胃肠道展开探测工作, 主要利用凸阵探头对所有外伤性胃肠穿孔患者的腹腔实施检测。对探头频率进行合理调整, 保证在3.5~10.0 MHz, 其中3.5~5.0 MHz最为普遍[2]。临床需要在对患者实施X线造影检测之前展开胃肠道超声检查工作, 防止因为造影剂的影响, 使得胃肠道超声检查结果出现了诊断误差的现象。在对所有外伤性胃肠穿孔患者实施临床检测过程中, 主要依据患者的疾病表现, 选择合理体位展开对应的检查操作[3]。在对患者的全腹部进行检查过程中, 需要明确患者的腹腔位置、患者的脾脏间隙位置以及患者的肝脏位置等是否表现出气体以及包块等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定位诊断率为82.86%(58/70), 外伤性胃肠穿孔检出率为85.71%(60/70), 腹腔积液检出率为64.29%(45/70), 腹腔包块检出率为50.00%(35/70);对照组无法实施定位诊断, 外伤性胃肠穿孔检出率为70.00%(49/70);腹腔积液检出率为47.14%(33/70), 腹腔包块检出率为32.86%(23/70)。观察组患者超声定位诊断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外伤性胃肠道穿孔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种急腹症, 其呈现出的疾病特点主要体现为疾病情况严重、发病突然以及疾病变化迅速的特点, 临床需要选择对应方法加以有效干预。通常于患者十二指肠球部前壁位置以及患者胃小弯位置较易表现出胃肠穿孔的情况[4]。患者在表现出胃肠穿孔的情况后, 会导致于腹腔中表现出酸性胃内容物流入的情况, 从而使得患者会突然表现出严重的上腹部疼痛症状, 并且呈现出刀割样疼痛的特点, 并且逐渐向全腹进行蔓延, 患者的腹式呼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弱, 直至消失, 出现了全腹压痛的情况, 于患者的穿孔位置表现出最为强烈的压痛感。通过对患者实施听诊检查, 会发现患者的肠鸣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弱, 直至消失。临床对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 会发现患者的腹腔表现出游离气体的情况, 此外患者出现了腹腔包块的情况以及出现了腹腔积液的情况[5]。胃肠道属于一种空腔脏器, 往往因为气体因素的影响, 使得在实施超声检查的过程中, 于体表位置无法获得清晰的声像图, 对此临床在实施胃肠道疾病诊断的过程中, 主要选择胃镜检查的方法以及选择X线检查的方法。近几年, 伴随着胃肠声学造影术与超声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得胃肠道疾病的诊断范围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拓宽。通过对患者实施超声检查, 针对患者胃肠壁表现出的层次结构可以加以有效明确, 针对患者的病变位置可以進行有效估量, 从而针对周围器官是否表现出转移的情况可以加以有效了解, 从而针对胃镜检查以及X线检查的局限可以加以有效弥补。对本次研究结果加以分析发现, 观察组定位诊断率为82.86%(58/70), 外伤性胃肠穿孔检出率为85.71%(60/70), 腹腔积液检出率为64.29%(45/70), 腹腔包块检出率为50.00%(35/70);对照组无法实施定位诊断, 外伤性胃肠穿孔检出率为70.00%(49/70);腹腔积液检出率为47.14%(33/70), 腹腔包块检出率为32.86%(23/70)。观察组患者超声定位诊断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证明对外伤性胃肠穿孔患者实施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临床对外伤性胃肠穿孔患者实施疾病诊断过程中, 有效选择超声诊断方法, 可以获得显著的定位效果以及腹部透视效果, 最终为外伤性胃肠穿孔患者治疗方案的针对性研究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宝强. 外伤性胃肠穿孔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系统医学, 2016, 9(7):97-99.

[2] 万梅. 外伤性胃肠穿孔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北方药学, 2014, 11(4):132-133.

[3] 赵亮, 王亚静, 林梅. 螺旋CT在诊断外伤性胃肠穿孔中的应用. 实用医技杂志, 2013, 7(23):3072-3073.

[4] 胡建群, 陆晓婕, 王剑翔, 等. 超声诊断638例急腹症的临床分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0(3):242-244.

[5] 王媚瑜, 王绍文. 超声诊断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合并急性胃穿孔1例.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 12(1):38.

[收稿日期:2017-03-06]

猜你喜欢
超声诊断临床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阑尾直径的ROC曲线分析
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