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综述

2017-06-15 06:30罗婷唐七元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5期
关键词:词汇建议

罗婷+唐七元

摘 要:广西的汉语方言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粤语、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及闽语。近三十年来,广西汉语方言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语音和语法方面,词汇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文拟对近三十年广西汉语方言词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介绍,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利于对广西汉语方言词汇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广西汉语方言 词汇 建议

广西方言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由于广西的汉族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他们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方言土语又与当地其他民族语言相互影响交融,所以使今天的广西汉语方言呈现错综复杂的格局,计有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平话、湘语、闽语六种。”[1]广西境内的六大汉语方言为词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近三十年,广西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重视,并涌现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研究成果

纵观近三十年广西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单点方言词汇的描写、语言接触视角下的词汇比较及词汇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一)单点方言词汇的描写研究

广西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点词汇及其特点描写,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笔者统计,80年代至今广西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单篇论文总共有90篇(含学位论文),专著22部,词典2部。对单点方言词汇做描写研究,主要用單篇论文的形式。具体见下表: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广西汉语方言词汇的单篇研究主要集中在平话、粤方言的研究,客家话及官话有一定涉及,而湘语和闽语研究较少。

词汇是最显著、最鲜明的语言要素。方言词汇从不同角度可以分析出不同的特点。从内容来看,单点方言词汇的描写研究主要集中在词的来源、词的特点和词条的整理。

1.词的来源

词的来源,主要体现为古语词、本字考及分析方言著作中的方言词。关于古语词,由于粤语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原貌,广西粤方言词汇的古语词研究较多。《南宁白话中的古词语初探 》(封家骞,广西大学学报,1982.2),从实词和联绵词两个方面,对残存在南宁白话中的古词进行了探讨。关于本字考,《临桂两江平话本字考》(梁金荣,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对临桂两江平话130多个本字进行考释。关于方言词,《新时期活跃的柳州方言词汇综析》(蔡德宪,学术论坛,1994.3)分析了新时期柳州方言词汇的动向。

2.词的特点

关于词的特点,《北海白话词汇特点分析》(陈朝珠,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较有代表性。这篇文章列举了北海白话词汇的七个特点:继承和保留了一批古汉语词、单音词较多、有相当数量的典型粤语词、有一批有音无字的词汇、有一批具有北海特色的自创词、与客家话、闽语有部分相同的词汇、音译外来词较少。

常用词方面,李连进的《平话是独立方言还是属于粤方言》(广西师院学报,1999.3),比较了平话与粤语在人称代词、亲属称谓、人体器官称谓等基本词汇的系统差异,而他的另一篇文章《平话的分布、内部分区及系属问题》(方言,2007.l)提出以“炒菜锅、厨房、回家”三个特征词作为划出平话分布范围的语言标志。

3.词条的整理

关于词条整理,杨焕典的论文《桂林方言词汇》(方言,1982.2)所收词条按桂林方言的声母分类进行词汇的排列;《广西横县平话词汇》(闭克朝,方言,1994.1—3),收入当地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大致按意义分为十八类,大多反映平话特点。

对某一方言点词汇做系统描写的专门著作主要有:官话1部,《武鸣县城官话语音词汇研究桂南平话研究—宜州德胜百姓话研究》(陆淼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粤方言3部,《广西南宁白话研究》(林亦、覃凤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广西北海市粤方言调查研究》(陈晓锦、陈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玉林话研究》(梁忠东,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平话14部,其中郑作广、林亦主编的《桂北平话与推广普通话研究》丛书11本(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广西崇左新和蔗园话研究》(梁伟华、林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广西崇左江州蔗园话比较研究》(李连进、朱艳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桂南平话研究—宜州德胜百姓话研究》(郑作广,广西民族出版社,2014);客家话3部,《广西玉林市客家方言调查研究》(陈晓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和《广西客家研究综论》(王建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广西客家方言研究论文集》(刘村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闽语有1部,张燕芬、林亦编著《广西平乐闽方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以上这些著作都用专章对单点汉语方言词汇进行了系统描述,重点描述分单点词汇特点和分类词表。比如《广西南宁白话研究》,第一节介绍南宁白话词汇特点,包括单音节词丰富、同义词丰富、与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白话词语高度一致等特点;第二节探讨平话、官话、状语、普通话等语言对南宁白话语汇的影响;第三节是南宁白话词汇分类词表,它以《方言》2003年第1期《词汇条目表》分类和词目为基础,增加了近倍的词条或同义词。

词典的编撰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共有两部词典专著:刘村汉的《柳州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及覃远雄等的《南宁平话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这两部词典都注重词目的整理。关于《柳州方言词典》的词汇调查,刘村汉写道:“能够收到词语1万多条,熟语和歇后500余条,隐语300条,民歌上千首。整理出9000条词语,出条8000条,其他材料,少数进入词条,大多作为语例,分散在注释当中。材料的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地方风物、人情习俗、姓氏称谓、佚闻掌故、医卜星相、儿戏调侃,瘦语口禅等等,这些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形成了《柳州方言词典》鲜明的地方特色。”而覃远雄在《 <南宁平话词典>引论》(方言,1996.3)中提到南宁平话词汇一些特点,比如“判断词用‘是,不用‘系;一些表人的称谓名词,后面常缀上一个‘佬”。这两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方言词典,为柳州话、南宁平话及与之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二)语言接触视角下的词汇比较

广西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主要是将某一广西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或周边方言、民族语言进行比较,从中分析它们的异同或关系。广西语言资源十分丰富,各民族之间来往密切,语言接触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成果丰硕。这种相互之间的接触影响,表现为粤客等汉语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对比、与其他汉语方言之间的对比及与壮语等民族语言的比较。

第一,粤客等汉语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比如重点分析方言词汇间的异同,罗舒殳的《广西陆川县乌石镇客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研究 》(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从词形、词义、词源三方面对广西陆川县乌石镇客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广西陆川县乌石镇客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相同性和差异性以及异同形成的原因。比如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对词汇特点进行分析,《北海白话词汇的语法分析》(陈朝珠,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通过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从词形和语义、构词等两方面对北海话词汇归类梳理。

第二,广西汉语方言之间及与其他地区汉语方言之间的比较。例如比较词汇之间的异同,《南宁平话、白话词汇成分之比较》[2],从汉语方言词角度比较南宁平话、白话词汇成分的异同;比如广西汉语方言之间的渗透影响,《从词汇角度看粤方言对柳州方言的影响》(唐七元,长春大学学报,2012.7),文章認为强势的粤方言对柳州方言的影响是两者存在大量的共同词汇的主要原因。

第三,广西汉语方言与壮语等民族语言的比较。壮族是广西境内的主要土著民族,由于长期汉壮民族聚居,汉语方言与壮语之间的接触渗透较多,主要表现在借词。《汉语方言对壮语的影响》[3]一文指出,汉语对壮语的影响可以明显地划分为老借词阶段和新借词阶段。平话是广西汉语方言最古老的汉语方言,与壮语频繁接触。《广西平话中的壮语借词》(张均如,语言研究,1987.1),文章认为广西壮语中的汉语老借词主要来源于“古平话”。

(三)词汇与地域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词汇的文化涵义能生动表现民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内容。李如龙认为文化词语,可分为景观词、风物词、习俗词及观念词四类。[4]

广西汉语方言词汇独具民族特色。《玉林方言与玉林的地域文化》(杨奔,玉林师专学报,1999.2),文章从三个方面详细论述玉林方言体现地域文化:玉林方言与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玉林方言与其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玉林方言与民俗。广西汉语方言词汇的习俗词较丰富,《兴业县高峰镇卢村丧葬词实录》(梁忠东、梁肇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增刊S1),列举了33个丧葬俗语,全面地反映了当地的丧葬风俗。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

纵观学者对广西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可以看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也欠深入、欠系统,存在一些问题。

从广西分布的六大方言来看,各方言研究状况不平衡,粤方言、平话和官话研究成果多,客家话研究次之,闽湘研究较少。

(二)从研究成果来看,以单篇论文及某一方言词汇的整体描写为主,缺乏系统描写各大方言词汇的专著。即还没有一篇或一本专论广西汉语方言词来龙去脉或其用法特点的论著。

(三)从词汇内容描写来看,注重词汇条目整理及词汇特点描写,忽视词义分析、特征词、造词理据等更深层次的研究。

(四)从词汇比较来看,横向比较与纵向研究没有形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

(五)从词汇与地域文化来看,只限于少数几个方言点的探讨,方言词汇的文化涵义有待挖掘。

三、对广西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建议

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词汇系统,使各方言词汇研究形成相互关联的系统。各方言词汇虽各自存在差异,但应有作为同一个地区汉语方言的共性。丰富词汇系统是必要的。

在研究粤方言、平话等强势方言的词汇描写的同时,更应重视闽、湘弱势方言词汇研究。广西各地域还存在不少特色鲜明的方言。这些方言都很值得我们去调查和研究。

加强对方言特征词、方言同源词、方言词义、方言词理据等更深层次的研究。

深化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将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联系起来,从而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更能分析语言接触视角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方言与民族语言之间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的一些情况。

应深入挖掘多个方言点词汇的文化内涵,展现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

注释:

[1]杨焕典等:《广西的汉语方言(稿)》,方言,1985年,第3期。

[2]封家骞:《南宁平话、白话词汇成分之比较》,《广西语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二辑,第160-166页。

[3]覃国生:《汉语方言对壮语的影响》,《广西语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辑,第425-432页。

[5]李如龙:《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下)——世纪之交谈汉语方言学》,语文研究,2000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康忠德,莫海文.广西宾阳平话与壮语吃“类”词的接触与借贷[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4).

[2]李如龙.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下)——世纪之交谈汉语方言学[J].语文研究,2000,(3).

[3]林亦,余瑾主编.第11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C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4]谢建猷.广西汉语方言研究(上、下)[M].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5]杨焕典等.广西的汉语方言(稿)[J].方言,1985,(3).

[6]朱方棡主编.广西语言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朱方棡主编.广西语言研究(第二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张秀珍.广西汉语方言研究篇目(1925—2011)[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词汇建议
读后续写词汇锦囊之“行”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三代人的建议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