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因素及其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06-15 07:06李利华刘龙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3期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胰岛素

李利华+刘龙清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因素及其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50例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为高血糖组, 选择同期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血糖正常患者作为血糖正常组。高血糖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常规方案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血钙水平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 肌钙蛋白、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低氧血症发生率、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有多种影响因素, 胰岛素强化方案比常规方案疗效明显, 可有效减少临床症状, 改善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57

相关研究证明, 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机制在于缺乏胰岛素[1, 2]。因此, 采取胰岛素进行治疗是必选的方法。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发病比单纯糖尿病或者脑卒中具有更为严重的病情, 因此治疗的难度也更大[3, 4]。本文采用不同胰岛素方案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分析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因素及其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住院患者中选择50例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高血糖组。均符合我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 符合《内科学》的诊断标准, 24 h内血糖检查显示>11.1 mmol/L[5]。其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57.1±6.3)岁。

高血糖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观察组男18例, 女7例, 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57.2±6.0)岁;对照组男12例, 女13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57.0±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选择本院同期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血糖正常患者作为血糖正常组, 其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46~80岁, 平均年龄(57.0±7.7)岁。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当血糖>13 mmol/L时使用胰岛素(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1401)进行静脉滴注, 维持空腹血糖<7.8 mmol/L,

餐后血糖<11 mmol/L。观察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案进行治疗。每天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 检查血糖4~6次, 根据血糖检查的结果调整胰岛素(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1401)的用量, 维持患者空腹血糖约为6 mmol/L, 餐后血糖约为8 mmol/L。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考1995年《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因素。

1. 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减少幅度>80%;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减少幅度为56%~80%;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减少幅度为11%~55%;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减少幅度<11%。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 2 临床疗效 观察组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出现低血糖3例、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影響因素 高血糖组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血钙水平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 肌钙蛋白、ALT、AST、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低氧血症发生率、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多属于急性脑卒中后应激性高血糖, 也就是当患者脑卒中急性发病后, 其机体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性作用下, 应激激素分泌增加, 此时胰岛素抵抗激素和其他相关激素分泌增加, 促使胰岛素进入缺乏的状态, 导致高血糖的发生。治疗高血糖的方法包括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其中口服降糖药容易导致体内酸性代谢物增加, 引起酸中毒;而胰岛素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而且还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 从而对患者的神经细胞进行保护, 并且促进脑部血流循环的改善。

本研究显示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案比胰岛素常规方案更具疗效, 并且安全性更高。强化方案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脑部神经缺损情况, 也更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究其原因, 强化方案比常规方案更具持续性, 能够持续地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 从而改善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 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 降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率。

综上所述, 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有多种影响因素, 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案比常规方案具有更为明显的疗效, 能够有效地减少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更少,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镇涛, 王苓, 胡英, 等. 不同胰岛素方案治疗伴高血糖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20):164-166.

[2] 吕美光, 李书剑, 周智明, 等. 胰岛素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19):54-56.

[3] 徐志伟, 黄云旗, 钟盛武, 等. 不同降糖方式对伴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11):6-9.

[4] 姜旭, 张立英, 杨景超, 等. 早期胰岛素治疗急性脑卒中伴高血糖预后观察. 医学信息, 2015, 28(27):225.

[5] 伍德生, 吴晓飞.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7(9):1027-1028.

[收稿日期:2017-02-20]

猜你喜欢
急性脑卒中胰岛素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胰岛素保存和使用的误区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