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2017-06-16 00:10彭丹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责任担当路径选择必要性

彭丹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责任担当意识强弱,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本文阐述了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必要性,探析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责任担当;必要性;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33-02

古往今来,重责任、勇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曾子曾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宏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是高校切实肩负立德树人职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课题。当代大学生,是同龄人中有理想信念、有知识、有希望的群体,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生力军的重任,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责任意识,国家、民族就有希望、有前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会迈上另一个新时期、就一定会后继有人。

第二,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他们的自我责任意识较弱,家庭责任极其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这与其扮演的角色要求不相称。有的大学生不仅不对自己负责任,甚至还对他人造成伤害,肆意践踏他人和自己的健康与生命。前有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后有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四川师范大学的杀人案等,都凸显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教育的紧迫性。

第三,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关键作用。大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责任担当意识。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涵,也是内在要求,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同龄人群中极具知识和远见的一群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会在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过程中变为现实。他们明确地认识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他们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和民族的未来。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淡化,主要表现为:社会责任担当能力不强、个人责任意识薄弱、家庭责任意识淡漠。

(一)社会责任担当能力不强。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学习、就业、经济、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个人目标,部分大学生追求实用的技能,为达目的誓不罢休,很少关心和顾及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整体利益,逐渐变得自私、冷漠和缺乏同情心。在社会公德方面,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并持观望态度,对于那些是否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不敢相信和不愿相信,当年南京的“彭宇案”一直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

(二)个人责任意识薄弱。当代大学生多是90后群体,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财富极其丰富的時代。在家庭,许多家长采取的是“包办式”的培养方式。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变成什么样,仅仅是“唯分数论成败”,从而忽视其他德育方面的培养,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进入学校和社会后,认为其他人也应理所当然对自己负责,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和挫折不能自己化解,以致于高校中经常发生大学生自杀和杀害其他同学的事件。

(三)家庭责任意识淡漠。当代的大学生由于是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长大,在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享受着家庭亲人们的关爱。进人大学之后,由于受到身边同学和环境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了与社会主流不符的情况,特别是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和家庭实际收入存在明显的差距时,可以看出他们对家庭的索取意识高于责任意识。许多大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负责是理所当然,所以才会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向父母索要。而部分大学生在找到工作之后,便忽略家人的存在,甚至不管不问。

三、加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是一个从认知到行为的过程,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大学生只有真正悦纳,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效开展。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我们必须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有关指导思想,借助有效的教育手段,才能增强责任担当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重视传统道德文化在加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在我国,责任伦理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强调个人在社会中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一定的义务和相应的责任。在大学生责任担当培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用责任伦理观念鼓励当代的青年大学生,使学生把外在的理论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从而树立起坚不可摧的责任担当意识。“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这些警句正是责任伦理的具体体现。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把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与自身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第二,强调高校“育人”的理念。大学是塑造并完善青年人格的地方,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才,按照传统的观念,学校“育人”应该重在培养人才。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责任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首先,要落实师德教育。教师对学生具有示范和标榜的作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古人云“正其人,先正其身。其身正不令而从,身不正虽令不从。”想让学生对社会负责,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高校在加大师资力量投入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其次,高校应该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教育,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能够明辨是非、化解各种矛盾,在学习生活中践行责任担当。

第三,改变家庭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教育。国内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如何作好父母是一门学问,并非给得越多或管得越多就越好。因此,对于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家庭教育应该开放。首先是教育对象的开放,从孩子扩展到父母,父母也应该具备相应的责任意识。其次是内容的开放,从分数教育到做人的教育的转变;最后是教育时空的开放,教育活动应打破围墙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家庭作为子女成长的重要场所,对于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应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从而培养自己个人的、社会的、家庭的责任意识。

第四,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培养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找到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谈得上真正的教育。习近平指出,放眼未来,我国青年一代一定会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一种历史规律、历史现象,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责任。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德性、法纪观念、科学知识、是非判断能力、主动担责等内容的培养,不断磨砺、接受挑战、勇往直前,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联系起来,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传递社会正能量,不辜负党和国家以及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担当。当代大学生要以崇高的历史使命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在实现“中国梦”的青年运动中,实现青春的价值,书写青春的注脚。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责任担当路径选择必要性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