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赤诚”的爱情悲歌

2017-06-17 08:56吴慧珍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斯克利夫赤诚埃德加

作者简介:吴慧珍(1983-),女,汉族,福建籍,本科学历,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2

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

——题记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在严格意义上而言,艾米莉是个诗人,然而,真正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非凡地位的却是她这部唯一流传于世的小说。这部小说刚问世时,便由于它诡异的风格、情节以及与当时社会相悖离的价值倾向而遭到文坛的众多批评与斥责,作家本人也在不被理解中郁郁而终。然而,当岁月剥离了时代的外衣之后,人们重新审视这部小说时,却不得不折服于其惊人的艺术魄力,从而奉之为不朽经典。即使如此,从普通受众的角度来看,关于这部小说的争议依然颇多,毁誉参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许就在于,人们在对小说所塑造的第一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从而也影响了对整部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与其姐姐夏洛蒂《简·爱》所写的光明圣洁的故事风格不同,艾米莉的《呼啸山庄》抒写的是一个暴虐恣肆却又赤诚无比的“魔鬼”——希斯克利夫暴风骤雨般疯狂的爱恨情仇。

“呼啸”原是描绘小说中约克郡荒原“在狂风暴雨肆虐的天气中,当地的处所那种喧嚣躁乱的景象” 的,而这个词不仅奠定了小说的基调,也成了对第一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极端冷酷而又痛苦不堪的一生最精准的概括。他的一生、他的灵魂、他的爱恋、他的仇恨……他的一切都如同暴风骤雨般猛烈而疯狂地呼啸而过,所到之处,无一人、无一物可以幸免,包括在暴风雨中心的他自己。

希斯克利夫,这个一出生就被命运放逐的吉普赛孤儿,从小便以独有的偏执和乖张维护着自己脆弱不堪的尊严,以自我封闭和隐忍对抗着社会现实对自己的不公和贬损。正如女仆艾伦说的那样:“这孩子性格阴沉,很有耐性,对虐待也习惯了。”他的出身让他不得已沦落社会的底层,他从小就对周遭的一切抱持戒备和敌意,始终没有释怀被遗弃的耻辱与创伤,他在内心里牢记所有的伤害与屈辱,暗暗盘算和谋划着日后的反击与抱负。

希斯克利夫郁郁寡欢、坚韧克己,不让任何人靠近也不靠近任何人,直到凯瑟琳向他敞开心扉,他也才慢慢地接受了这个和自己有着相似得惊人的灵魂的女孩。希斯克利夫越是对那个优越的、骄纵的少爷欣德利看不上眼,就越是对大胆的、野性的凯瑟琳崇拜爱慕,这种专注的甚至是他唯一拥有的感情是他生命里的全部内容。正如凯瑟琳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痛……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对林顿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时间会改变它……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则恰似地底下亘古不变的岩石——岩石不容易看见,却存在着。……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无时无刻不在我心里——不是当作一种乐趣。”他和凯瑟琳之间深沉炽烈的爱恋,是支撑他生存下去的全部理由和希望,然而,即使是这唯一碰触得到的幸福也被残酷的身份悬殊和门第偏见所阻隔。正是这深爱他的凯瑟琳,因为一时的虚荣和无知,妄图借林顿家的力量使他摆脱欣德利的控制,而背叛了自己的灵魂和感情嫁入豪门,他唯一的幸福竟毁在了自己最爱的人手里,他生命的全部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剥夺了。这成了他悲剧一生的导火索,拉开了他瘋狂报复的序幕。

凯瑟琳的背叛带走了他残存的那一点热血和善良,他负气出走,为了报复夺走他挚爱的埃德加、报复造成他不幸爱情和不幸人生的这两个家族——恩萧家族和林顿家族,他不惜化身成魔鬼,赌上他的人格赌上他的良知,使尽一切手段,甚至连自己的亲骨肉都可以利用可以牺牲。他让欣德利嗜赌成性、成天烂醉如泥进而侵吞了恩萧家族的财产,并想方设法把恩萧家的独子哈里顿“教化”成野蛮人,摧毁他身上一切优秀的潜质和品质,好比当年的欣德利对待自己一般,只不过他没有使用暴力,而用了更为高明的手段让哈里顿对他服服帖帖。他挑拨凯瑟琳和埃德加之间的感情,骗走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并毁了她的一生,强迫凯茜(埃德加与凯瑟琳的女儿)与林顿(希与伊莎贝拉的儿子)成婚,剥夺他们的人身自由,并夺取了林顿家族的财产继承权……他无所不用其极地疯狂打击和报复曾经带给他伤害或耻辱的所有人,甚至把怒火烧到了后一代人身上,直至两个家族的一切全落入自己手中。

从这些行为来看,他的确是个不可饶恕的罪人,但是,如果只是看到了这些行为中的希斯克利夫的话,那么我们并不能说已经完整地解读了这个人物。希如果纯粹只是一个恶魔的话,这部作品与其他二流小说无异,都不过是庸俗之作,即使它结构再怎么精巧和缜密也弥补不了它思想上的肤浅之弊。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它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恶魔,而在于它揭示了人世间或者人性中一些很深刻很幽微的东西。

作者为这个人物取的名字本身就有很深的含义,“希斯克利夫”据说是由意为“长满石楠的荒原”和“陡崖”的两个词构成。作者以不惧风雨的长满石楠的荒原和巍然傲立的陡崖比喻希,分明是在他身上寄托了很深的感情,她对这个人物无疑是持肯定态度的。希斯克利夫其实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不甘于现状不屈服于现实的强烈的反叛精神。他以非人间的残暴方式,向那个社会宣泄着他的愤怒,控诉着那个社会的愚蠢和黑暗,惩罚着那个在他眼中一无是处的社会。他蔑视、仇恨造成他不幸人生的残酷而虚伪的社会,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甚至以让压迫者都感到战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了报复。他残酷无情,他机关算尽,他阴险毒辣……他以一种毁灭者的姿态对抗、嘲笑命运的不公和现实的丑陋,以魔鬼般的暴虐恣肆反叛一切文明的秩序。他和凯瑟琳原本就像是两头奔驰于荒原的桀骜不驯的野兽,有着狂放而赤诚的本色性格,只不过,凯瑟琳后来被驯化了,他却仍然张扬着狂野的生命原始之力。在凯瑟琳去世之后,他失去了唯一的挚爱的伙伴,生命被撕裂和灵魂被掏空了的巨大空虚与悲痛,让他的愤怒膨胀到了最顶点。恨,涨满了情怀,再弱小的生命也敢于与强大的冷酷对抗,爆发出摄人心魄的杀伤力,更何况是这头未被驯化的“野兽”呢!不存在的门,横行于世,框架万物,也扼杀万物。他试图以那股狂野的生命原始之力颠覆一切人伦、一切秩序,粉碎一切束缚生命、压迫生命、践踏生命的东西。就好像司掌破坏的阿修罗手中升腾起红莲之火,誓要燃尽眼中的一切“邪恶”一般,而这“邪恶”却正是常人所以为的文明和秩序。然而,他终究不是心中只存“毁灭”一念的阿修罗,他与凯瑟琳之间强大的感情牵绊使他从地狱又走回了人间。在他即将完成彻底的复仇大计之时,凯茜和哈里顿这两个年轻人让他回想起了当初自己和凯瑟琳相依为命时的情景,凯瑟琳的亡魂撕心裂肺、柔肠寸断的呼唤穿越光阴久远的往事,重又落入他尘封已久的心间,唤醒了他沉睡多年的人性,他渐渐地放弃了复仇的念头,并在对凯瑟琳的魂牵梦萦与虚构的相聚幻境中走向了死亡,回归了爱人的怀抱,结束了他悲苦惨烈的一生。两个生前被硬生生撕裂的灵魂终于再度聚首,了无遗恨。无形中似乎契合了汤显祖《牡丹亭》的思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希斯克利夫,他的苦难始于现实的不公,了于爱的感召;他的人性覆灭于仇恨,复归于真情;他的一生有如暴风骤雨,爱平息了这场灾难,抚慰了他千疮百孔、扭曲变形的灵魂,还原了他狂放而赤诚的本性。作者给出了一个不算完美却完满的结局,而作为读者的我们无疑接受了一次很严肃的心灵洗礼。艾米莉在这部伟大的作品里谱写了一曲凄恻惨烈、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无怪乎英国当代作家毛姆会这样赞叹:“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

猜你喜欢
斯克利夫赤诚埃德加
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历程
刘泽远:赤诚丹心写青春
It Couldn’t Be Done/by Edgar Albert Guest这是不可能的
遇见
凝心聚情同携手 赤诚担当由心中——淮安港澳联谊社团倾力作为、坚守情怀
埃德加·德加 作品7
埃德加·德加 作品3
埃德加·德加 作品4
《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探析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