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

2017-06-17 11:14刘晓蕊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助词对比分析

摘 要:在现代汉语中,“了”的使用频率很高,但“了”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跟在动词后作助词,一种是在句子末尾作为语气词。语气词“了”的意义和用法与动态助词“了”的意义和用法有交叉,容易让人混淆,要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才能更好地掌握。

关键词:对比分析;语气词“了”;助词“了”

作者简介:刘晓蕊(1992-),女,汉,山东临沂人,山东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1

一、语气词“了”和动态助词“了”的意义对比

“了”作为语气词,同时还作为助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难点。因此,我们着重对比分析两个“了”的不同。

现在,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语气词“了2”和助词“了1”的意义,“了2”的意义有两种,“一种表示完成,另一种表示出现了新情况或变化”。[1]表示完成意义的时候主要出现在动词谓语句的末尾,表示出现了新的变化或新情况时主要是出现在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的末尾。但也有例外,有时“了2”出现在动词谓语句的末尾也表示出现了新情况,如“他吃饭了”。此外,语气助词“了2”除了表示已经发生变化外,还用在“要……了”“快要……了”“就要……了”等格式中表示即将发生变化。比如,“他快要当爸爸了”。

黄伯荣、廖旭东认为:“‘了1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形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2]动态助词“了1”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如“瞎猫碰找了死耗子”,“了1”用在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

二、语气词“了”与动态助词“了”的语法对比

首先,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3],语气词“了2” 的用法主要是下列几种:

1.动词+宾语+了2,动词后边的宾语可以是名词、动词或者是小句,这时主要是表明事态有了变化,此外,动词前面经常会加副词或助动词,表示事情即将发生变化。

例如:李华也喜欢下棋了。(李华已经开始喜欢了)

马上要开会了。

2.动词+了1+宾语+了2,在这类句子里,既有完成意也有变化意,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我已经给老师打了电话了。

3.动词+了2,“了2”跟在动词后面,仅仅表示事态发生了变化。

例如:水快热了。

4.动词+了1+2,这时的“了”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动作完成了,一层是事态发生了变化。

例如:这辆车已经租出去了。

5.动词/形词+了1+数量+了2,在这类句子中,如果动词是结束性动词,后面的“了1”是可以省略的。

例如:他在上海已经住了半年了。

6.名词、数量词+了2,“了2”这时表示即将要出现新变化或者是已经出现了新情况。其中,“名词+了2”的句型中隐含着一个表示变化意义的动词,“数量词+了2”的句型里隐含着动词“有”。

例如:冬天了。(已经是冬天了)

两个星期了,小梅还没回来。(已经两个星期了)

7.形容词+了,形容詞后面的“了”,可以同时包含完成意和变化意,这时是“了1+2”,但如果只是情感表达的辅助,这时可以说只是“了2”。

例如:这地方比以前干净多了。

8.太/最/可+形容词/动词+了2,表示某种事物或状态的超常变化,并蕴含感叹色彩。

例如:天气太冷了。

他可喜欢法语了。

其次,根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讲义》[4],助词“了1”的用法有下列几种:

动词+了1,“了1”是助动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例如:她吃了么? 吃了。

此外,动词+了1后边要带宾语时,那么宾语前面一定要有定语,如“小王吃了三碗米饭”。

动词+了1+宾语,不独立成句时,后一动作接着前一动作发生,如“下了课她就去看话剧了”。

此外,不独立成句时,还可以表示前面发生的动作经过了若干时间之后,后面的动作才开始,如“她休息了二十分钟才继续赶路”。

动词+了1+宾语,单独成句时,如果宾语的前面没有出现数量词或其他定语时,句子中必须加语气词“了”。

例如:小华买了游戏机了。

此外,如果宾语前没有出现数量词或其他宾语,句子的末尾也没有语气助词“了2”,那么此时必须再带一个动词或者分句,表示第二个动作紧跟第一个动作发生。

例如:晚上我吃了饭就去遛弯。

结语:

不管是在我们日常交际中,还是在书面语中,“了”的使用都非常多,动作的完成、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我们都需要用“了”来辅助完成句子。在现代汉语中,虚词有标记语法关系的作用,虽然虚词有的只能起语法作用,本身没什么具体的意义,但是每个虚词都很有个性,虚词在汉语里的地位甚至比实词更为重要,“了”也不例外。“了”既作为动态助词有作为语气词,意义和用法有交叉,也有很多不同,二者对出现的语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它更值得研究。在有的语句中,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是同时出现的,有时还存在约束和限制关系,因此,它的用法更为复杂。在“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开始时表示终了意,但在之后的演变中位置发生变化,意义也发生虚化,成为了表示完成意义的助词,再后来,助词又进一步虚化分离,“了”又带有了语气性质。要仔细分析对比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的不同,详细了解二者的意义和用法,促进现代汉语虚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讲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讲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助词对比分析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日语中间投助词さ的考察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日韩汉语学习者助词“的”泛用偏误分析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