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例合情 演绎明理
——由『被学生问住了』谈起

2017-06-19 15:59李小强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演绎推理合情倍数

◇ 李小强

寻例合情 演绎明理
——由『被学生问住了』谈起

◇ 李小强

一、缘起

1.案例1:3的倍数特征。

“李老师,你说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它就是3的倍数。为什么呀?”一个男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在学习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 “3的倍数特征”一课时,课堂上发生的一幕,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有点儿不知所措。

但还没等我回答,就有一个“好事”的学生开口了:“这还不明白,你看黑板,老师在百数表中已经找到了所有是3的倍数的数,很明显这些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呀!你还问为什么?”他洋洋得意地坐下了。

冷静下来后,我这样回答:“我们是通过寻找是3的倍数的数并研究它们的特征发现了规律,你再想一想。”学生疑惑地坐下了。

课后,回想起那一刻及我的回答,深感无力与惭愧。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我明白我的的确确被他问住了。

回顾我们的教学,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

2.案例2:三角形边的关系。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材是通过如下三个问题的探讨逐步归纳出结论的。

问题1:哪一组小棒可以摆成三角形?

为学生提供4组小棒(每组3根,长度不同),学生自主尝试利用小棒摆三角形,并思考能或者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在问题1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研究、讨论每组中能够摆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之间的关系或特征。还可以从反面思考:怎样的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问题3:明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借助算一算、比一比的活动,发现能够摆成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课堂很顺利,最终得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面对这个结论,学生并没有提出异议。但在教学研讨时,一位听课教师提到:课堂上,能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或证明)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呢?

二、寻例合情

仔细分析两个案例,不难看出教材的安排与设计思想是一致的,都是从具体的实例(实验)出发,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方法得出一个可能性的结论,即合情推理。由于合情推理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实例具体、形象直观、易于理解,所以现行教材编写更倾向于合情推理。

正是因为合情推理是通过经验和直觉得来的可能性结论,它的准确性就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在探索3的倍数特征时,由于学生有了2和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经验,于是有一部分同学会给出“个位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这样的错误结论;再如,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操作中,由于学生操作的不规范或者测量中的较大误差,结论也会不尽相同。

显然,上面那些客观存在的经验、因素都会制约结论的准确性。即便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归纳得到的结论是准确的,但它毕竟还是可能性结论,其正确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或证明,所以无论是案例1中学生的问题,还是案例2中听课教师的疑问,都不是无中生有,需要认真思考并研究。

谈到推理,《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的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可见两种推理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合情推理是必要的,它从数学的具体案例中抽象出一般性结论,见证了数学的发展;演绎推理也是必需的,它能判断合情推理中发现的结论是否正确、严谨,让数学的发展更加“健康”。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应该侧重于合情推理,但也不能偏废了演绎推理。

三、演绎明理

1.对3的倍数特征的证明。

案例1中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并没有给出合理的回答。这个学生整节课一直专注于思考自己的问题,第二天他给了我这样的理由:

如果用 ab代表一个两位数。由于a在十位上,b在个位上,这个数就可以记作10a+b,进而等于(9+1)a+b=9a+(a+b)。因为9a一定是3的倍数,所以只要a+b是3的倍数,那么两位数ab就是3的倍数。这样就证明了: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它就是3的倍数。

因为在研究3的倍数时,我们是在100以内寻找3的倍数的,所以学生以任意两位数为例证明了这个结论在百以内是正确的。

学生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深刻的思考,让我佩服。按照他的思路,如果是任意一个正整数,证明如下:

假设n=asas-1…a2a1a0是任意一个正整数,0≤as≤9(as是整数),s=0,1,2,3……

那么n就可以表示为:

对n变形得:

在算式 (10s-1)as+…+(102-1)a2+(101-1)a1中,每一项都是3的倍数,它们的和也是3的倍数。所以,只要保证as+…+a2+a1+a0是3的倍数,则正整数n就是3的倍数,而as+…+a2+a1+a0表示的就是n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

所以,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它就是3的倍数。

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证明。

在北师大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还提供了另一种思路:首先通过情境图认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再画出两个点并在两点之间画出一条线段和若干条折线(每条折线只有两条线段),这样这条线段和折线就构成了一个个三角形,那么折线的长度(两条线段的长度和)一定大于这条线段的长度。

所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追溯至“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证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任意三角形ABC中,证明过程如下: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在△ABC中AB+BC>AC

同理可得:在△ABC中AC+BC>AB,AC+AB>BC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这样的演绎推理,既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又能让学生明白研究数学的方法。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更重视直观形象的感知与反复尝试的体验,但逻辑思维水平的提升也是不可缺少的。曹培英老师说过:如果一个人只相信眼见为实,不知道思维的能动性可以通过推理帮助人类突破感觉、经验、尝试的局限性,那就是个人素养的一大缺失。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高年级教学中需要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在学生能理解与接受的基础上,从这两个角度给学生更加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市秦都区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

猜你喜欢
演绎推理合情倍数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倍数魔法
数列与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 妙解数列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数学题
2014.3新高考高二数学配送练习参考答案“推理与证明、复数”测试卷
演绎推理的准确表述与另一类非演绎推理
——兼论数学证明中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