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learn knowledge”到“learn English”
——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石化倾向现象及对应策略研究

2017-06-19 19:23
关键词:语块二语母语

汪 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1730)

从“learn knowledge”到“learn English”
——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石化倾向现象及对应策略研究

汪 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1730)

石化现象是二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对教学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以“learn knowledge”搭配不当为例,说明运用语料库可以及时发现并诊断石化倾向,进而提出干涉永久石化的策略,如运用语料库帮助学习者构建词汇的语义网络、培养二语学习者学习语块的意识等。

中介语;石化;学习者语料库;语块;语义网络

二语习得者非常清楚的事实是外语很难达到母语的水平。刚开始时,学习速度很快,效果明显,目标语的词汇和句式等很快被习得,但之后会进入“高原期”,即停滞不前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二语习得者的学习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回退的现象,最终会形成“中介语”或“过渡语”,即Selinker所说的“具有固有的系统,但同目标语存在差异,具有不断向目标语靠近的变化的特征”[1]。在中介语中,一些语言点、语法规则趋于稳定,以潜在的方式沉淀在学习者的语言思维中,在学习者输出时反复出现,很难改变,这就是石化或僵化现象。石化现象解释了为什么二语习得者无法完全达到母语水平的问题,因此引起了学者的热烈讨论。对于石化现象的研究和应对策略的思考,对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研究综述

1972年,Selinker 提出“语言石化”概念后,又分析了产生石化现象的5个原因,即母语迁移、培训转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目的语笼统化。这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引起了热烈讨论。

在国外,对于产生石化的原因,众说纷纭。1976年,Vigil 和Oller认为,没有及时的纠正性反馈使学习者形成了语言石化[2]。 1991年,Gass和 Lakshmanan 认为,低质量的输入目标语会导致学习者语言石化的形成[3]。 1996年,Johnson 认为,交际需求会推动中介语发展,如果没有交际需求,中介语很可能出现石化[4]32。2004年,Han认为,如果被错过2岁到13岁这个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成人就无法完全习得二语[5]21。

在国内,1991年后,对语言石化现象的研究逐渐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国内的研究重点主要是进一步分析和阐释Selinker提出的产生石化现象的5个原因。值得关注的、具有创新的观点是在乔姆斯基的“原则与参数”理论指导下,高文成和梅德明认为僵化的形成是因为目标语的新参数败于学习者头脑中的旧参数[6]。除研究成因外,学者也各自提出了应对策略,如提高目标语输入的质量和数量;加强认识石化的意识,注重学习反馈;培养二语语块意识;拓展语义网络等。但这些策略,学者进行的只是理论上的讨论,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没有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笔者将研究语料库资源对词汇石化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自建小型语料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以期对学生的语言“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描述,了解学习者的主要语言难点,对教学侧重点进行相对调整,将僵化现象收录到练习中”[7]。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设计

其一,自建语料库中的搭配不当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具有石化倾向?分析自建语料库中搭配不当问题,再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发现具有石化倾向的搭配不当的表达。

其二,如何运用语料库建构词汇语义网络和语块来干涉石化倾向?运用本族语语料库LOCNESS(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语料库帮助学生建立语义网络,培养语块意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分析自建语料库中的错误类型

此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和本族语写作语料库LOCNESS,采用词语检索工具AntConc3.3.5来提取索引行和搭配信息。笔者通过观察自建的学生语料库发现,错误类型主要分为语法错误和搭配不当错误。其中,搭配不当是主要错误,如“learn knowledge”“get success”“make progress”等。这些搭配之所以在学生习作中大量出现,主要是因为母语的负迁移,使学习者简单地对应于中文“学习知识”“取得成功”“取得进步”。观察《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中书面语子库(WECCL)中的议论文部分,发现了同样的搭配不当问题。而在本族语写作语料库LOCNESS中,却没有此类表达。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Learn搭配不当出现的次数

这就说明,此类跟母语直接对应的习惯很容易使学习者输出石化语言。如果不将石化倾向反馈给学习者,那么学习者就会进一步发展为永久性的石化。因此,教学中应该注意及时发现学习者的石化倾向语言,及时干涉。下面仅以“learn knowledge”为例说明如何使用语料库帮助学生认识石化现象,建立语义网络,培养语块意识。

(二)建立语义网络,培养语块意识

语义网络指包括语义韵、类联接、共现及扩展单位在内的某个词项的多种联系。这种联系如同一张蜘蛛网,从节点词项出发,形成辐射状的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网络。要建立learn 的语义网络,先要观察其语义韵和类联接。Learn右边常见类联接搭配和频度标准化值(简称频庭值)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Learn右边常见类联接搭配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learn 右边最常见的搭配(collocation)。由此推知learn所出现的常见类联接有:① V+N:即learn 后面出现表示语言或技能类名词,如 Spanish、teaching、computers等;② V+about/from:即learn 后面出现介词,表示学习的内容、途径,这些名词包括cultures、 ways、experience等;③ V+ to do sth: 即learn 后面出现不定式,如learn to swim、learn to take care of、learn to accept 等;④ V+WH-:即learn 后面出现宾语从句。分析得知,learn后面的语义韵多表示某项技能、具体的学习内容或途径,而不会出现knowledge这样概括性的词,不会跟中文“学习知识”形成对等单位。运用语料库可以让学习者明了learn 的语义韵和类联接以及跟母语搭配的不同,同时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learn的相关语块。因为“本族语的大脑中储存着丰富的语块类型,交际时采用链接策略,将大量预制语块连接,组成话语”[8]20。语块是指“一种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通常为多词单位,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9]。

Learn的常见语块非常丰富,可以表达多种情况。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Learn的常见语块

从表3可以看出,learn可以表达以下三种情况:① Learn+N,表达学习/得知某种知识或信息; ② Learn+about,表达获得/学得相关内容;③ Learn+to do / how to do,表达学会某种方法或技能。从learn 常见的三种表达情况看,不会出现“learn knowledge”这样的表达,与中文形成对等翻译单位。

在分析了词项learn相关的语义韵、类联接和语块后,学习者会逐渐认识到不能将“学习知识”简单地直接地对应为“learn knowledge”,而会考虑到learn的具体用法。用同样的方法考察一下词项knowledge的用法,会让学习者更加认识石化现象,同时找到地道的表达方式。

以knowledge为检索词和节点词,检索其左边从第一个位置到第二个位置的搭配词,选取其中动词(频度值>5.0),频度值从高到低排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与Knowledge搭配的动词表

从表4可以看出与knowledge搭配的动词。按照频度值所示,obtain、pursue和grasp是最为常见的动宾搭配。“学习知识”的含义可以用obtain knowledge、grasp knowledge、input knowledge等来表达,但不能用“learn knowledge”。通过进一步考察发现,以knowledge为节点词,左边第一个位置上主要是形容词,左边第二个位置上主要是动词,构成了该词的主要类联接:V+adj+knowledge。再考察其作为定语的形容词,可以发现经常有scientific、genetic、medical等具体表示某一学科的限定范围的形容词。说明本族语写作者倾向于使用确切具体的下义词,而不是概括笼统的上义词。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往往缺乏丰富的下义词词汇。

以knowledge为节点词,提取右边第2个至第6个词的语块,得出表5。

表5 Knowledge的常见语块

从表5可以看出,knowledge的类联接主要有三种:① Knowledge+pron+N,表示某一方面的知识,既包括具体知识,也包括宏观的知识,如自我、真理等,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却更多指向书本知识,因此反复出现了“book knowledge”的表达;② Knowledge +N,形成并列结构,知识与学习、理解、发现的能力并重,而不是像中国英语学习者所认为的那样,学习就会得到知识,因此有“learn knowledge”这样不正确的动宾式表达;③ Knowledge+ WH-,用定语从句来修饰中心词knowledge。Knowledge除“知识”意义外,还有“了解、理解、学问、知道、得知、明白” 等意义,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往往缺乏在语境中理解、记忆词语的习惯,总是把词语跟中文字典中的中文释义对等起来,限制了扩展语义网络的能力。

四、讨论和启示

二语习得中的石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对于石化的成因及其对策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笔者从自建语料库中发现的“learn knowledge”不当搭配出发,发现学习者在表达“学习知识”意思时具有石化倾向的现象,将“learn knowledge”和“学习知识”直接对等起来。为了让学习者认识到石化现象并建立learn 和knowledge 两个词的语义网络,笔者运用语料库分别分析了learn 和knowledge 的语义韵、类联接和语块,发现learn 后面的语义韵多表示确切某项技能、具体的学习内容或途径,并且“学习知识”的含义可以通过obtain knowledge、grasp knowledge、input knowledge等来表达,但不是通过“learn knowledge”来表达。此外,两个词的相关语块会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词语意义。因此,应对二语习得者的石化现象,需要运用语料库来及时发现,然后通过语料库帮助学习者构建语义网络,培养习得语块的意识。

[1] Selinker L. Interlanguag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72(3):209-231.

[2] Vigil N A, Oller J W. Rule Fossilization: A Tentative Model[J]. Language Learning,1976(3):281-295.

[3] Gass S, Lakshmanan U. Accounting for Interlanguage Subject Pronouns[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991(3):181-203.

[4 ] Johnson K. Language Teaching and Skill Leaning[M]. Oxford: Wiley-Blackwell,1996.

[5] Han Zhaohong. Fossilization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2004.

[6] 高文成,梅德明.基于CLEC语料库的僵化参数原因认知探索[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93-97.

[7] 吴颖,阙紫江.学习者语料库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以错误分析的数据收集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05(6):76-80.

[8] Sinclair J.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9] 卫乃兴.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初始研究[J].现代外语,2004(2):140-149.

(责任编辑 王治涛)

From "Learn Knowledge" to "Learn English "— Corpus-based Study on the Fossilization of Interlanguage

WANG Yan

(Yinxing Hotel Management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611730, China)

Fossilization is universal during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Study on fossilization has significant and practical effect on language teaching. The paper, taking the improper collocation such as "learn knowledge" as an example, discovers and diagnoses the tendency of fossilization based on learners′ corpu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preventing permanent fossilization, such as taking advantage of corpus to help learners establish semantic network of words and nurturing learners′ awareness of learning chunks.

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 chunks; semantic network

2017-01-28

汪 艳(1984-),女,甘肃陇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一般研究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写作特征研究”(编号:SCWYH15-10)的阶段性成果.

10.3969/j.issn.1674-5035.2017.03.003

H313

A

1674-5035(2017)03-0010-04

猜你喜欢
语块二语母语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技汉语语块的类型和特征
母语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语块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母语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