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文艺青年于向溟

2017-06-19 16:33严虹
东方艺术·大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童谣话剧油画

严虹

于向溟是谁?

他是artist。架上绘画、装置、新媒体、实验话剧……他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artist,具有多元化的社会身份,自编自導话剧,集artist、艺术机构负责人、艺术项目总策划于一身。

他从小生长在北京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国家著名的电机方面的专家,热爱中国古典文化和历史,具有深厚的人文修养,他耳濡目染,深受影响,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才情,像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深入血液。他对诗词和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曾经,目标明确,如果不做艺术家,就专业写作。其实,写作和绘画一样,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路径。他从五岁开始学画,启蒙老师是工笔重彩界的代表人物黄均先生,从传统的白描、墨骨开始,直到十岁左右,又师从于著名儿童教育家龙念南先生,开始接受西方绘画的启蒙教育,让幼年的他对艺术豁然开朗。

他于九十年代就读于天津美院版画系,后来远赴新西兰留学,开始油画创作。具有良好的中西方文化背景,视野开阔。他的作品即是他性格的另一面体现。近期他又重返校园,挤出时间攻读北大人类学课程。我想正是这种持续不断地学习,给了他更多不同视角的思考,现在,他创作的表现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

记忆里,对他作品印象深刻的是2010在北京798参加了他的油画个展《荒城》和在上海参加了他自编自导的实验话剧《荒城》。在他诸多的艺术实验中,实验话剧仍是他意犹未尽之物。他的《荒城》系列油画作品表现的是个人化的感受和情感经历,他开始从宏大叙事中抽离,追求一种自我的回归。所谓“荒城”就是人心的荒芜,在画面中,包含了很多特殊的暗语,像烟囱或火焰不再是通常意义的污染或危险,而是情感的暗示。他的大部分作品,尤其是《荒城》和《新城童谣》系列,都有很多隐喻,表达一种警示,一种预言。通过表面的荒诞或时空的错乱表达内心的焦虑、恐慌、孤独、冷漠等这个时代每个人共有的感受。他把它们一一埋伏在画面里,留下或深或浅的线索,等待有心的观者去发现,去体会画中的用意。

身为写作者,我们都是“文字控”,我喜欢他给作品取的名字,字字珠玑,耐人寻味。诸如:《繁花如伊》、《幻我》、《荒城》、《新城童谣》、《极窄的风景》、《最深深处》、《焦灼的醇香》、《孤岛》等,这些名字宛如随手拈来的文字游戏,可能是一种文艺情结,也可能是文学青年的“恋字癖”。我眼中的他始终是一个文艺青年,他说“创作是一个人的战争”,我在他画面中看到他的影子,其实他一直与影子相依相伴,孤独如影随行。

在这条艺术人生之路上,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且,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通往艺术高峰的道路蜿蜒崎岖,每一步都刻有深深的脚印,是一个艰难跋涉、返朴归真的扎扎实实的过程。

在我眼里,于向溟是永远的文艺青年。

猜你喜欢
童谣话剧油画
话剧《坦先生》
一张油画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油画《塬下》
油画
话剧《二月》海报
《岁月长又长》(油画)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