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溟的艺术心志:重写现代性寓言

2017-06-19 04:05夏可君
东方艺术·大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黑度寓言都市

夏可君

是什么决定了艺术家的素质?是什么将决定艺术的未来?这是艺术家的心志,这是艺术家对时代精神的感知力。心志是无法学习的,感知力也是无法训练的,但这也并非仅仅是天赋,而是敏感与决心。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不再取决于艺术家的训练与技术,不再取决于传承背景与商业运作,而是来自对于未来的预感以及对于艺术方向的判决力。如果新的一代艺术家要兴起,考验他们的将不仅仅是勤奋与观念,而是取决于开阔的视野与未来的决断力。这是心志的考验,这是艺术战略眼光的判决力。

当我看到于向溟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无论是作为艺术家还是艺术机构的顾问,他的大局观,对于艺术全方位的准备与思考,都是1970年代出生艺术家中凤毛麟角的代表人物,于向溟在海外多年,曾主持多项海外文化项目,这让他对当代艺术的全球格局,对于艺术家成长的空间,对于艺术与商业的运作机制,都已经了然于心。回到中国,一方面是完善自己的艺术风格,一方面则是组织艺术机构或者小艺术的共通体,同时也反思中国艺术的基本状态。

于向溟的抱负是通过反思与梳理艺术目前的状态,重写现代性寓言。如果中国未来艺术有着独立的价值准则,有着普遍性的艺术价值贡献,艺术家必须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尤其集中在中国本身的现代性困境上。这是现代都市的混杂状态,中国是全球性“混杂现代性”的症候地带,尤其是大都市的发展。以此,于向溟的艺术围绕大都市的现代人性状态开始:2008年之前的《新城校尉》与《新城童谣》等系列油画作品,反思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暴力与惊恐,无论是警察的形象还是人的动物化,无论是孤独者夜色中的漫游与迷茫,还是都市环境的污染,都是对中国社会结构与心灵状态的深度描绘,颜色沉重,色调激烈,画面似乎燃烧着一种不可止息的火焰,这是污染的工业也是怒气的投射,反映了艺术家真实的情绪。

于向溟对于“新城”的艺术图像表现,乃是现代性真切而准确的寓言状态与反思批判的态度:我们只是现代都市的孤魂野鬼,我们是无家可归者,如同现代哲学家对现代性人性的思考,人乃是最为惊恐之物(unheimliche),我们人类就是无家可归处于惊恐中的幽灵!于向溟准确捕获了现代人的这种精神状态,整个画面弥漫着一种末世或者梦中的吸血鬼气息,画面上动物与幽灵面具的形象就是此无家可归的人性的形象化与具体化。而且艺术家的童年记忆被唤醒了,所谓的“新城童谣”,其实是一个少年对于世界的惊恐,对于一切深渊的敏感,既带有卡通式反讽,又有着美国惊悚与科幻片的视觉效果。一方面是巴比伦塔式崩溃着的硕大建筑,一方面是大片燃烧的火焰,坚实的与灾变的都处于毁灭之中,现代性的废墟再一次得以启示录般呈现。尤其是名为《焚心》与《焚天》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家悲天悯人的心智,这是心如死灰的现代性绝境。

接着,2008年之后出现的《荒城》系列则面对了上面的现代性危机,艺术家试图给出自己的拯救出路,一直持续到2014-2015年。《荒城》系列是一片蓝色的海洋,这是带有梦想的夜晚的色调,是青春的《月影瓜洲》与玻璃般透明的镜子所映照出来的梦想的蓝色,一切仿佛还刚刚在蓝色的火焰中激情燃烧着,但一切似乎都早就消逝成為一片荒芜了,它们只是在“蓝色幽灵的回眸”中才显得如此忧伤与甜美,这是“青春诗意的目光”才看到的都市夜色。这些作品并没有回避现代都市的危险处境,在都市边缘的撞车事件,暗示情色与事故的场景,现代大都市暗城或夜色中生活的破碎梦幻感,捕获了荒城之中的诗意,或废墟或艳影中的恍惚诗意,更为隐晦地反思了中国现代性的处境。尽管诗意的因素与个人的情怀更多,不再直接反思都市,但更为具有绘画内部的反思,打开了另外的侧面。不再直接罗列都市的危险处境,更多从个体的感受上,也许很抽象,但隐秘的诗意却更为激发想象力。

从近几年开始,于向溟不断拓展着自己对于艺术更为广阔的感受力。一方面开始组织艺术机构,全方位面对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让优秀策展人在机构中策划展览,并且与自己的作品展开深入对话。另一方面,则是向着两个方面深入:一个方向是走进自然,与艺术家张锰、吕岩一道去往遥远的阿尔山,同行的还有独立影像制作人龚磊,并特别邀请人类学家何贝莉一起考察,穿越阿尔山——呼伦贝尔——直到敖鲁古雅,沿途拍摄了大量作品,也写下了日记随笔,反思生之依恋与死之惊恐,自然的纯色与动物的无辜。对于蛮荒与混冥之地的向往打开了新的感受力,使他更好地感受到:“躲避寻常的视角,会发现阿尔山的局部有异样的美,有种特殊想叙事的念头。峡谷的深处,剥离色彩,完全就是水墨的布景,节奏和层次就是自然界的神工。”于向溟也在绘画、摄影与人类学等多重的目光中反思自然,其实也是反思我们的社会与人性。

另一个方向则是扩展艺术的材质,做出了一系列的雕塑作品,让装置与绘画结合,创作出现成品绘画。于向溟早期与他的伙伴共同创作的《救世主》、《试验田》、《方舟》,已开启了对材质的探索。这种尝试发展了现代性的寓言,把中国传统雕塑的基本元素与现代性的动物性寓言,把自然与技术的关系,都并置组合起来,让我们进入现代性的场域来反思我们的精神状态。其中,作品《方舟》显得更为大胆,把现代都市建筑与装有卡通人物的浴缸连接,结构奇诡,似乎是梦中的飞行物,是对现代性灾变与危险的深刻反思。

而他结合话剧与绘画的实验,再到他近两年结合绘画与综合材料、装置的新作《盛世》、《黑度》,表达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独特感受的同时,都展现了他运用多元素材料,扩展材质表现力的尝试。从一个艺术项目到另一个艺术项目,于向溟暗中推动着当代艺术的一股股潜流,通过艺术机构的系列学术展览,以及自己的艺术行动,来梳理未来十年中国艺术可能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整理艺术史,比如开始组织机构拍摄版画艺术家系列等,或者策划青年策展人的公益项目。另一方面,则是对于中国文化文艺复兴的全方位准备,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启对于未来艺术方向的探求。

2015年与上海盈艺术中心共同策划、参展的展览《黑度》在中国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笔者与艺术家的一次深度合作,与参展艺术家一道深入思考了“黑色”的现代性意义,发现了几重不可见的黑度与奥尔弗斯凝视的神话学寓言。向溟的参展作品异常独特,一池墨水中映照出被包裹了纱布的黑色绘画,旁边还有风轮发出旋转的声音,让我们经验到黑色的静止与运动,现成品与绘画的新感知关系。艺术家思考了明暗交替的生存意味与形而上深度:“在一众黑暗的世界里,究竟要怎样的黑度才能让你忘记时间的感知?这时究竟是明与暗的色彩让时间成立?还是黑色置于人所在空间之上,才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向溟敏感地捕获到了现代性个体的心之光影!

因为当代艺术的生态处于变革之中,需要改变,需要培育,作为新一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于向溟的决断力与执行力可能代表未来艺术的一种方向,他跟时尚没有关系,但这群人已经存在;这些艺术家当下还不流行,但十年后也许他们就是艺术浪潮上的尖峰,因为暗潮已经在混冥中涌动。

猜你喜欢
黑度寓言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底片黑度对射线检测灵敏度的影响探究
小径管射线底片黑度合格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改进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基于普通X射线机的厚度测量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