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问题引导数学探究性学习

2017-06-19 11:52杨霞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杨霞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总结和浓缩出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核心问题,并以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问题;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53-01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核心问题可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核心内容,并从中凝练出完善的核心问题,进而利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一、把握核心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把握其核心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步骤,对于整个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熟悉教学内容,然后提取出对应的核心内容,把握其中的教学要点。这样可使教学有的放矢,对核心问题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可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从而确定本节的核心内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正确表现形式,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折线统计图的学习非常重要,在整个教材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进行有关折线图的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可结合折线图的核心内容进行引导,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着力点,收到良好的探究效果。

二、设计核心问题

教师把握好核心内容后,应从核心内容中凝练出相应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核心问题一定要简洁凝练,与核心内容之间有紧密联系,能促進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学习。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时,教师首先提炼出该部分的核心内容:正确理解时、分、秒的概念;掌握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然后再结合核心内容,设计核心问题:

(1) 上面各表盘对应的时刻是多少?

(2) 表盘中的大格和小格分别代表什么?

(3) 相邻两个表盘之间的时间差是多少?

这样依托核心内容设计核心问题,可让学生从核心问题出发,由点到面进行探究性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抛出辅助问题

辅助问题主要是用来引出核心问题的,但在探究性学习中,有时如果教师一上来就抛出核心问题,学生会感到很突兀,一时无法接受,而通过设计辅助问题进行过渡,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了解“点”的具体作用,及弄清核心问题:点是描述具体的数量,为什么点可以连成线呢?”要让学生直接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辅助问题。

结合表格数据画出对应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折线统计图上的点的作用是什么?

(3)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你有什么体会?

这样设计辅助问题,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对应的核心问题,从而对核心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可知,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很多新问题,碰撞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