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灵魂的篇章

2017-06-19 15:07袭静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精神世界反思道德

袭静

摘要: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瓦连京·拉斯普京是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乡村散文的代表人物。他的中篇小说《最后的期限》通过对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安娜临终前画面的描写,再现子女们道德上的虚伪、冷漠、忘恩以及毫无意义的忙碌。作家试图通过这篇文章唤起读者们对生活的反思,通过反思去发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地寻找答案。

关键词:农村;道德;反思;精神世界

瓦连京·拉斯普京是俄罗斯出色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乡村散文的代表人物。著名作家阿布拉莫夫曾经说过:“农村——是俄罗斯的深处,是我们的文化成长和繁荣的土地。”在俄罗斯文学中,许多文学巨匠的作品中都有“乡土小说”的痕迹。

农村题材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卡拉姆津的小说《苦命的丽莎》和拉季舍夫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中。在此时的文学作品中,描写农村题材、描写农民的命运就等同于描写俄罗斯全体人民的命运。著名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上尉的女儿》、《杜布罗夫斯基》和《郭留鑫村的故事》中艺术地描绘出贵族与底层人民的关系问题。果戈理在《死魂灵》中塑造出了鲜明的农奴形象。对于列夫·托尔斯泰来说,俄罗斯的农民是承载着民族智慧、无上真理的代表。契诃夫在自己的小说《农民》、《在峡谷里》极其真实地描述了19世纪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同时,他也承认农民之所以贫困也有他们自己的过错。此外,普拉东、涅克拉索夫、乌斯宾斯基等革命民主派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号召农民奋起反抗,改变自己贫穷无权的命运。二十世纪初期以布宁、叶塞宁为代表的田园派诗人在自己的作品除了极尽溢美之词赞颂俄罗斯的农村风光外,也延续了乌斯宾斯基的传统,深入地分析了农民贫困的原因:除了社会的不公之外,也有农民自身的缺陷--不希望任何改变,有时还有些野蛮及贪婪。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俄罗斯“乡村散文”的黄金时期,阿布拉莫夫、别洛夫、阿列克谢耶夫、舒克申、拉斯普京、诺索夫等作家佳作不断,并在社会上盛行起来。此时的乡村文学不再是简单地描写农民和农村的生活,而更多的是指一种赋予了农民和土地以特殊精神意义的创作共性。拉斯普京的作品也是如此,大多以道德价值探索为主题。除此之外,拉斯普京可以称得上是俄罗斯文学界女性形象塑造大师。在他的笔下所有的女性主人公都集各种美好品质于一身,她们温柔善良、坚韧果敢,充满着动人的光辉。

中篇小说《最后的期限》通过对农村老太太安娜弥留之际的描写,讲述了子女们对她的无情厌弃,表达了作家对年青一代道德蜕化的关注与谴责。这篇小说创作于1970年。小说开篇出场的就是主人公——老太太安娜。只见她躺在一张窄窄的床上,无奈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她已年近八十,常年超负荷的劳作使她的身体难以承受,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终于在三年前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向命运之神缴了械,彻底地倒下了。但是,她已经不再在意自己的生命。这个一辈子都在西伯利亚农村度过的老太太毫无惧色地迎接着死亡。她认为,既然死期到了,那么就应该平静且从容地离开,而不应该给亲戚朋友带来任何麻烦。

老太太的儿子米哈伊尔知道母亲在世的日子不多了,趕快给其他的兄弟姐妹发电报,让他们来见母亲最后一面。老太太的其他子女先后出场了。安娜这一辈子生养了许多孩子,但最终存活在世的只有五个,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女儿们都不在老太太身边,一个住在区里,一个在市里,还有一个离得十万八千里远,在遥远的基辅。大儿子当兵之后在北方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也进了城里定居。现在的老太太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她总是尽量避免给他带来麻烦。收到电报后,除了老太太最喜欢的小女儿塔尼娅以外,其他人都陆陆续续地到来了。塔尼娅的未归引发了大家强烈的不满。虽然众人都知道她住得远,不知道能否收到电报,也不知道她不来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母亲毕竟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儿女们都应该前来与她见上一面,作为告别,这是天理伦常,世代相传的习俗是不能违背的。其实,在儿女们到来之前,老太太安娜已经失去了知觉,既看不到任何人,也听不到任何人的说话。仿佛死神就在她的身边,只等时间一到就把她带走。可是当孩子们聚集到老太太的病榻前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太太又活了过来。这一家人久别的团聚让老太太的求生欲望增强了,她开始渐渐好转,努力想从死神那里争回自己的命。这里作家的刻画突出了母爱的强大,安娜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亲近,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她恢复了知觉,有了力气。虽然有那么两三次,她又失去了知觉,但最后她又醒了过来,半睁着眼睛,可怕的呻吟着。现在的安娜可不想死去,她的儿女们正围绕在她的身边,她要远离死神。这种强大的精神意志支撑着老太太,于是安娜又多活了三天。这三天,安娜是与孩子一起度过的。对于安娜来说这三天是活在这个光明世界上的最后几日,对于她的孩子们来说是能与母亲度过的最后期限,也是他们一大家子团聚的最后时光。久不相见的一家人谈起了各自的生活、遭遇、理想和困难,一起回忆了过去美好的时光。最终老太太安娜走完了她艰难、平凡而又光荣的一生,尘归尘,土归土了,而活在世上的子女们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在这篇文章中拉斯普京没有刻意着重描画任何一个人,而是把这些家庭成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较的同时也没有抬高任何一个人。在七十年代苏联社会城乡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几百万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散的生活方式一下子变成了朝九晚五、紧张的城市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拉斯普京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把这些人的心理变化表达出来,把两代人之间的传承关系提到了首位,强调了劳动人民的道德观,给读者深入思考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民间的道德传统以及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农民阶层的精神世界等问题的空间。拉斯普京在文中还分析了这些家庭成员的心理,深入探究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并将安娜的一生与他们进行了对比,指出了他们道德上的虚伪、冷漠、忘恩以及毫无意义的忙碌。拉斯普京试图通过这篇文章唤起读者们对生活的反思,通过反思去发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地寻找答案。

参考文献:

[1]侯玮红.当代俄罗斯小说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Распутин В.Г.Последний срок.-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2001.

[3]Русские писатели и поэты.Краткий 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М.,2000.

[4]Шащенко, В.В.Судьбы русской деревни в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х И.А.Бунина и В.Г.Распутина // Вестн.Помор.ун-та.Сер.: Гуманит.и социал.науки.– Архангельск,2009.

[5]Каблукова, Н.В.Старухи в прозе В.Распутина и в драматургии Л.Петрушевской // Три века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М.; Иркутск,2007.

猜你喜欢
精神世界反思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民俗与信仰:探访夯卡苗民的精神世界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