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碎片化思维的高校学生党建虚实平台一体化设计与实践

2017-06-19 19:29陶峰勇程彦楠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思维

陶峰勇,程彦楠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上海201306)

基于碎片化思维的高校学生党建虚实平台一体化设计与实践

陶峰勇,程彦楠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上海201306)

网络信息化发展使学生党建呈现出需求选择的个性化、内容的零碎性、教育管理的自主性和线上平台的过度独立性。本文通过碎片化思维设计实践线下实体平台和线上多个虚拟平台的立体结构式结合,探索出学生党建虚实平台一体化的新途径,更有效实现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等基础党建工作。

碎片化;学生党建;虚实平台

1.高校学生党建虚实平台一体化建设的背景

中央颁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4号)中强调:严格坚持标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发展党员工作宏观指导,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强化党员管理,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网络作为“第四媒介”已经逐渐渗透至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影响这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同时,当今社会的网络信息化发展使学生党建呈现出需求选择的个性化、内容的零碎性、教育管理的自主性以及线上的平台独立性。究其原因是人们在接受各类多元零散、局部片面信息的过程中,长期养成了这种碎片化的思维方式[2]。

客观决定主观,存在决定思维。本文通过碎片化思维与线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的比较,充分梳理高校学生党建的功能条块,线下重新设计完善实体化的平台,线上与现有的多个虚拟平台(如党务公开、党建志愿者服务平台、微信、易班),进行立体结构式的结合,做到线上线下(虚实平台)一体化,实现高校学生党建的020整体脉络,将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服务等基础党建工作落细落地。

2.基于碎片化思维的高校学生党建虚实平台一体化设计需求

2.1碎片化思维下高校学生党建虚实平台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经过系统的梳理发现,发展党员作为对象的局部定位被放大,党员教育管理过程的单向线性,以及思维内容的跳跃、零散、多元的特点与碎片化思维的主要表现(对象、过程、内容)不谋而合。

1)从思维对象上看,未来10年,全国党员数量年均仅净增1.5%左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标准对于个体是具体的,而延伸到特定群体或整个集体,即在实际操作中从碎片化到整体性的过度、处理、判断、控制的标准产生相对比较困难。这样在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基础上,如何应用融合现有虚实平台(网络平台和学生党建组织)尝试更有效的优中选优的方法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党员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2)从思维过程上看,本科生、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因为群体的分布、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不同而存在碎片性的差异。即作为不同的群体,在抓住某个群体的问题和特点进行研究是容易的,目前的党建工作也只是针对单一的本科生或者单一的研究生进行单向的完成,而进行两者间双向线性的融合和互动较少,却较难实现。这为如何应用线性思维整合现有平台提高本科生、研究生的一体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3)从思维内容上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生存空间不断被碎片化,生活时间、空间都不在固定,随时都可以获得多元信息。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平台也层出不穷,以微信、微博为首的自媒体、全媒体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面向学生思维内容跳跃和零散特征的,进行整合的在线上线下(020)互动平台能力却很少,针对团队建设、功能分块支持、教育管理内容整合非常匮乏,在学生党的工作平台建设管理中更是缺乏全面、整体的系统思维。

2.2碎片化思维下高校学生党建虚实平台一体化设计的原则

碎片化思维的整合建立再教育的整体性和人的整体性思维基础之上。需要从内容、途径和方法上整体性设计,整体性是建立在整体与部分之辩证关系基础之上,整体性要求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来认识,即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之中加以考察和把握[2]。因此在设计学生党建虚实平台融合的过程中要遵循一下原则:

1)习得经验和现实教育的连续性,保证对思维对象的整体性。广大学生党员知识体系的完善需要在接受现实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其之前习得经验的考虑,避免两者的断层。引导学生党员借鉴历史经验,思考当下,有利于形成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提升认同感和归属感。

2)价值导向与自我发展的一致性,保证对思维内容的整体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般都具有格式化的条块和一定的工作要求,这是平台建设的基本内容,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性和价值导向,而广大学生党员有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因此在平台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传承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在大背景下,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方法,满足党员本身的新特点和新需求[3]。

3)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互动性,保证对思维过程的整体性。列宁曾经概括道,“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4]。在平台设计中,应注重线上平台和线下组织的互动融合,增加实践环节,科学地运用开放式地互动体验方式,使党建工作过程协同作用、共同构成整体。

3.基于碎片化思维的高校学生党建虚实平台一体化的设计实践

3.1系统功能

针对高校党建工作信息的需求,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实体+虚拟”为一体的平台模式,可以实现党支部委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线上线下学习、办公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以更系统化、公开化地面向线上线下的访问者,也有利于对党建管理服务工作。

3.2学生党建工作实体平台与虚拟平台的体系梳理与设计

实体平台 (即信息学院大学生党建工作室)的设计以体系重构为突破口,以保证完成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党员的考核、支部的管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等五个方面具体学生党建工作的各项事务为工作要求,使得党建工作的开展既有组织领导,又有执行监督,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成效。同时,在实体平台的设计过程中,强调组织构架要考虑与虚拟平台的互动融合功能(如图1虚线箭头线所示)。因此,实体平台的组织架构分为组织实践部、宣传工作部、发展转正部和教学培养部,以依靠实体平台的力量,不断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丰富活动内容,全面促进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学生党员发展、党员教育与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建设。

图1 学生党建实体平台与虚拟平台系统图(以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为例)

虚拟平台借助现有的校园网的“信息学院党务公开网站”和易班的“信息学院党建之家”,同时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推出微信的“SHOU信息学院党建工作站”。因为校园网的“信息学院党务公开网站”和易班的“信息学院党建之家”的组织架构只能按照要求统一组织没法进行变动,故虚拟平台的体系梳理和设计主要集中在微信平台。如图1所示,考虑到学生党建工作中,思维对象广大学生党员的需求,遵循整体性原则设置了“互助服务”目录并建立二级子目录“即时专区”实现学生的体验互动。同时,设置的“党建资讯”和“党建实务”目录与思维内容(即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完全匹配,增设了网络平台特有的即时新闻等板块,以增加平台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并且所有二级子目录也都与实体平台的部门进行链接,以达到两大平台的互动融合。

3.3学生党建工作虚实体平台融合的实践与管理

实践1:组织发展模块,使发展程序实现全透明,高标准。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重在质量。处理好培养和发展的关系,重在培养。在标准上,对能够定量的指标就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特别是对学习要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学习必须认真刻苦,成绩必须优秀。充分发挥学院大学生党建工作室和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并开展学生党员深入新生宿舍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具体的实践锻炼中提升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实践2:教育培养模块,使教育培养实现全过程,高效益。把党建工作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抓紧实施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通过党校学习及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教育培养使用等各个环节,使培养教育工作形成体系。注重平时,注重经常,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不规范行为。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使其自觉与组织保持一致,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思潮。

实践3:活动服务模块,使管理服务实现全互动,高活力。建立实体平台强有力的管理服务能力,实现本/研互动,党建团建互动,党内党外互动,教师学生互动,学校社会互动。定期出台支部生活指南,指派专人负责支部生活记录的收集,定期检查规范支部生活记录,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引导各支部开展各富特色又切实有效的学习教育活动,将优秀支部生活案例进行宣传报道,并及时在党务公开网站上发布。

实践4:民主生活模块,使民主评议实现全维度,高实效。既要有硬指标也要有软指标,既要注重现实表现又要注重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要强调注重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设专人负责支部民主评议的信息公开与文书存档工作。严格执行组织生活会制度,规范会议纪要,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由专人负责归档。

实践5:媒体宣传模块,使党务信息实现全覆盖,高融合。充分调动队伍实现党务公开、微信公众号、易班以及其党建志愿者服务等平台的融合,并将学生党建工作纳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纳入到教学过程之中,纳入到日常管理之中,纳入到团学组织的建设之中。

3.4学生党建工作虚实体平台一体化的评价与反馈

做好党建平台的综合评价是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建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和有效工具,还可能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长远发展。在本设计实践中将“360度反馈理论”导入到高校学生党建实体平台评价体系中,在平台使用的评价过程中,进行平台工作人员的自我评估,挖掘自身工作优点和不足。同时,进行同级交叉评估,即互访其他形式的组织机构(同级学院的学生党建平台),在评价过程中学习先进,弥补不足。最后,进行所属组织或个人的大众评估,通过服务对象或所属单位对其工作的评判,从而促进党组织提高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水平。

此外,在学校现有的学校网络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应用“模糊评价方法”探索学生党员发展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以及发展对象的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形成学生党建基层的评价制度(如发展对象入党答辩制度)[5]。并在学生入党各个阶段的对入党同学的考察可靠的督促激励制度,实现学生党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学生党建工作虚实体平台的管理水平服务。

[1]杜林.高校学生党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及可行性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4):61-66.

[2]卢秀峰.青年大学生碎片化思维的整合方式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2014(11):181-184.

[3]胡业权.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大学生党建模式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258-259.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81.

[5]李志辉,赵钢锋,牟茁.模糊评价方法在学生党建网络平台的运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13):258-261.

编辑:林军

Integrated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Virtual and Real Platform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Party Building Based on Fragmentation Thinking

TAO Fengyong,CHENG Yannan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has made the students'Party building appear the personalization of demand selection,the fragmentation of content,the autonomy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over independence of the online platform.In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new way of integrating the virtual and real platform,and to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 members,education,management, service and other basic party building work more effectively.

fragmentation;students;party building;virtual and real platform

D26

A

2095-7327(2017)-03-0104-04

陶峰勇(1980-),男,上海人,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立项(2016-D-057)。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党员思维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