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江苏城乡空间特色体系

2017-06-19 09:08王建国
群众 2017年6期
关键词:镇村省域风貌

王建国

城乡建设风貌趋同,尤其是“千城一面”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命题。针对特色危机,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行动,其中城乡景观的保护与彰显尤其受到关注,中国也在做这样的工作。从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到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多次提出留住地域基因、提倡城市设计,城乡空间特色成为中央到地方关注的一个热点。

对此,江苏也正在率先开展各项工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和关注江苏城乡特色风貌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积极谋划省域发展新空间,要突出特色化发展导向。2016年7月22日,李强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指出,“江苏历史悠长、底蕴深厚,吴韵汉风、南秀北雄,城市规划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彰显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空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对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批复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也明确了“紧凑城镇、开敞区域”的空间战略。同时要求“城镇沿江、沿海、沿东陇海城镇轴集聚,保护区域生态开敞空间”,旨在通过大疏大密的城镇布局,引导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城乡空间格局。

前段时间省住建厅做了城乡空间特色的战略规划,有两个基本的思路。一是整合省域特色资源,整合已有特色相关规划;一是建立起省域城乡空间特色体系。这里面要做这么几项工作:

一是划定省域特色风貌分区,实施面上引导。基于江苏自然的多样性、文化的丰富性,结合未来城镇化推进的空间差别化要求,兼顾传统文化基因和未来发展,规划将江苏城乡空间特色按照8个不同的风貌分区进行塑造引导。

二是构建重点特色空间体系,加强重点管控。城乡发展往往重点关注建设,对文化底蕴和自然系统这方面往往会有所忽略。我们通过“8廊12片”省域特色空间体系,打破了各个城市本土视域的界限,这是很重要的突破。

三是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与风貌彰显。13个设区市都编过特色规划,主要是为了更好展现江苏城市的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与和乐宜居之美。

四是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借助全省已有的村庄环境整治、城乡统筹发展、特色小镇塑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行动基础,在保护镇村和山水林田湖相依格局、保持与自然相容的和谐尺度前提下,推动镇村的差别化、特色化发展,进而通过传承历史文化、塑造特色空间、强化镇村联动等具体措施,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发展活力的美丽镇村,这样才能留住乡愁。

五是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培育——打破城乡边界,联动塑造魅力特色区。在成熟魅力特色空间以外,选取空间连续完整的地域,包含特色城镇、传统村落、美丽宜居村庄、特色山水、特色农业景观,以及风景名胜、历史文化、特色旅游等综合要素资源,整合山水、地景、田園、文化、产业、建筑、人居等综合要素,通过“自上而下”示范引导和“自下而上”培育塑造,引导塑造48个展现诗情画意人居环境的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

总之,我们要保护自然山水、推动生态修复、传承地域文化,体现城乡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同时要促进省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同发展,实现江苏城乡建设的“内外兼修”,实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诗意美好人居环境。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责任编辑:冷 超

猜你喜欢
镇村省域风貌
镇村工业集中区综合整治的常熟实践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我国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