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表达

2017-06-19 09:08李克海苏胜利
群众 2017年6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李克海 苏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构成了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有机整体,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我们必须从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凝聚起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强大力量,确保各项要求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特质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最新实践相结合的新战略。作为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它在实践中孕育、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提出,未来还将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得以坚持和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索回答了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重大问题,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路线图。实现中国梦要分两步走,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提供动力支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强化法治保障,同时拉开全面从严治党大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在实践向度的展开,致力于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共同服务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问题的有力回应。“四个全面”的提出与形成,透露出浓厚的问题意识,是对新的历史时期各种矛盾问题的有力回应。一方面,这是“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为推动解决“发展起来以后”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来的。另一方面,这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同志在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时就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庄严承诺,必须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直接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各种期待,体现了全社会的“最大公約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规律揭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来,是进一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规律的创新成果,体现出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四个全面”始终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始终抓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个要津,始终抓住锻造坚强领导核心这个关键,丰富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四个全面”旨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旨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旨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升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四个全面”牢牢把握社会发展阶段性规律特征,牢牢把握当前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牢牢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对“三大规律”的总结提升,赋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引领实践的强大生命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

系统把握“四个全面”的实践维度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关键是把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领会好,把其中内含的行动纲领把握好,把其中贯穿的实践要求落实好,特别是要从战略、全面、协调三个维度引领发展实践。

着眼战略性。提出“四个全面”,就是要从战略性出发,运用战略思维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做到从长远审视眼前、从全局观察局部,致力于在根本性问题上出实招硬招,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具体论述,他强调:“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要熟悉掌握这种战略思维,紧紧盯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不放松,使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定力。同时,也要分别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放置到“四个全面”这个战略布局中找准功能定位,正确把握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选择正确时机推进各项战略举措,最大限度释放每个“全面”之于战略全局的重要功效。

突出全面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全面”,最大优势是“全面”,最大难点也是“全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判断,是当前治国理政顶层设计的基本导向。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依法治国,再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这条红线贯彻始终,是“全面发展”理念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突出全面性,在“全面”上做文章、下功夫。从每个部分看,我们要把“全面”贯彻于“四个全面”各要素之中,无论是建成小康、深化改革还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都不能是零敲碎打、修修补补,而应着眼全局、整体推进。从总体上看,我们也要让四个“全面”相互配合,使战略布局有坚定目标、有前进动力、有法治保障、有政治保证,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行。

注重协调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由“一个目标、三大举措”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要素的关联性、结构的系统性、功能的协同性。要把“协调”作为基本方法,注重治国理政的总体谋划、系统安排,注重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协调,注重各个战略举措之间的协调,注重每个战略布局内部的协调。在实践中,各项措施既不能“抢跑”也不能“掉队”,既不能冒进也不能停滞,而应统筹兼顾各种关系、各种矛盾、各个领域,实现协同配合、同频共振、形成合力。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实现,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动力支持,也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法治保障,更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领导核心,小康建设每前进一步,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就要跟上一步,从而保持各个要素的协同配合。值得注意的是,协调推进是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说“全面”是一种静态的描述,那么“协调”就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果说“全面”是理论预设的目标,那么“协同”就是正在进行的行动。

推进“四个全面”的实践原则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处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也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明确战略布局引领实践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相统一。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防止在大的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同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覆盖所有人群、所有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全面依法治国,要保障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全面从严治党,要确保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互动。上下同欲者胜。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针对系统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加强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为基层实践指明方向、划定路径。但同时,也要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细化决策,开展自下而上的大胆创新、大胆探索。这个过程中,要让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各展所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基层探索角度看,基层党委政府要琢磨和吃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蕴含的精神、理念,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保证方向不偏移的前提下进行差别化探索,从而为顶层设计提供脚本、积累经验。从顶层设计角度看,要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提升基层创新做法,放大基层成功经验,适时优化和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提升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指导性、有效性。

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谋划相衔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要准确把握“近”与“远”关系,自觉实现近期目标与长远谋划的有序衔接。一方面,阶段性布局要与长远布局相衔接。“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事关长远的总体布局。与此相比,“四个全面”是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而进行的布局,因而是“阶段性布局”。“四个全面”总方略和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严整体系。在实践中,我们要把握两大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功能区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阶段性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拓新局面。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步,要服务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因而,我们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建设一个不含水分的全面小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包含四个子系统的一个大系统,客观上要求妥善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既要把握全局,在整体上推进,又要牵住“牛鼻子”,以重點突破带动全局。从宏观层面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确立“一盘棋”思维,既要让三大战略举措齐头并进,释放出系统推进的整体效果,更要避免平均用力,抓住有利时机在改革、法治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发挥“一子落而满盘活”的精妙效果。从微观层面看,各个子系统都要注重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突出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依法治国,要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要严明党的纪律,严守党的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丁和平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