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改革落实释放发展活力

2017-06-19 09:08
群众 2017年6期
关键词:部门改革

我一直强调,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一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都属于“浅刺激”、“微刺激”,唯有改革才是真正能发挥长效作用的“深刺激”、“强刺激”。从一定意义上讲,现在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改革的竞争,成为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可以说,谁在改革上赢得先机,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谁在改革上贻误了时机,就只能做一个追赶者,甚至被淘汰出局。

——摘自2017年5月15日省委书记李强在第五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的讲话

充分发挥改革对发展的“深刺激、强刺激”作用

省委书记李强指出,改革的“风”虽然刮起来了,但是“风力不强”,一些顽症难题还是“岿然不动”,老百姓和企业获得感还不够多,距离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三个最”的改革目标还有不短的路要走。下一步,要下大决心、大力气继续推进。重点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二是改革要向系统化、集成化方向推进。三是加快构建“不见面审批”的办事模式。

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我们创新实施了基本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办法,充分利用土地手续办理的“时间窗口”,以模拟的形式和并联的方式,打破前置约束,把后续审批流程提前走一遍,待土地手续完备后,迅速将模拟审批结果进行正式转换,使项目一“临盆”就能够拿到“出生证”。去年省市党代会后,我们紧扣“两聚一高”主题,认真落实“政府要当好‘店小二”的要求,在模拟审批基础上,推出了项目代办服务,构建了一张“区、部门、园街”联动的代办网,建立了一支65人的“全科式”、专业化代办员队伍,制定了一套精细化的项目服务方案,推行了一项“内考外评”的约束激励机制,通过这“四个一”,为项目建设提供“量身定制”的代办服务,让投资创业者从“一头雾水”变为“一身轻松”。今年,我们依托“模拟+代办”的有益探索,按照“一网通办、全程代办、预审联办、集中批办、不见就办”的原则,全面启动了“预审代办制”改革,积极推动审改从机制创新走向体制突破,努力探索行政审批集成服务的新路子。

南通市副市长、海安县委书记陆卫东:在推进县域科技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项目服务“五集中”机制。一是集中审批。组建行政审批局,集中市场准入、投资建设两大领域权力事项,实行证照联办、联合勘察,将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60多项县级权力事项下放到园区和乡镇,由便民服务中心承接办理,逐步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到底、集中审批在一线”。二是集中审核。从2013年起探索“一审二核三建四供”的项目模拟审批机制,所有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必备条件下,通过“预审批启动、先期介入服务、安全施工保障、规范审批终结”,进行多条线并进、并联式审批,实现了项目落户时间最短、开工时间最快,形成了项目审批的海安速度。三是集中代理。全县建立了200多人的项目服务专业代理队伍,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项目预审核准等6个方面的全流程、接力式代理代办服务,投资业主足不出户就能办好项目审批全部手续。四是集中审图。产业类项目图纸审核实现一表申请、统一受理、同台办理、合并审图、限期办结,县域内产业项目多图联审达到100%,审图时间压减60%。五是集中区域评估。把全县拟用建设用地分成80个区域,实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替代单个项目分别评估,成本压缩90%,时间压缩85%。

盐城市委常委、大丰区委书记王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场部门利益的革命,也是不少部门怕失权、失利、失地位的“痛点”。为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痛点”,精准发力,推动政府和部门向自己“开刀”,坚决切除部门利益。一方面,大力推行相对集中,收部门的权。在省市编办的指导下,迅速成立了大丰区行政审批局,划转了22个部门227个行政许可事项,审批科室由过去部门的69个减少到现在的3个,审批人员由318名减少到45名,审批环节从898个减少到565个,做到了授权、机构、人员、职能、事项划转“五个到位”,真正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另一方面,全面实行“零收费”,去部门的利。在全省率先对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旅游项目的行政规费实行“零收费”,取消了9个部门20个收费项目,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我区共减免相关行政规费2100多万元,用真金白银的让利,使企业和群众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

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比要素供给更重要,好的制度可以为我们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资源要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牽一发动全身,纵向上可以撬动政府自身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横向上可以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充分发挥县一级落实改革任务、进行改革探索的双重作用

省委书记李强强调,县一级既是各项改革决策的执行者,也是探索改革新路的开拓者;既是改革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改革探索的“最先一公里”。可以说,县一级在改革中承担的是双重作用,这一级的改革攻坚抓好了,整个改革也就活起来了。对县一级的改革,我想讲三句话。第一,作用独特,当好先锋。第二,空间很大,大有可为。第三,乘势而上,打造亮点。

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我们按照管理扁平化要求,成立了依托大数据、云平台的镇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目前,中心已并入社保、计生等7张专网,整合社保预警、舆情监控等8大监测系统1223个监控点,集中党建、综治等38个领域的相关数据,并实时更新、互联互通。海量的大数据,有力促进了各类民生需求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研判、回应处理;科学的云平台,助推打造了“天上有云、地上有格、格中有人、人能管事、管理有序、序后评估、评后考核、考核入档、归档入云”九步闭环工作流程,以更智能化的管理,让行政服务更精细更高效。

扬中市委书记潘早云:2015年底,扬中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不动产登记工作,相关工作人员“人随事走、编随人走、集中办公”,同时将房产的交易职能一并划入,并将办证服务延伸到全市各个镇街区国土所,在全国首家实现全程通办、异地办理,居民可以在家门口五天内办好房产证,真正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不动产登记的“四全模式”(全流程优化审批、全区域便民服务、全业务网上办理、全节点效能监管)在扬中率先实现,其做法在全国推广。与此相似,我们整合食药监、工商、质监的职能,成立了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住建、规划、城管部门的执法职能和执法队伍,组建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等等。这一系列政府的“瘦身”举措,倒逼政府把“用权”变为“服务”,真正当好企业、群众的“店小二”,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优化了政务服务的绿色生态。

常州市委常委、新北区委书记周斌:我们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常州高新区关于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促进登记便利化的实施意见》,同一眾创空间或者园区,只要统一作一次集中备案,相关企业的住所登记条件大大简化。新政实施后,全区已有12个众创空间或园区的500多家企业享受到了登记便利,并迅速在全省各地得以推广。又比如,国务院决定从2016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负面清单外的外资企业准入审批改备案的重大改革,但即使这样,外企申请登记和备案还是需要分别向市场管理和商务两个部门提交两套申报材料。对此,我们立即把两个部门业务进行了对接,在全省率先明确了一个窗口受理、一张表格填报,即外企登记备案“一窗一表”制,对企业更简便、对部门也更省事。目前,全区共有217家外资企业“审改备”登记,办结时限平均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充分体现了高新区办事的高效率。

盐城市委常委、大丰区委书记王荣:努力向“不再审批”目标迈进。对企业投资项目,除国家规定必须核准的项目之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大丰经济开发区总投资1.2亿元的海工新能源装备项目,通过网上申报、自主承诺,从在线备案到竣工投产仅用了一年时间,实现了当年落户、当年建设、当年达效。今年以来,我区新上的211个企业投资项目中,有158个不再审批。

一项改革如果在县级成功了,那么在全省推广也就问题不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改革也是如此,改革的空间是需要我们去争取、去创造的。改革的亮点从哪里来?要从试点效应的放大中来,要从特色优势的打造中来,要从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来。这样,我们才能聚焦关键、突出重点,打造更多的改革亮点。

充分发挥“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的示范作用

省委书记李强强调,“一把手”如果不把改革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工作是推不下去的。我说的这个“一把手”,既包括各地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也包括各级机关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大家都要把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负起主体责任,重大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徐惠民:在推进“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我们深有体会:必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体制机制改革涉及部门利益深度调整,如果没有“一把手”亲自抓,就难以有效推动。我们坚持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定期研究、协调推进,并出台了绩效考核、履职保护、失职问责、创新激励等四项制度,形成了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

常州市委常委、新北区委书记周斌:我作为区委“一把手”,坚持亲自抓、抓具体,哪怕改革得罪人、年底个人测评失分,也要攻下碉堡、取得突破,力争通过聚合审批部门、整合审批流程、融合审批资源,努力实现一个层级、一个部门、一窗受理、一站办结、一网覆盖、一章审批。

高邮市委书记勾凤诚:一是旗帜鲜明担当。去年9月份,我们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出台《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担当容错免责实施办法》,对领导干部在遵循规律创新、遵守规矩干事过程中出现的10种失误或轻微违纪行为,凡达到尽职要求的,对其从轻、减轻处分甚至免予问责。二是区别对待使用。开展“如何发现好干部、如何使用好干部、如何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三个如何”大讨论活动,分层分类实名推荐“好干部”,扶秀木以树正气。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151”计划,明确10个方面的措施,推动更多年轻有为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注重使用好各年龄段的干部,对那些个性鲜明、有魄力、能干事但也容易得罪人的干部,实事求是、正确对待。酝酿出台《受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干部任职管理办法》,对曾经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但影响期届满,而且目前表现较好的同志,一视同仁使用。

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勇于“拍板”,探索容错机制。我们出台了《支持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实施办法》,明确“免责”清单,制定“纠错”预案,通过“决策痕迹”全程纪实管理,激励干部敢于担当作为,真正为想干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营造了人人参与改革、人人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

“一把手”要勇为改革担当,敢为改革拍板,善为改革用人。各级“一把手”要为自己那里的改革者撑腰鼓劲,才能让江苏真正成为改革的热土,让改革为江苏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段培华、王婷

猜你喜欢
部门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应对挑战需多部门联手
改革创新(二)
新形势下县级发改部门职能转变思考
7部门
瞧,那些改革推手